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讲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一、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三、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一、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什么是博物馆学?博物馆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又是什么?这是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1.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一门学科能否成立,主要标志在于它是否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博物馆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社会文化实体,有其特有的运动形式和内在规律,并且具有客观性和独立性的特征,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的基础以及为这种认识成果进行检验的可能性。故博物馆所特有的运动形式及其内在规律,便是博物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淮北市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自然博物馆展厅中的动物标本植物标本文化遗存参观教育活动参观门券郑欣淼单霁翔2.博物馆学的概念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这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学研究者的共识。一般而言,博物馆学应该既研究微观的博物馆系统,又研究宏观的博物馆事业,而前者是核心。3.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1)社会科学:人是博物馆活动的主体,博物馆的活动与发展受社会制约,博物馆的任务主要是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属于上层建筑,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其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其方法论也主要采用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因此,一般认为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2)信息科学: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有学者指出博物馆的物是信息的载体,博物馆学应属于信息科学。(3)跨学科性:博物馆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自然以及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密切相关,也必然与这些相关领域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产生联系,因此博物馆学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4)实践性:博物馆学不能脱离博物馆的实践,也不能脱离社会对之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其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其理论知识可以直接地、普遍地应用于博物馆活动,指导博物馆工作。所以,博物馆学不是纯粹的理论性研究的学科,而是与博物馆实践密切联系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二)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1)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2)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只有既从博物馆的内部联系,又从博物馆的外部联系,既从博物馆的历史演进,又从其未来的发展趋向,全面地历史地探讨其客观规律性,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博物馆学体系。2.分支学科具体而言,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可形成一个分支学科。(1)理论博物馆学主要探讨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社会功能和特点以及博物馆与社会发展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可分为博物馆学基础理论、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博物馆学基础理论:包括博物馆学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博物馆学机构体系;博物馆学方法论;博物馆学说史等。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包括博物馆特征、社会职能;博物馆的社会条件及其未来的发展。(2)博物馆方法学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的设计、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原则和方法。它们分别发展为藏品管理学、陈列学、博物馆教育学等。(3)博物馆管理学从宏观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从微观上研究博物馆内部职能、机构组织、人员配置、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4)历史博物馆学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以及博物馆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性质、作用和特点。(5)普通博物馆学综合上述各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阐述的学科。(6)专门博物馆学把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应用于某些专门博物馆领域的学科。(三)21世纪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1.“以人为本”为宗旨,“人与物相结合”,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这是21世纪博物馆和博物馆学重要的发展趋向。“以人为本”作为博物馆的指导思想,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有部分学者提出并进行讨论。比如: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鹤田总一郎:以往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太重视物,本应是人对物的研究,却长期关系颠倒,把物的研究放在前面,所以应该再倒过来,研究人如何利用物。必须把对人的研究提到与物平等的水平上才能成为真正的博物馆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瑞士学者马丁·施尔:应该致力于研究人和物的关系。物是一种文化遗产,博物馆收藏它不是强调其实用性,而是强调其意义。能遗留下来的物,是因为有意义,而不是实用。博物馆的物是物化的观念,物的博物馆化过程就是赋予物以意义的过程。博物馆的本质是社会需要的、由博物馆机构反映出来的人与物的结合。或者说博物馆的本质是人与物关系的形象化。1997年至1998年,英国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定义的讨论,反映出博物馆的社会参与性,进一步强调博物馆是为公众、为社会服务的,反映着博物馆对当前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注。这也是博物馆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此外,不少博物馆都面临经费短缺的问题,所以改革经营管理,争取社会公众支持,增加资金收入,也是博物馆参与社会的体现。一般来说博物馆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但它是为服务社会而兴办的,所以需要依靠社会支持才能办下去。这种社会支持,既有社会各界公众的资助,也必须有来自纳税人的国家财政投入。2.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博物馆学形成问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物馆的信息化进程已日益发展起来。博物馆信息化,是指博物馆工作的各个部门和各项职能都能够利用电脑作为日常工具,并且构成一个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网络平台。博物馆信息化应该涵盖保管、研究、陈列、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博物馆工作的各个方面。从信息技术角度看,博物馆信息化至少包涵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和知识工程等三大门类:(1)博物馆信息管理,即数据库和通用网络平台的建设。这是基本内容。(2)博物馆的自动化系统,既包括一般的文物安全保护系统和博物馆建筑的智能化管理,也包括一批专门研制的、适用博物馆研究需要的专用自动化系统。(3)知识工程,这是博物馆信息的攻坚项目,包括了博物馆各专业研究的专家系统的试验、标准化、研究等基础性软课题,例如甲骨文数值化研究、瓷窑自动化控制测量系统等。此外,博物馆信息化还应包括相应的电子化出版工作。博物馆信息化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知识工程数据库和通用网络平台建设一般的文物安全保护系统、博物馆智能化管理;一批专门研制的、适应博物馆研究需要的专门自动化系统博物馆各专业研究的基础性软课题,如甲骨文数字化研究、瓷窑自动化控制测量系统等相应的电子化出版最后,在上述博物馆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升华成为一个全方位的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博物馆,也成虚拟博物馆。博物馆的信息化其实就是现代化,除了单纯的技术组合,新设备的添置,还有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的转变,工作体系、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的改革等,同时更不可缺少博物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博物馆属于信息科学:物是信息的载体,博物馆学研究如何对待这些信息,收集哪些信息,保护哪些信息,保存哪些信息,为谁收集这些信息,如何使用这些信息等等。博物馆学的根本支点在于信息。随着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一门全新的博物馆学分支学科——信息博物馆学已经逐渐形成,并由此进一步推动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消极影响:理性代替感性,数字代替实物;信息技术需要高投入;物与信息的冲突,信息可复制、转移。3.生态博物馆和新博物馆学运动继续在探索中前进。(1)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中一个新类型。它是在人类社会现代环境意识和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背景下产生的。提出:1971年,国际博协领导人乔治·亨利·里维埃在法国第一次使用“生态博物馆”这个词。他强调这种博物馆在空间上、时间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管理人员上,都与以往一般的博物馆不同。此后,环境科学的系统性、整体性原则被引入,在法国诞生了“法国地方天然公园”、“克勒索蒙特索矿区生态博物馆”等第一批生态博物馆。定义:法国学者希微贺:生态博物馆是由地方当局和居民共同筹划、建造和运作的设施。地方当局负责提供专家、设备和资金,而当地人民则依靠他们自己的意愿、知识和个人力量推动工作。所以,生态博物馆是地方人民关注自己的一面镜子,以寻求他他们祖祖辈辈在各个生态领域获得的成就作出解释。同时它也是当地居民让参观者拿着的一面镜子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产业、生活习惯和共同崇敬的事物。美国学者南茜·福勒:生态博物馆是管理教育、文化和机能变化的机构,有时称邻里博物馆或街区博物馆。它既是考察文化机构性质与结构的框架,又是使其民主化的过程。博物馆和社区应与生活的各方面联系起来,这是生态博物馆的基本信念。贵州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挪威学者约翰·杰斯特龙:用对比方式说明了生态博物馆与一般博物馆的区别。一般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又称作传统博物馆或主流博物馆也称现代博物馆或非主流博物馆藏品-----------------------------遗产建筑----------------------------社区观众----------------------------居民科学知识----------------------------文化记忆科学研究-----------------------------公众知识数量:1999年,据统计全球共有生态博物馆163所,分布在26个国家,以法国和加拿大数量最多。目前,全世界的生态博物馆已发展到300多座。评价:存在不同的看法。不少学者认为:生态博物馆不要专业人员,而让公众自己建立自己的博物馆,要把物归还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去,照此推演下去只能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活动,而博物馆没有了。这是少数人在搞试验。生态博物馆的功能很有限,离开特定的地区就不行了。它是在非常特殊的条件下存在的,并没有博物馆的广泛意义。生态博物馆是一种具有勇于创新意识的实践和试验。仍存在不少问题。一个社区、一个村寨在社会迅速发展、居民生活不断更新之中,怎样使其生活方式和文化定格、停止在一种状态?如何让现实生态不与原有生态分离?生态博物馆如何发展?(2)“新博物馆学”运动“新博物馆学”是博物馆学中的一个学派。1972年,成立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1984年发表了《魁北克宣言》公布其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新博物馆学是相对于传统博物馆学的观念而言的。新博物馆学把关怀社群、社区的需求作为博物馆的最高指导原则。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了“国际新博物馆学运动”组织。思想内容:扩大博物馆功能,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深入社会为社区和特定的群体服务,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把历史与未来衔接起来,使博物馆能反映社会的演变。影响:受此学派影响,在一些国家促进了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邻里博物馆、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出现;新博物馆学运动的思想原则也丰富了生态等博物馆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生态博物馆社区化和大众化进程。评价:反对意见认为,新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一种现象的理论,而这种现象只是博物馆现象中的一部分,怎么能取代博物馆学而称为新博物馆学呢?他们所说的新现象用生态博物馆这个词倒是恰当的。新博物馆学主要是针对法国的,不是针对英国或美国的。新博物馆学最有市场的是在地区性博物馆,至于艺术博物馆,新博物馆学运动就找不到方法。把博物馆的物置于社会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