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小麦玉米共发病害——纹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河北省小麦玉米共发病害——纹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姓名:李永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植物病理学指导教师:朱杰华20070613河北省小麦玉米共发病害——纹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作者:李永娟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李博.谢甲涛.付艳苹.姜道宏.李国庆.易先宏双核丝核菌新融合群的初步鉴定2006双核丝核菌Binueleate(Rhizoctoniaspp.),有性态是角担属(Ceratobasidiumspp.)真菌,通常以菌丝和菌核的形态习居于土壤,其中有许多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引起作物根腐、茎腐、猝倒和纹枯等.双核丝核菌遗传分化与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长期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丝核菌类真菌特殊的形态特征及用于分类的孢子难以获得等使其分类和鉴定相当困难.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菌丝融合群分类法是该类真菌最成功的分类手段,1995年在第二届国际丝核菌学术大会上确定双核丝核菌融合群以英文字母编号(AG-A-AG-Q)为准不再使用其他编号,后来又增加了AG-R、S、T、V.菌丝融合群分类法不能提供融合群间或亚群间及融合群内或亚群内更多的遗传分化及系统演化信息.现代生物学技术为物种的分类和鉴定开辟了一种新途径,有关技术(如RADP、RLFP、rDNA多态性及序列分析和核酸杂交等)已成为研究包含丝核菌在内的真菌系统发育和进化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日益充实的核酸序列共享性数据库为物种系统发育和进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研究表明,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丝核菌系统发育的结果与现有的融合群的分类高度吻合.2.学位论文张晓春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对常用杀菌剂敏感性测定2002丝核菌(Rhizoctonia)是一类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植物病原真菌,类群极为庞大,且丝核菌常以菌丝融合群引发植物病害,造成多种植物的严重病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杀菌剂对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引发病害的作用特性及防治效果研究极少,目前国内仅对AG_1-IA亚群中来源不同的菌株间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而不同的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对杀菌剂敏感性的研究尚未见正式报道。重庆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引发病害较重的地区,为了有效防治和控制这类病害,本文用“纸碟法”和“液培法”两种不同的离体培养方法,就12类丝核菌菌丝融合群(AG-2-1、AG-3、AG-4、AG-A、AG-C_1、AG-D、AG-E、AG-F、AG-K、226、290、BM_9)对目前市售的常用于防治立枯病、纹枯病的7种常用杀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退菌特、增效敌克松、可杀得2000、井岗霉素、百菌清)进行室内敏感性测定,并观测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的培养性状,搞清不同的菌丝融合群对药剂的敏感性,为生产上选择防治丝核菌引发病害的药剂、制定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3.会议论文蒙姣荣.韦刚广西水稻、玉米上丝核菌菌丝融合群鉴定1998从广西36个县(市)采集、获得水稻、玉米纹枯病菌菌株,菌丝融合测试结果表明:水稻上186个丝核菌菌株属于3个菌丝融合群,即立枯丝核菌AG-1-IA,AG-4和双核丝核菌AGB(b);玉米的126个丝核菌菌株、属于6个菌丝融合群,即R.solaniAG-1-IA、AG-1-IB、AG5、双核丝核菌的AGK和AGB(b)。首次在玉米上发现双核丝核菌菌丝融合群AGB(b)。4.期刊论文于金凤.张修国.张天宇.YUJin-feng.ZHANGXiu-guo.ZHANGTian-yu云南双核丝核菌不同融合群菌株的遗传分化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2)利用12个随机引物对23个双核丝核菌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12个引物共获得210条多态性DNA谱带,多态性检测率为100%.利用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分析发现,以遗传距离0.86为阈值,可以将供试的23个菌株分为13个RAPD组,三个测试菌株:Bch-61、SM-18、RY-86的融合群归属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上述结果说明供试的双核丝核菌菌株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5.学位论文蒙姣荣广西水稻和玉米上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研究1997从广西36个县(市)采水稻、玉米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丝核菌菌株分别为186个和126个.经细胞核染色和菌丝融合测试,水稻上的186个丝核菌菌株属于3个菌丝融合群,即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AG-1-IA(96.24%),AG-4(2.15%)和双核丝核菌AGB(b)1.62%);玉米上的126个丝核菌菌株属于6个菌丝融合群,即R.solaniAG-1-IA(85.17%),AG-1-IB(1.59%),AG-4(3.97%),AG-5(4.76%),双核丝核菌AGK(2.38%)和AGB(b)(1.59%).不同菌丝融合群的培养性状,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菌丝融合群不同菌株间具有相似性.不同菌丝融合群对多菌灵等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同一菌丝融合群的不同菌株表现为一致性.6.会议论文于金凤.张修国.张天宇云南双核丝核菌不同融合群菌株的遗传分化研究2005利用12个随机引物对23个双核丝核菌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12个引物共获得210条多态性DNA谱带,多态性检测率为100%.利用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分析发现,以遗传距离0.86为阈值,可以将供试的23个菌株分为13个RAPD组,3个测试菌株:Bch-61、SM-18、RY-86的融合群归属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上述结果说明供试的双核丝核菌菌株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7.期刊论文蒙姣荣.张超冲.李界秋.韦刚.MengJiaorong.ZhangChaochong.LiJieqiu.WeiGang广西玉米纹枯病菌的菌丝融合群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从广西21个县(市)的采集玉米纹枯病标本,经分离纯化后获得126个丝核菌属菌株,其中多核丝核菌121株,双核丝核菌5株.菌丝融合群测试结果表明,多核丝核菌分别属于AG-1-IA(85.17%)、AG-1-IB(1.59%)、AG-4(3.87%)和AG-5(4.76%)融合群,双核丝核菌分别属于AGBb(2.38%)和AGK(1.59%)融合群.首次从玉米上分离到双核丝核菌AGBb融合群.不同融合群对4种供试杀菌剂的敏感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AGB(b)、AG和AG-1-IB对供试杀菌剂多表现为高度的敏感性,AG-4和AG-5融合群则表现为中度的敏感性,而AG-1-IA敏感性最小.8.期刊论文杨小军.杨立军.赵永玉.喻大昭.徐荣钦.张重权.YangXiaojun.YangLijun.ZhaoYongyu.YuDazhao.XuRongqin.ZhangZhongquan湖北省小麦纹枯病原菌菌丝融合群和致病力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2)1997~1999年从湖北省襄樊、黄冈、荆州、宜昌等主要麦区小麦纹枯病病株标样上分离获得丝核菌65株,其中双核丝核菌43株,多核丝核菌22株.将所得菌株分别与双核和多核丝核菌融合群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融合测试表明,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属于Rhizoctoniacerealis的AGD融合群和R.solani的AG5、AG4、AG2.2ⅢB、AG1.ⅠC融合群,相应菌株数分别为43、12、6、2、2;各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菌丝融合群间致病力不同,AGD、AG5、AG4、AG2.2ⅢB、AG1.ⅠC融合群在鄂麦12上的平均病级值分别为2.38、2.15、2.02、1.04、0.44.9.期刊论文刘志恒.韩翔宇.杨红.马家瑞.吕彬.桑海旭辽宁省水稻纹枯病菌菌丝融合群鉴定初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41(1)从辽宁省水稻主产区17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茄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菌株73株.核相测定结果为多核丝核菌71株,双核丝核菌2株.对71株多核丝核菌,应用14个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供试71株多核丝核菌,67株分属于3个菌丝融合群:即AG1-IA、AG4-HGⅠ和AG4-HGⅡ,相应菌株数分别为57,6,4,出现频率依次为85.07%、8.96%和5.97%.其余4株与所有标准菌株均不融合.10.期刊论文蒙姣荣.张超冲.李界秋.韦刚.MengJiaorong.ZhangChaochong.LiJieqiu.WeiGang广西水稻纹枯病菌菌丝融合群鉴定初报-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从广西36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经分离纯化后获得186个丝核菌菌株.菌丝融合测试结果表明,这186个丝核菌菌株分别属于3菌丝融合群:即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的AG-1-IA和AG-4融合群,双核丝核菌的AGBb融合群,出现的频率分别为96.4%、2.15%和1.62%.不同的菌丝融合群在菌丝生长速率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AG1-IA的生长速率最大,AGBb生长速率最小.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1d5fe737-b016-47ad-940c-9ddc00c76684下载时间:2010年8月24日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