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生物处理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前景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微生物生长动力学1.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微生物的特点和污水生物处理的概念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应用历史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前景展望第一节概述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BiotechnologyEnvironmentalBioengineering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环境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微生物工程why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的巨大潜力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快较大的酵母菌,一般为椭圆形,宽1-5um,长5-30um。比表面积大:大肠杆菌与人相比,其比表面积约为人的30万倍,为营养物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排泄奠定了基础;代谢速度快:发酵乳糖的细菌在1hr内可分解其自重的1000~10000倍;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比大豆强100倍,比食用公牛强10万倍。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W.B.Whitman(U.OfGeorgia)细菌普查,地球上存在51030个细菌,非常活跃的群体在海、陆、空等一般环境和极端环境中的极端环境微生物;Pseudomonascepacia:能降解90种以上有机物甲基汞、有毒氰、酚类化合物等都能被微生物作为营养物质分解利用。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大肠杆菌在条件适宜时17min就分裂一次;有一种假单胞细菌在不到10min就分裂一次;低温、高温、高压、酸、碱、盐、辐射等条件下可以快速适应;对于进入环境中的“陌生”污染物,微生物可通过突变而改变原来的代谢类型而降解之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和应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由于工业和城市的飞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水污染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污水处理技术离尽善尽美还相差很远主要缺点:生化环境不够理想、微生物数量不够多、反应速率尚低、处理设施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很高、运行不够稳定、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效果差等。污水生物处理的历程及前景展望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点来衡量:废水生物处理还有消耗大量有机碳、剩余污泥量大、释放较多二氧化碳等缺点。利用微生物的无穷潜力和反应设备的发展及相关学科技术的进步,与其他工艺相交叉,利用协同作用。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节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1.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微生物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通过生物酶催化的复杂生化反应,在体内不断进行物质转化和交换的过程。分解代谢:分解复杂营养物质,降解高能化合物,获得能量。合成代谢: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将营养物质转化为复杂的细胞成分,机体制造自身。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分解代谢(异化作用)复杂物质分解为简单物质简单物质合成为复杂物质吸收能量释放能量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分解与合成的相互关系:1)二者不可分,而是相互依赖的;a、分解过程为合成提供能量和前物,而合成则给分解提供物质基础;b、分解过程是一个产能过程,合成过程则是一个耗能过程。2)对有机物的去除,二者都有重要贡献;3)合成量的大小,对后续污泥的处理有直接影响(污泥的处理费用一般可以占整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40~50%)。微生物的呼吸一切生物时刻都在进行着呼吸,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呼吸作用的生物现象:呼吸作用中发生能量转换:供细胞合成、其他生命活动,多余的能量以热量形式释放。通过呼吸作用,复杂有机物逐步转化为简单物质。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和同化各种营养物质。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微生物的呼吸指微生物获取能量的生理功能好氧呼吸厌氧呼吸根据氧化的底物、氧化产物的不同按反应过程中的最终受氢体的不同自养型微生物无氧呼吸异养型微生物发酵根据受氢体的不同分为好氧呼吸是营养物质进入好氧微生物细胞后,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获得能量的过程。有分子氧参与的生物氧化,反应的最终受氢体是分子氧。依好氧微生物的类型不同,被其氧化的底物不同,氧化产物也不同。好氧呼吸有异养型微生物呼吸和自养型微生物呼吸两种。好氧呼吸1.异养型微生物异养型微生物以有机物为底物(电子供体),其终点产物为二氧化碳、氨和水等无机物,同时放出能量。如下式所示:有机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污泥的好氧消化等属于这种类型的呼吸。2817.3kJO6H6CO6OOHC2226126能量NHO13H11COH14ONOHC4222729112.自养型微生物自养型微生物以无机物为底物(电子供体),其终点产物也是无机物,同时放出能量。能量SOH2OSH4222能量OH2HNO2ONH2324大型合流污水沟道和污水沟道存在该式所示的生化反应生物脱氮工艺中的生物硝化过程光能自养微生物:需要阳光或灯光作能源,依靠体内的光合作用色素合成有机物。CO2+H2O[CH2O]+O2化能自养微生物:化能自养微生物不具备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需的能量来自氧化NH3、H2S等无机物。光叶绿素厌氧呼吸是在无分子氧(O2)的情况下进行的生物氧化。厌氧微生物只有脱氢酶系统,没有氧化酶系统。在呼吸过程中,底物中的氢被脱氢酶活化,从底物中脱下来的氢经辅酶传递给除氧以外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使其还原。厌氧呼吸的受氢体不是分子氧。在厌氧呼吸过程中,底物氧化不彻底,最终产物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是一些较原来底物简单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还含有相当的能量,故释放能量较少。厌氧呼吸按反应过程中的最终受氢体的不同,可分为发酵和无氧呼吸。厌氧呼吸1.发酵指供氢体和受氢体都参与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作用,最终受氢体无需外加,就是供氢体的分解产物(有机物)。这种生物氧化作用不彻底,最终形成的还原性产物,是比原来底物简单的有机物,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较少,故厌氧微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为了满足能量的需要,消耗的底物要比好氧微生物的多。例如,葡萄糖的发酵过程:总反应式:4[H]COCOOH2CHOHC36126CHO2CH2COCOCOOH2CH323OHCH2CHCHO2CH4[H]23392.0kJ2COOHCH2CHOHC22361262.无氧呼吸是指以无机氧化物,如NO3-,NO2-,SO42-,S2O32-,CO2等代替分子氧,作为最终受氢体的生物氧化作用。在反硝化作用中,受氢体为NO3-,可用下式所示:总反应式: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供氢体和受氢体之间也需要细胞色素等中间电子传递体,并伴随有磷酸化作用,底物可被彻底氧化,能量得以分级释放,故无氧呼吸也产生较多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但由于有些能量随着电子转移至最终受氢体中,故释放的能量不如好氧呼吸的多。24[H]6COO6HOHC226126O12H2N4NO24[H]2231755.6kJ2NO6H6CO4NOOHC22236126好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三种呼吸方式,获得的能量水平不同,如下表所示。呼吸方式受氢体化学反应式好氧呼吸能量利用率42%分子氧C6H12O6+6O2→6CO2+6H2O+2817.3kJ无氧呼吸无机物C6H12C6+4NO3-→6CO2+6H2O+2N2↑+1755.6kJ发酵能量利用率26%有机物C6H12C6→2CO2+2CH3CH2OH+92.0kJ2.污水生物处理分类分类依据–生化环境:好氧、缺氧、厌氧–反应器构型:依据微生物在反应器中的生长方式:悬浮型、附着型和混合型.1.定义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2.1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2.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生化反应方程式:•①分解反应(又称氧化反应、异化代谢、分解代谢)②合成反应(也称合成代谢、同化作用)③内源呼吸(也称细胞物质的自身氧化)图示表明,有机物被微生物摄取后,通过代谢活动,约有1/3被分解、稳定,并提供其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约有2/3被转化,合成为新的原生质(细胞质),即进行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不同形式的有机物被生物降解的历程也不同:•一方面:结构简单、小分子、可溶性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壁;结构复杂、大分子、胶体状或颗粒状的物质,则首先被微生物吸附,随后在胞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液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再进入细胞内。•另一方面: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降解过程也会不同,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速度较快,所需的反应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所以,目前对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5浓度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基本上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在废水处理工程中,好氧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3.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的特点及应用1.定义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有机物的转化分为三部分进行:部分转化为CH4,这是一种可燃气体,可回收利用;还有部分被分解为CO2、H2O、NH3、H2S等无机物,并为细胞合成提供能量;少量有机物被转化、合成为新的原生质的组成部分。由于仅少量有机物用于合成,故相对于好氧生物处理法,其污泥增长率小得多。2.2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2.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基本生物过程——阶段性理论(1)两阶段理论:20世纪30~60年代第一阶段:发酵阶段,又称产酸阶段或酸性发酵阶段;主要功能是水解和酸化,主要产物是脂肪酸、醇类、CO2和H2等;主要参与反应的微生物统称为发酵细菌或产酸细菌;这些微生物的特点是:1)生长速率快,2)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温度、pH等)强。第二阶段:产甲烷阶段,又称碱性发酵阶段;是指产甲烷菌利用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将其转化为CH4和CO2;主要参与反应的微生物被统称为产甲烷菌(Methaneproducingbacteria);产甲烷细菌的主要特点是:1)生长速率慢,世代时间长;2)对环境条件(温度、pH、抑制物等)非常敏感,要求苛刻。第一阶段普通厌氧菌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消化有机酸、乙醇、乙醛第二阶段绝对厌氧菌甲烷二氧化碳消化细胞合成新细胞酶细胞合成厌氧消化两阶段示意图(2)三阶段理论1)水解酸化阶段:分解菌、脂肪分解菌、蛋白质水解菌。2)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产乙酸细菌群,利用液化阶段的产物产生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等。3)产甲烷阶段:甲烷菌利用乙酸、丙酸、甲醇等化合物为基质,将其转化成甲烷,其中乙酸和H2/CO2是其主要基质。厌氧消化机理图19-1产甲烷的串联代谢(McCarty和Smith,1986)乙酸CH4CO228%72%长链脂肪酸(丙酸、丁酸等)简单有机化合物(糖、氨基酸、肽)复杂有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脂类)13%10%5%20%35%17%水解产酸H2CO2(3)四阶段理论•实际上,是在上述三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类细菌——同型产乙酸菌,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将产氢产乙酸细菌产生的H2/CO2合成为乙酸。•但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一部分由H2/CO2合成而来的乙酸的量较少,只占厌氧体系中总乙酸量的5%左右。总体来说,“三阶段理论”、“四阶段理论”是目前公认的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较全面和较准确的描述。3、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主要介绍其中的发酵细菌(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等。(1)发酵细菌(产酸细菌):发酵产酸细菌的主要功能有两种:•①水解——在胞外酶的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②酸化——将可溶性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脂肪酸、醇类等;•主要的发酵产酸细菌:梭菌属、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双岐杆菌属等;水解过程较缓慢,并受多种因素影响(pH、SRT、有机物种类等),

1 / 9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