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2.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描写。3.学习作者采用的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作家作品端木蕻良创作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1.注意听准字音,认清字形,积累词语。2.注意朗读时的语气重音,感受作者情感。3.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听读课文端木蕻良炽痛胸膛喷涌泛滥白桦林谰语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嗥鸣山涧斑斓碾丰饶污秽hónɡchìtánɡpēnlànhuàháojiànlánniǎnráohuìlándànɡènqìlǒnɡzhàměnɡ字词音形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是指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2.在作者的记忆中,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在作者的记忆中这是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东北那片土地。作者在文末发出了誓言:“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整体感知①“我要回去!”②“我要战斗!”3.理清思路,写出大意,体会情感。土地的誓言忧伤悲愤怀念赞美故乡呼唤土地誓言热爱关东原野回忆东北物产热血喷涌跳跃思恋故乡土地回忆春秋美景发出战斗誓言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以及愿为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感情。“我”时刻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探讨:这两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异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同:内容不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写。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参考答案4.文尾作者的誓言“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这个誓言表达了作者愿意为美丽的东北故乡的解放而坚决奋斗的信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决心,体现出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的?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探究问题蒙古狗鹿群山雕白桦林马群煤块黑土地豆粒高粱第一部分选取了“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东北特有的物产,来表达对家乡的赞美和怀念之情。所例举的景物有色泽优美、亮丽,种类繁多、丰富的特点。第二部分选取了东北春、秋两季的景物,表现了东北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忧伤与愤怒的感情,最后喷发而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表面上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实质上是指作者内心的感情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作者思乡、爱国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3.怎么理解“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一词的含义。“泛滥”是“江河的水溢出,淹没土地”的意思,引申为“思想感情到处扩散”。在句中贬义褒用,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现出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的洪水不可遏止地在四处奔流,一发不可收拾,有着极其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4.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1)大量运用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2)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从而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3)适时地改换人称抒发感情。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着把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1.第一段中列举了东北特有的物产来表达对家乡的赞美和怀念之情,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作者所例举的物产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它们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赏析语言2.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却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作者在文章开头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她”了。于是就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对土地以“你”相称,感情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3.“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或“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因为昔日飘荡、回响在田垄间的欢笑随着“九一八”的到来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这里用“埋葬”比用“飘荡”“回响”,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归纳主旨作者在这篇抒情散文中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景物的美丽、丰饶,追忆了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既有对故土的深情赞美,又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流露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业布置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3、以家乡”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体裁不限。(1)“当我……当我……当我……”(2)“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1、用下面的句式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