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1项目编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主持人:申请学校:佳木斯大学申请时间:2011年3月30日结题时间:2013年4月30日项目类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持人联系电话:E-mail:jmszyf@sina.com黑龙江省教育厅制2一、成员主持人姓名张玉峰性别男年龄45职称教授主要教学改革与科研经历主要教改课题:1.1999-2001佳木斯大学教务处课题“电专业基础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主持2.2005-2007佳木斯大学教务处课题“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改革”主持3.2006-200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主持主要科研课题:1.2001年81681部队课题“基于新训练科目的起倒靶电控系统设计”主持2.2009年佳木斯大学科技处课题“太阳能路灯智能控制器”主持3.2009年佳木斯大学科技处课题“同步喷雾控制系统的研制”参与4.2010年佳木斯大学科技处课题“N种典型电路仿真分析方法及研究”参与主要教学、科研获奖:1.“电专业基础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获2001年佳木斯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2.“《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2008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三等奖主持3.“一种射击靶控制系统”2009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主持4.“一种靶体及射击靶控制系统”2009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主持项目组其他成员姓名性别年龄单位职称学位项目分工王全男41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学院副教授硕士寻求校企联合、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建设张玲玉女36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学院副教授硕士完成项目方案的实施、完成项目论文写作发表李凤霞女33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学院讲师硕士完成项目方案的实施赵化启男37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学院副教授博士完成项目方案的实施3二、立项依据1.选题意义和应用前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家社会发展战略实为人才发展战略,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已成为影响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和关键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的质量,对我国在国际高科技领域中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大学人才培养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我国人才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人才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而崇高的使命。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动力源,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主要任务。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才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实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总书记和总理在讲话中均深刻阐述了该指导方针的核心内涵及时代特征,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中国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然而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教界乃至全社会。2005年,病榻上的钱老忧心忡忡地对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大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抛开国家层面,仅就大学毕业生而言,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公司、企业在选人和用人时非常重视学生能否快速的掌握、使用新技术及在此基础之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具有新时代必须的自4主创新能力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保障。但是,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的现象。如何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摆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为此,党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于2010年5月4日下发了教办[2010]3号《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文件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潜力的群体之一。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文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依据。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奥贝苏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方法,即将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基础知识领域相结合创设一个学生都感兴趣的任务,实现有意义的教学。教师提供多层次辅助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学生认识到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后,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堂的精讲,课外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行组织合作学习,最终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多维、互动式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模式。本课题是通过对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解决传统的以授课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析轻综合等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授课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能紧紧围绕新型教学模型的创建这一实质来整合,能密切关注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习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将知识点融入目标任务之中,提高电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真正促使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各种实际可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课堂教学扩展开来,接触到各种综合知识、前沿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及科技竞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目前佳木斯大学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了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的需要,大学和学院将这3门课列为基础教学平台课程。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的学生通过这些平台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学好本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工程概念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而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对教学的要求也应该越来越高。但目前平台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验5技能等方面,都难以全面满足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对佳木斯大学这样一所地处边疆地域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平台课程教学及其实验中实施创新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成功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则利国利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外创新素质教育开展的比较早,无论在学术思想、教育理念,还是在办学模式、教育体制方面都比较成熟,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合理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开发智能为手段,以发展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大学人才培养“范型”。国外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强调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思想逐渐成为教学思想发展的主流。美国普遍认为教育不是单行道,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学的内容,而在于教学的方式、方法。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过程并不是为了获得最终的结论,而是通过与知识的接触与探索,在对事物的理解和解释活动中,去发现一些尚未了解的知识,通过发现法来学习。美国另一位教育家施瓦布则提出了探究学习法。他认为,学习活动就是一种探究活动,他主张学生自主地通过探究自然过程来获取知识,主张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从事研究所必需的探究的能力,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基于问题式学习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还是基于问题式学习,都对传统的以记忆知识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提出了质疑,都要求建立以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国外大学在构建创新型人材培养体系时,大都偏重于启发式教学,为学生积极营造独立思考、自立研究的学术平台。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曾经指出:“在大学,最明显的需要是停止对传授固定知识的强调,转而强调培养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这个转变意味着更加强调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强调论述和演讲以及掌握基本语言的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是获得大量知识的途径。”在美国大学的教学中,每门课的教学时数较少,在课时分配上,美国大学中课堂讲授约占1/3,独立环节约占3/5,实践环节约占1/10,课表中规定的自学时间与课堂讲授之比约为4∶1。美国的大学在课外,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独立研究。在课内,课堂讲授内容以重点、难点为主,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一些参与性的研讨会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而非单纯的传递信息。国外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以竞争取胜和富于创业精神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灵魂。美国学生除学习课程外,可以从事和自己专业研究有关的科研活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6(MIT)成功地将课内教学与课外的科研项目、企业实践有机的融合起来。1969年负责本科教学的马戈利特院长创设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鼓励和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科研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为促进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开创了先河。这种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过程,为学生的创新和开拓能力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记忆。总以为学习就是吸收知识,认为把知识记在脑子里才是真正学到了东西。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目前的高校中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死记硬背还是主要的学习方法。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很多学生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后专业课根本听不懂,最后甚至放弃了学习,最终退学、不能毕业。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保证学生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激发他们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动力是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重点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开始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探索,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显课程与潜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