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卫生A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安全管理要求郑留安一、煤矿职业危害概述煤矿职业危害主要指以下职业危害因素:•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化学物质: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氢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常见的职业病: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其他职业病第一节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1、来源: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皮毛、纺织物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与处理粉末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2、分类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分为3类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硅石、石棉、煤,2)金属性粉尘,铁、锡、铝及其化合物,3)人工合成无机粉尘,水泥、金刚砂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棉、麻、面粉、木材:2)动物性粉尘,皮毛、丝、骨质粉尘,3)人工合成有机粉尘,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混合性粉尘: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了解)粉尘的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硬度、荷电性、爆炸性三生产性粉尘的治理技术(掌握)1改革工艺过程(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2湿式作业3密闭抽风除尘(对于无法湿式作业的场所)。4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第二节1生产性毒物来源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废渣及加热分解产物。2毒物形态1)气体常温常压条件2)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的蒸气3)雾液体微粒4)烟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5)粉尘直径0.1-10μm的固体微粒进入人体的途径: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二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掌握)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生产过程的密闭化和自动化。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2局部排气罩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技术准则: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排气罩的类型:密闭罩、开口罩、通风橱。3排出气体的净化净化方法: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4个体防护第三节(掌握)一噪声噪声类别: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控制措施: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二振动控制措施:1控制振动源2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三辐射电离辐射:量子能量12ev以上非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小于12ev非电离辐射的来源与防护射频辐射:高频作业(防护措施: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和合理布局)、微波作业(防护措施:直接减少源的辐射、屏蔽辐射源、采取个人防护及执行安全规则)红外线辐射:加热环境、熔融玻璃及强发光体(重点是对眼睛的防护减少红外线暴露和降低炼钢工人的热负荷,佩戴专用的防护过滤红外线的防护镜)紫外线辐射:物体温度达到1200℃出现紫外线(防护措施:屏蔽和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佩戴专用防护品)激光:(三方面防护:激光器要有安全设施,在光束可能泄露处应设置防光封闭罩:工作室围护结构使用吸光材料,色调要暗,不能裸眼看光:使用适当个人防护用品并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电离辐射的来源与防护来源:天然放射行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和X线机防护:控制放射源的质和量外照射防护: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内照射防护: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四异常气象条件1种类: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其它异常气象条件作业2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高温作业防护根本措施: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采用开放或半开放式作业,利用自然通风,尽量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对热源隔离。隔热、通风降温、保健措施、个体防护异常气压的预防:技术革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健措施第四节(了解)一《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分级指标: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和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基本定义生产性热源: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WBGT指数高温作业: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接触高温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日(8h)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min)。定向辐射热量:生产性热源向工作地点的某一方向辐射的热量。高温作业分级标准:工作地点WBGT指数和高温作业时间(4级)。分级依据:1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最热季节测量值为分级依据。2季节性或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应以季节内最热月测量值为分级依据。3从事室外作业的工种,应以夏季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的测量值为分级依据。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样点的选择原则1选择有代表行的工作地点,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作业人员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2不影响作业人员,采样点尽可能靠近作业人员。3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再进行采样。4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不同职业接触限值时的采样1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采用定点采样方法,采样时间小于15min。2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定点采样,时间15min。3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存在状况,或采样仪器的操作性能,选择个体采样或定点采样,长时间或短时间采样方法,以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为主。二、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1、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2、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负责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规划、年度计划和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经费落实等工作,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领导。3、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危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4、煤矿企业应建立职业危害防治院所,负责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监(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治疗康复等工作;不具备建立条件的,必须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为其提供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服务。5、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危害防治制度:•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6、煤矿企业应将煤矿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及时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7、煤矿企业应指定专职或兼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人员,配备足够的监测仪器设备,按照有关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监测人员按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持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上岗。•8、煤矿企业应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一次检测评价,并将其结果报告所在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同时向从业人员公布。•9、煤矿企业要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应用有利于职业危害防治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坚决限制、逐步淘汰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和产品。•10、煤矿企业要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使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尽可能减少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和接触时间。•11、煤矿企业应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501)规定,为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指导和督促其正确使用。•12、煤矿企业应强化劳动用工管理,切实履行告知义务,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相关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载明。•13、煤矿企业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14、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应接受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煤矿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15、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随访,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煤矿企业承担。•16、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周期应当按照下表执行:•接触有害物质体检对象检查周期•煤尘(以煤尘为主)在岗人员2年1次•观察对象、Ⅰ期煤工尘肺患者每年1次•岩尘(以岩尘为主)在岗人员、观察对象、Ⅰ期矽肺患者•噪声在岗人员•高温在岗人员•化学毒物在岗人员根据所接触的化学毒物确定检查周期•接触职业危害作业退休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周期按照有关规定执行•17、煤矿企业应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从业人员离开煤矿企业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煤矿企业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18、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对已确诊的职业病人,应及时进行伤残度等级鉴定,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赔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