AKMN1型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韩智红任学军王云龙汪烨聂建明宋月洁摘要目的通过与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的心电图比较,检验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检测仪(AKM-N1型,简称心电检测仪)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患者36例。所有入选患者同时行心电检测仪和Holter监测,比对两者同步记录的心电图数据(包括P波时限、PR间期、QRS波群时限、QT间期、RR间期、有无伪差与干扰、有无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类型)是否一致。两组分别选取相同时间点比对上述参数,包括记录的第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开始的30秒心电数据,以及在受试者心脏不适或临床医生指示的情况下,2次同步按压两者的“捕捉键”进行心电捕捉的30秒记录。结果36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3.0±14.8岁(23-70岁)。29例检测到心律失常。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不同时间的P波时限、QRS波群时限、PR间期、QT间期与RR间期无差异,两种检测方法检出心律失常的情况高度关联(P0.001),检出心律失常的比例无差异(P=1.0)。两种检测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比例无差别,但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情况的关联性不肯定。临床试验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AKM-N1型)获得的心电数据准确,对心律失常的诊断能力与Holter相当,借助网络传输,可及时指导患者治疗。关键词心电图;检测技术;远程医疗作者单位: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病研究所通信作者:任学军renxj@163.com韩智红,女,42岁,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器械和药物治疗。Applicationofportableremotereal-timeelectrocardiogrammonitorincardiacarrhythmiadiagnosisHanZhihong,RenXuejun,wangYunlong,WangYe,NieJianming,SongYuejie.DepartmentofCardiology,CapitalMedicalUniversityaffiliatedBeijingAnzhenHospital,BeijingInstituteofHeart,LungandBloodVesselDiseases,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tObjective:TotesttheclinicalvalueofAKM-N1typeportableremotereal-timeECGmonitor.Methods:36patientswhoweretreatedinBeijingAn-ZhenHospitalfromOctobertoNovemberin2011wereinvolved.Arrhythmiawasthemainmanifestationinthesepatients.Allpatientsunderwentreal-timeECGtestandHoltermonitoratthesametime.TheECGdata(includingthedurationofPwave,PRinterval,QRSduration,QTinterval,RRinterval,artifactsandinterference,arrhythmiatype)werecompared.Theparametersofthetwogroupsinthesametime-pointwereselected,includingthe10thmin,20thmin,30thmin,40thmin,50thminafterbeginning,aswellastwotime-pointswhenthe“capturekey”werepressedsynchronouslyassubjectshadheartdiscomfortorjustaftertheinstructionofdoctors.Results:Ofthese36patients,21casesweremale.Theaverageagewas43.0±14.8years(23-70).Arrhythmiasweredetectedin29cases.TheECGparametersoftwomethodshadnodifference.Thearrhythmiadetectionrateoftwomethodswashighlyassociated(P0.001).Therewasnodifferenceintheproportionofarrhythmia(P=1.0).Therelevanceoftwomethodsfordetectingspuriousandinterferencewasnotcertain,buttheratiohadnodifference.Therewasnoadversereactioninthistrial.Conclusion:AKM-N1typeportableremotereal-timeECGmonitorcanprovideaccurateECGdata.ThevalueonarrhythmiadiagnosisisnotinferiortothatofHolter.Byusinginternet,doctorscangetthepatients’informationandgivethemtherapyadviseontime.Keywords:electrocardiogram;detectiontechnology;remotemedicaltreatment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的最重要检查。但心律失常具有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暂的特点,普通心电图检查常难以扑捉,尤其是对非住院患者的突发心律失常目前仍缺乏相应的快捷、方便的实时心电图检测。动态心电图(Holter)可长时程描记患者心电图,但只限记录24小时后到医院回放分析,不能实时了解患者心电信息。AKM-N1型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检测仪加入网络通信技术,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实时的心电数据。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与Holter检查记录的心电图比较,检验AKM-N1型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检测仪(简称心电监测仪)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可靠性及记录波形的准确性。1.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的选择:选取2011年10月~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患者36例。入选标准: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患者。排除标准:①帕金森症患者;②重症监护中患者;③使用除颤器的患者;④心脏搭桥患者;⑤心脏起搏器的患者;⑥研究者认为不适合的受试者。本研究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1.2心电数据比较方法:监测患者同时佩戴心电检测仪和3导联Holter记录仪,每位患者佩戴24小时,采用单导联干电极按压式心电图记录,导联采用CM1-3导联位置(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胸骨左缘第4肋、CM2和CM4连线的交叉点)。1.2.1按时间比对:两组分别选取记录开始后的相同时间点比对上述参数。选取的时间点为开始后第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对各时间点后30秒的心电数据进行分析。1.2.2按事件比对:测试过程中,在受试者心脏不适或临床医生指示的情况下,通过同步按压心电监测仪上的“捕捉键”和Holter记录盒上的“捕捉键”进行心电捕捉记录。规定条件:每例受试者按压“捕捉键”2次以上。对捕捉到的30秒心电图数据(按压时间点之前10秒加上之后20秒)与相同时间段Holter记录中的心电数据进行比对。测量同步记录到的受试者的心电图数据(包括P波时限、PR间期、QRS波群时限、QT间期、RR间期),精确到毫秒。对于同一个受试者,测量由同一临床心电图医生完成,另一名临床心电图医生进行审核。分析有无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类型,记录检测过程中这两种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情况,记录心电电极片的信号影响度及皮肤不良反应。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并计算同时间两个同类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反映两者的相似程度;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检验两种方法之间的关联情况,并比较在这两种情况下某现象出现的频率是否有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本研究2011年10月-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组织实施,实际完成观察36例。32例来自心内科门诊,4例来自心内科病房。男性21例,女性15例。患者平均年龄43.0±14.8岁(23-70岁)。36例患者中,29例检测到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12例,房性早搏8例、交界性早搏3例、心房颤动2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表1)。2.2心电图的各种时限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不同时间的P波时限、QRS波群时限、PR间期、QT间期与RR间期见表1。2例患者因心房纤颤不能测量P波时限与PR间期。两种方法心电图的各时限测定结果均无差异。2.3两种检测方法发现心律失常的情况两种检测方法36例患者的7个时间点共检测出心律失常242次,包括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表4)。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发现,两种检测方法发现心律失常的情况高度关联(P0.001),发现心律失常的比例无差异(P=1.0)。2.4检测过程中两种检测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情况两种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情况见表5。两种检测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情况的关联性不肯定,但两种检测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比例无差别。2.5临床试验中发现的不良事件:临床试验中未发生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3.讨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心电图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依据,具有诊断可靠,方法简便,对病人无损害的优点,在现代医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常规心电图是病人在静卧情况下由心电图仪记录的心电活动,历时短,只能获取少量有关心脏状态的信息,所以在有限时间内即使发生心律失常,被发现的概率也是很低的。因此有必要通过相应的监护装置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实时监护,记录患者的心电数据。心血管疾病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的特点,但Norris等[1]研究也指出72%的患者在心脏骤停发生前有明显不适,其中70%的患者的症状持续超过15min。因此,对患者进行实时心电监测以及时发现心电异常变化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有重要意义。所以研发相应的便携式心电监测产品就显得更加重要。远程心电监测系统是心电检测技术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由动态心电监测技术与现代电子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的。该系统是家庭医疗健康保健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及时传送病人的心电图,让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并做出正确的诊断。便携式远程心电监测系统20世纪60年代,人们利用电话作为传输工具进行实时心电图远程传输。由于心电记录盒较大,干扰噪声严重,电话传输技术也不稳定,所以没能真正用于临床。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外均研制出了“心脏BP机”,体积小,用普通电话传输心电信号即可获得成功,但需要人工接收心电信号,使用成本上升,从而影响了临床的推广。近几年,又出现了通过手机传送心电信号的远程心电监测仪,体积小、重量轻、耗电低,通过电话或手机将心电图远距离传送到心电中心,服务器自动接收可以直接下载和拷贝心电图,并由医生做出诊断。我国于2003年引入该技术[2]。真正实现了心电监测的便携性。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远程监测系统开始于2004年[3]。AKM-N1型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是采用网络作为信号传递途径,在有网络覆盖地区可方便地在家里使用。患者出现自觉症状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