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项目名称:工程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申报单位或申报人:何桂春所在单位: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主管部门:江西理工大学二○○五年五月二八日档案号:1教学研究项目的基本内容及先进性一、教学研究项目的基本内容1、通过调研,全面了解目前社会对高校专业教学中学生培养模式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求,同时全面掌握全国高校专业教学中的改革方向及其研究成果。2、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并且与全国高校在专业教学中的改革方向及其研究成果等有机结合,提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研究与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途径与方法。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创造性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研究内容为:①在专业教学中应该如何融合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②如何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③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④探讨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实践环节、考试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4、研究和探讨高校教师的素质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①高校教师应具有的素质及其现代教育理念研究;②高校教师的素质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二、教学研究项目的先进性1、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重心已由单纯知识的掌握转向能力的培养。强调能力并非不要知识,恰恰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贯通知识,应用知识,形成知识创新的能力。为此,探索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出“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和富有“开拓创新特色”的人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实际意义。2、本研究项目是站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因此该项目的研究具有先进性、前瞻性和适应性。3、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大大优化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综合配套改革,以先进的科学与文化知识成果教育学生,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竞争能力和提高就业率。2申请立项的理由和预期的效益一、申请立项的理由1、本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教育“三个面向”,以及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另外,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在一个以社会和经济改革为主要动力的迅速变革的世界里,可能更重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系列教育观点对我国高教改革颇有启迪:大学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而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提升;大学要走在知识发展的前沿,要开拓新知识,创造新思想;大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给学生贯通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要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加强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逐步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能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终身学习意识的建立,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提高,优良个性的充分发展,把学生看作充满活力的知识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学习,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二、预期的效益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加快我校和我国在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发展,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2、项目将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与认真的工作实践,探讨创造能力的构成及生成机制,并重点探讨在专业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力图为我国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3、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大大优化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综合配套改革,以先进的科学与文化知识成果教育学生,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竞争能力和提高就业率。3项目实施进度︵包括分阶段工作安排︶及经费来源一、项目实施进展1、2005.03~04调研,全面了解全国高校在专业教学中的改革方向及其研究成果等。2、2005.04~05对我校各专业本科教育(四年制)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规格进行详细研究,提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2005.06~08在专业教学中应该如何融合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如何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4、2005.09~12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探讨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实践环节、考试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5、2006.01~06.02高校教师的素质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6、2006.03~04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对我校师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7、2006.05~06提交研究报告,结题。二、项目研究经费来源项目需要研究经费6000元。主要是调研费、资料费和打印费等。课题组负责人已筹备了其横向课题科研经费5000元资助该课题进行研究。经费来源:1、课题组负责人自筹5000元;2、申请研究金费1000元。主要申请立项人姓名参加工作时间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最后学历现从事工作及岗位参加何学术团体任何职务担(兼)任党政职务社会兼职何时何地受何奖励在读博士专业教学、教师矿物加工支部书记项目参加人员(限4人,不含主持人)姓名年龄职称(职务)工作岗位教授江西理工大学环建学院教学院长副教授江西理工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教授江西理工大学环境与给排水教研室讲师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学院专业教师该课题如获立项,我将带领课题组自筹足够的研究经费,认真按时完成该教改项目的研究,把其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专业教学环境中去,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项目负责人签字:2005年5月28日4所在系(部、室)意见该课题的研究将大大优化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综合配套改革,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竞争能力和提高就业率。同意该课题申报、立项研究。领导签字(公章)年月日所在学校意见领导签字(公章)年月日主管部门意见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备注5专家推荐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重心已由单纯知识的掌握转向能力的培养。探索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出“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和富有“开拓创新特色”的人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实际意义。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大大优化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综合配套改革,以先进的科学与文化知识成果教育学生,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竞争能力和提高就业率。综上所述,本人同意推荐该课题的申报,并建议立项进行详细研究。职称教授推荐人邱廷省2005年6月20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要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加强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逐步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能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终身学习意识的建立,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提高,优良个性的充分发展,把学生看作充满活力的知识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学习,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该课题是站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先进性、前瞻性和适应性。综上所述,本人同意推荐该课题的申报,并建议立项进行详细研究。职称教授推荐人刘维平2005年6月20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