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CT.MRI诊断学重点1、CT图像:是经数字转换的重建模拟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通过灰度的像素按固有矩阵排列而成。2、CT值:测定人体某一局部组织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ct图像中各组织与X线衰减系数相当的对应值)3、体表: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为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形,称为~4、窗宽(W):指显示图像时所选用的CT值范围。窗位(L):是指窗宽上下限的CT值得平均数。5、伪影:是指原本被扫描物体并不存在而在图像上却出现的各种形态的影像。6、CT的分辨率:①空间分辨率:是指CT影像中能显示的最小细节,用线对数(LP/cm)来表示,或用可分辨最小物体直径(mm)表示。②密度分辨率:是指CT能分辨组织结构的最小密度差的能力,以%表示7、❤增强检查:定义:指经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点造影剂后再进行CT扫描的检查方法,提高病变与周围组织对比密度差8、MRI构成部分:①主磁体:低场<0.5T中场0.5-1.0T高场1.0-2.0T超高场>2.0T②梯度系统③射频系统④计算机系统⑤其他辅助设备9、横向弛豫:(T2弛豫/身旋-自旋弛豫)纵向弛豫:(T1弛豫/身旋晶格弛豫):纵向磁化矢量恢复到原能量的2/3时所需时间。10、MRI缺点与优点与CT比较优点:①组织分辨率比CT高,可检查出更多病变(颅脑、脊柱)②大多数病变不用造影剂就能较好显示③不用造影剂就可较好显示血管④没有骨性伪影,有利于后颅窝,椎管等部位病变的检查⑤多参数成像,能为病变检出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⑥可任意断面成像,CT一般仅进行横断面成像⑦无放射线损伤缺点:①钙化显示不如CT②显示骨皮质结构较差③受磁场影响,监护仪器不能进入MR室,固不适用危重病人④价格比较昂贵⑤操作较为复杂⑥伪影较多;禁忌金属异物:①心脏起搏器②人造眼球11、MRI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12、MRI成像诊断的基础:组织间以及组织与病变之间弛豫时间的差别13、MRI成像序列:①经典自旋回波(SE)②快速自旋回波(FSE)③梯度回波(GRE)④反转恢复序列(IR)⑤平面回波成像(EPI)14、❤人体组织的CT值:气体:-1000HU脂肪:-70—-90HU水:0HU软组织:20-50HU新鲜血:70-90HU骨组织:1000HU1、❤颅脑病变的基本CT征象(简答题)①直接征象(指病灶本身的病变);密度、大小、边缘、形态、数量、部位、骨改变、增强改变。②间接征象(指病灶引起的病变):水肿、占位效应、相邻组织侵犯、骨骼变化、脑积水、脑疝。③定位征象:脑外征象“D”字征:脑外肿瘤特征;脑内征象“O”字征:脑内肿瘤特征。2、脑梗塞:(一)脑梗塞分类:①腔隙性脑梗塞:直径<1.5cm②缺血性脑梗塞③出血性脑梗塞(二)脑梗塞发病特点:常与休息或睡眠时发病3、❤缺血性脑梗塞:脑实质在CT上呈低密度,在MRI上呈长T1、长T2,信号病变区与其血管供应区相一致,呈楔形或扇形,同时累及髓质,增强扫描呈回状强化为典型表现。1①脑梗塞在24小时内CT检查无阳性发现②脑梗塞后2~3周CT扫描可出现模糊效应即CT平扫病灶为等密度分辨困难③脑目样强化,梗死区强化是由血脑屏障破坏,新生毛细血管和血液灌注过度所致④在梗死6小时内,由于细胞毒性水肿,DWI即可发现高信号,此后发生血源性水肿,细胞死亡,髓鞘脱失,血脑屏障破坏,T1与T2弛豫时间长。2CT表现:腔隙性脑梗塞:①腔隙灶直径5~15mm,大于10mm者称为巨隙病灶②平扫基底区域或丘脑内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直径为10~15mm缺血性脑梗塞;2-3周后,血液再通,产生模糊效应,脑回样强化。4、脑出血:(一)成因:原发性脑出血:(高血压、动脉硬化、老年人多见)(动脉瘤、中年人多见)(血管畸形、年轻人多见)继发性脑出血(脑肿瘤、梗塞后出血、血液病)(二)多见于中老年人,50岁以上,常有情绪激动等诱因。以基底节区最多,突起发病(三)CT表现:是主要的检查干段,尤其是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MRI:针对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四)出血量(ml)=4/3πR³=血肿长径*宽径*高径*π/66、❤脑血管畸形(四种类型):①动静脉畸形(AVM)②海绵状血管瘤(CM)③毛细血管扩张④静脉畸形(CVM)一动静脉畸形(1)多见于青中年人,部位:大脑中,前动脉供血区。临床表现:头痛、癫痫等。(2)CT表现:平扫: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病灶,可见等或高密度点状,线状血管影,以及高密度钙化和低密度软化灶。增强:无出血时病变周围无脑水肿,无占位,可见点条状血管强化影,亦可显示粗大引流血管,动脉期静脉窦提前显影。(3)MRI:AVM的异常血管团在T1WI和T2WI表现低信号或无信号,MRA可直接显示出AV的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和静脉窦。二海绵状血管瘤(CM):多见于大脑皮质下白质及脑干区域,皮髓质交界区和基底节区,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多以癫痫为首发症状,MRI呈“爆米花状”。三静脉畸形(CVM):静脉性血管瘤(极少见)、大脑大静脉畸形(Galen静脉瘤)MRI表现:海蜇头样7、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8、部分血栓动脉瘤:如果血栓是偏心型,强化部分则显示为半圆形新月形等,如果血栓位于血管腔内周边,增强扫描动脉瘤中心的瘤腔和外层囊壁内有强化,形成中心高密度和外周高密度环,中间隔等密度节,称为靶征。9、脑动脉瘤破裂的CT征象:动脉瘤破裂后CT上多不能显示瘤体,但可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脑水肿,脑疝。10、海绵窦综合征:引起以痛性眼肌麻痹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表:痛性眼肌麻痹为特征,病侧眼睑下垂。CT:①海绵窦增宽②海绵窦明显强化③眼上静脉增粗扭曲MRI:脑静脉留空现象小时,静脉或静脉窦血管腔内出现异常高信号,是诊断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11、脑白质疏松症(LA):是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以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缺血性改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1)病理基础:脑白质弥漫性脱髓鞘。(2)病因:可由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一氧化碳中毒等多种疾病引起。(3)CT:①两侧大脑皮下,脑呈周围斑片状或弥漫性互相融合的低密度灶,边缘模糊,呈月晕状,两侧对称。②常合并双侧脑室扩大和脑萎缩。③皮质下弓状纤维和胼胝体很少受累,脑干尤其是脑桥上部,中央部受累。两侧脑室对称性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无方位效应,脑室系统扩张,脑沟脑裂增宽,中线结构居中。12、路脑损伤:头皮组织损伤、颅骨损伤、脑实质损伤13、CT优势:扫描速度快,扫描层面薄,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安全无损伤,无痛,能对预后作出评价。MRI优势:对病人的预后做出评价较CT为佳,有助于脑干及轴索损伤的显示。14、❤颅骨骨折:在颅脑外伤中常见15%-20%分类:(1)按骨折部分:颅盖骨折,颅底骨折(2)按骨折的性质: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3)按骨折的形态: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穿通样骨折,骨缝分离。CT是颅骨骨折的主要检查方法,表现为骨质的连续性中断,移位,颅脑分离。15、❤颅缝分离:增宽:成人单侧:1.5mm以上双侧:相差1mm以上儿童单侧:2mm以上16、❤脑挫裂伤:(1)定义:是指颅脑外伤所致的脑组织器官性损伤,包括脑挫裂伤和脑裂伤。(2)CT:①损伤区局部低密度改变②散在点片状出血③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纵裂池、脑池、脑沟、密度增高,数天后减低消失④占位及萎缩表现。17、❤弥漫性轴索损伤:头部受到瞬间旋转暴力或弥漫性施力所致的脑内剪切伤,引起脑白质,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神经轴索肿胀断裂,点片状出血和水肿。CT表现与临床表现不一致,高密度怀疑此病(DAI)18、❤颅内血肿:(1)按部位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2)按病程:急性、亚急性、慢性水肿临表:外伤后原发性昏→中间清醒期→继发性昏迷19、❤硬膜外血肿:病理:多发生于颅内直接损伤部位,常为加速头颅伤所致,损伤局部多有骨折,形成双凸透镜形,在读昏迷可有中间清醒期。CT:平扫血肿表现为颅内板下双凸形度密度区,边缘锐利,血肿范围一般不超过颅缝。不跨骨缝,跨中线。20、❤硬膜下血肿:常为减速性头外伤所致,无颅骨骨折或骨折仅位于暴力部位CT:(1)急性期:颅板下方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血肿密度不均匀,与血清脑脊液想混(2)亚急性期:①有新月形发展为双凸形,与血肿高深状态有关②硬膜下血肿范围广泛③占位征象显著(3)等密度期征象:①双侧脑室对称性变小,呈长条状②双侧侧脑室前角内聚,夹角小,兔耳征③脑白质变窄塌陷,皮髓质界面内移④皮层临近,脑沟消失。MRI:(1)急性:T1等信号,T2略低信号(2)亚急性:T1、T2高信号(3)慢性:T1略高信号,T2高信号21、外伤性脑血肿:CT:边缘清楚,≥2cm为血肿<2cm为出血点。22、❤硬膜下积液:CT:①两额顶区新月形成弧线状低密度影②局部脑组织内移③纵裂池前部增宽。MRI:呈新月形病变,为脑脊液信号,部分病例在T1WI表现为高信号,可能与积液内蛋白含量高有关。23、❤脑外伤后遗症:包括脑软化、脑萎缩、脑穿通畸形囊肿、脑积水、蛛网膜囊肿(1)脑软化:脑软化灶常继发于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也可见于外伤性脑梗死后。(2)脑穿通畸形囊肿:指由于脑血肿或脑挫裂伤后脑组织坏死,吸收而形成的软化灶并与侧脑室相连,无占位。(3)脑积水:①梗阻性:梗阻上脑室对称增大②交通性:脑沟、脑池普遍增大;脑室增大24、❤蛛网膜下腔出血(三联征):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腰穿血性脑脊液。CT表现:①直接征象:脑沟脑池密度增高,出血量大时呈铸型②间接征象:脑积水、脑水肿、脑梗塞、脑内血肿、脑疝25、❤星形细胞肿瘤:是原发颅内肿瘤最常见类型,约占60%,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幕下,多见于额叶及颞叶,顶叶次之,小脑和第四脑室,亦可见脑干。CT表现:脑内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病灶,可见出血或钙化。26、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约70%的肿瘤内有点状或结节状钙化。CT:油条状钙化MRS对肿瘤的定性有帮助。27、室管膜肿瘤:最常发生的部位:第四脑室,1-5岁28、脑膜瘤:为最常见的脑膜起源肿瘤。注射Gd-DTPA,出现鼠层状强化,脑膜尾征(硬膜尾征)29、垂体腺瘤:是鞍区肿瘤最常见的类型,属脑外肿瘤。(1)分类:有分泌激素功能、无分泌激素功能(2)临表:压迫症状:如视力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阳痿、头痛等。(3)CT:垂体微腺瘤:正常男<7mm女<9mm垂体大腺瘤:冠状扫描:哑铃状30、颅咽管瘤:颅内常见CT:蛋壳状钙化,MRI:囊壁呈壳状增强。诊断要点:①儿童多见②CT平扫显示鞍区囊性病变,常有各种形态的钙化,肿瘤囊壁及实性部位发生强化③MRI可显示各种信号强度的鞍区与未病变(蛋壳改变)31、生殖细胞瘤:是生殖细胞起源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松果体区,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属恶性肿瘤,诊断:实验室放射治疗。CT:第二脑室(松果体区)后部边缘清楚。MRI:T1等或低,T2高密度。32、脑转移瘤:转移率:幕上多见80%,皮髓质交界区为好发部位。男性脑转移瘤多来自肺癌女性脑转移瘤多来自乳腺癌结节型转移多来自乳腺癌1、化脓性脑脓肿感染途径:临近感染向颅内蔓延,血源性感染、外伤手术后直接感染,隐源性感染。2、脑膜脑膨出为:脑组织、软膜和蛛网膜,脑脊液均可突出颅外。3、脑脓肿:脑实质内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并有脓腔形成,幕上多见,颞叶居多,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球菌。CT:平扫时,脓肿壁呈等信号,厚度5-6mm,脓腔密度略低或呈水样密度,有些脓腔可见液平,增强脓腔仍为低密度,化脓期脓肿壁呈轻度强化。MRI:T1WI脓腔和周围水肿呈低信号,两者之间的脓肿壁呈等信号环形间隔。T2WI脓腔和周围水肿为高信号,脓肿壁等或低信号。Gd-DTPA增强后,脓肿壁显著强化,脓腔不强化。DWI检查脓腔可成高信号。1、先天性支气管囊肿:①独立性囊肿:多见于下叶,圆形或椭圆形水样密度影,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均匀,CT值0-20HU,高可达30HU。②多发性囊肿;一侧或两侧,肺野内呈弥漫性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