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内容课题分析1实验操作原理5材料器具3实验理论基础4教学建议2实验步骤6一、课题分析1.教学目标•(1)分析DNA的性质及提取的基本思路。•(2)探究不同手段提取DNA的实验过程。•(3)掌握DNA提取的过程并灵活运用。2.背景描述•生物体的性状之所以能够遗传给后代,是由于其体内具有DNA或RNA这些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已经通过实验证实。•那么DNA究竟什么样?•本课题通过尝试对植物或动物组织中的DNA进行粗提取,了解DNA的理化性质,理解DNA提取以及鉴定的原理,在一定层面感性认知DNA。一、课题分析DNA脱氧核苷酸腺嘌呤一、课题分析dAMPdTMPdCMPdGMP胸腺嘧啶腺嘌呤鸟嘌呤核苷酸结构一、课题分析脱氧核糖(五碳糖)与磷酸分子借由酯键相连,组成其长链骨架,排列在外侧,四种碱基排列在内侧。每个糖分子都与四种碱基里的其中一种相连,这些碱基沿着DNA长链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组成遗传密码,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课题分析读取密码的过程称为转录。是以DNA双链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一段称为mRNA(信使RNA)的核酸分子。多数RNA带有合成蛋白质的讯息,另有一些本身就拥有特殊功能,例如rRNA、snRNA与siRNA。一、课题分析在细胞内,DNA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整组染色体则统称为染色体组。人正常的人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之前会先在分裂间期完成复制,细胞分裂间期又可划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一、课题分析DNA是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DNA对紫外线(260nm)有吸收作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对DNA进行含量测定。当核酸变性时,吸光度升高,称为增色效应;当变性核酸重新复性时,吸光度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较高温度、有机溶剂、酸碱试剂、尿素、酰胺等都可以引起DNA分子变性,即DNA双链碱基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也称为DNA的解螺旋。洋葱内表皮细胞DNA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被派洛宁染成红色二、教学建议科学的探究一般过程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得出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设计的具体的实施,是学员能够接受科学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举一反三,从理论到实践认知DNA的提取过程和操作原理。从DNA的物质组成,到DNA的复制时期,联系生物学现象。在理解DNA的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利用其理化性质对DNA进行分离。三、材料器具材料:新鲜菠菜4kg。试剂:氯化钠1000g、SDS500g、无水乙醇4000ml、二苯胺200ml。器材:200ml烧杯60个、试管100支、研钵30个、玻璃棒30个、纱布2包、不锈钢药勺30个、滤纸5包。仪器:天平2台、水浴锅2个、漏斗30个。DNA是大分子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DNA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当核酸变性时,吸光值升高;当变性核酸可复性时,吸光值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温度、有机溶剂、酸碱度、尿素、酰胺等试剂都可以引起DNA分子变性,即使得DNA双键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四、实验理论基础1、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对DNA没有影响;•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洗涤剂可以溶解细胞的细胞膜,去除脂质和蛋白质,但对DNA没有影响。四、实验理论基础2、DNA的溶解度•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四、实验理论基础3、DNA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性•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分离。1、实验材料的选取•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更具有操作性,根据实验目的选取适当的材料和方法。•鱼卵、猪肝、菜花、香蕉、鸡血、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猕猴桃、洋葱、豌豆、菠菜、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大肠杆菌。五、实验操作原理2、细胞破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破碎较易,例如,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原理:蒸馏水对于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内,使血细胞胀裂,再加上搅拌的机械作用,就加速了细胞的破裂(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从而释放出DNA。植物细胞:需要先用一定的洗涤剂和氯化钠溶解细胞膜,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氯化钠有利于DNA的溶解。研磨:使DNA充分释放,洗涤剂等更容易充分接触细胞膜。用液氮研磨可有效的防止DNA降解。五、实验操作原理2、细胞破碎DNA降解的原因:•温度:高温,易加速磷酸二酯键的水解。•湿度:参与磷酸二酯键的水解、影响DNA螺旋的形成结构。•pH值:氢离子参与与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水解、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易破坏氢键。•氧化反应:氧化碱基中的含氮杂环,使其变性,从而进一步改变一级与二级的DNA构象。•DNA降解酶:水解DNA。五、实验操作原理3、DNA的纯化•细胞破碎后主要含有蛋白、多糖和RNA等杂质。可根据DNA的性质进行纯化。首先可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去除不溶解的杂质,然后再进一步纯化。•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氯化钠浓度为2mol/l时DNA溶解度最大,可在此浓度下先溶解DNA,然后过滤去除不溶解的杂质,然后在DNA溶解度最低的氯化钠溶液中(0.14mol/l)使DNA析出,再过滤去除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杂质。五、实验操作原理3、DNA的纯化•利用蛋白酶降解蛋白质,加入嫩肉粉(木瓜蛋白酶)、蛋白酶K等,降解蛋白质。•适当温度降解蛋白质,65-70℃,DNA不会被变性,蛋白会变性。•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酚、氯仿等,DNA不溶于这类试剂,蛋白质可溶解在其中,通过静止或离心使有机试剂和水分离,去除杂质。•DNA结合柱,硝酸纤维素膜等,在酸性条件下可结合DNA,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结合能力差。通过DNA的等电点调节其所带电荷为正电或负电,通过孔径去除大分子和小分子。五、实验操作原理4、DNA的析出•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可使DNA析出,水更容易和有机试剂结合,使DNA析出,如一定浓度乙醇、异丙醇(乙醇浓度一般在48-67.5%,异丙醇浓度在36%以上,浓度越高效果越好),低温效果更好(杂质较多),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出去溶于该有机试剂的杂质。5、DNA的溶解•一般采用TE(Tris-EDTA,pH8.0)缓冲液或去离子水。五、实验操作原理6、DNA的鉴定•DNA与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DNA对紫外线(260nm)有吸收作用;•DNA可与溴化乙锭(EB)花青素类染料结合,可在紫外光下激发荧光。五、实验操作原理1.植物材料的研磨:称取新鲜植物材料(菠菜)100g,表面清洗后,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可加入石英砂,将植物组织充分研磨(可加入适量的提取缓冲液)。2.将研磨好的样品取出置于200ml烧杯中,加入100ml10%的SDS轻轻混匀,65℃水浴10-15min后取出。3.用多层纱布过滤,含DNA的粘稠物留在纱布上。4.用20mL2mol/L的NaCl溶液,溶解粘稠物,在20mL烧杯中轻缓搅拌3min,使尽可能多的DNA溶解在NaCl溶液。六、实验步骤5.用放有两层纱布的漏斗过滤,滤液中含有DNA。6.向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无水乙醇(或95%的乙醇),用玻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拌,溶液中(析出)出现乳白色丝状物,用玻棒将丝状物卷起,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7.在试管中先加入2mol/L的NaCl溶液5ml于两只试管中,其中一只加入DNA丝状物,各加入二苯胺4ml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只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有蓝色。六、实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