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律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诗人描绘了山中秋夜优美的景色,清新幽丽,富于诗情画意,其中寄托着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会运用联想、想象分析诗的意境,领会诗人在意境中表达思想感情。2.感情朗读、背诵本诗。教学准备《月光曲》录音带、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揭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板书课题:山居秋暝,齐读一遍课题)。解题。“暝”(ming)“傍晚、夜色”的意思。“山居”是山中居所,“秋暝”是秋天的傍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首山水诗。(板书:山水诗)2.讲故事。《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隐的生活意趣,清新而极富生气的氛围中,表现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堪称王维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歌诗怎样产生的呢?(在古典乐曲《月光曲》优美典雅的音乐声中,老师叙述故事:)那是一个秋凉时节,一天傍晚,大雨刚刚过去,山谷显得格外寂静,夜晚不知不觉来临了,秋天雨后的天气真是清新爽人啊。诗人漫步山中,抬头望到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再低头一看,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上,清清的山泉溪水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光,多美啊!这时候,静静的竹林里,忽然传来欢声笑语,那是洗衣姑娘从河边回到村口;小河上的莲叶在水中轻轻摇动,那是晚归的渔舟顺流而下。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美好,诗人情不自禁说: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啦!看着想着,触景生情,于是吟诵出这样一首诗,诗名就叫《山居秋暝》(教师有感情背诵诗句,音乐声止,表演结束)【自评:采用故事引入的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老师所说的故事,事迹就是对诗句内容作了形象的描述,这又让学生一开始就能从整体上感知诗的内容和情感了,这也符合从整体入手的阅读要求。】二、自学质疑,明晰诗意(一)反复朗读,教给方法1.这首诗没有什么生字,请同学们自由反复朗读,要求读通、读顺。(学生读几遍后抽查朗读情况。)2.(根据朗读古诗的要求进行吟诵指导,并注意教给朗读方法――注意三字尾的停顿。)因为古人作诗多为即兴吟哦,三字尾是一个主要的音步,之前的是每两字为一音步,三字尾中按意群可划分为1、2或2、1型。故本诗的朗读音节为“○○//○○/○。3.教师示范朗读后,指导学生读好。4.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所以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5.教师范读,学生自读【自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这也体现了对学生学法上的辅导,让学生掌握读诗的方法以形成自学能力。】(二)自学质疑,试讲诗意1.同学们可以利用工具书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并尝试直译,试讲诗意,可以提出问题,同桌交流,为理解诗句意思做好准备。教师可补充注解:(可用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1.喧:喧笑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3.春芳:春草。4.歇:干枯。5.王孙:古代贵族的通称,这里用来表示自己愿意归隐山林。【自评:先学后导,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2.(先让学生试讲诗意,再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译诗。)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倩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教师或学生多读几遍译诗)三、赏析诗意,体会意境1.首联“空山新雨后”,点明“山居”;“天气晚来秋”,点出“秋暝”。诗的首联点明题意。这样使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所描写的是空山雨后的秋凉晚景。“空山”表明山的空旷寂静,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又适逢“新雨”过后,青山经过山雨的洗涤,愈显苍翠;秋天的傍晚,天气是那样清新爽人。这两句出笔自然,总写了山中雨后的特定环境,笼罩全篇。2.颔联和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上,清清的山泉溪水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光。明月、松林是静止的,泉水是流动的,淙淙的泉水,更衬托出四周的宁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归”与“下”是倒装。而“喧”与“动”,既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又具有一种生活气息。诗人着力刻画勤劳人民的纯朴生活,正是诗人向往这种生活的表露,同时也反衬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颔联用明月、松林、清泉,写的是静;颈联用“喧”、“动”、“归”、“下”,写的是动。两联这样安排使颔联描绘的静的境界,不是死一般的寂静,而是跳动着的生命,使整个山林显得生机盎然。这跳动的生命,不仅没有破坏山林幽静的气氛,反而相映成趣,将山林衬托得更幽静了。以动衬静,收到了艺术上相反相成的效果。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现诗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3.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两句直抒自己的心志。意思是说,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的美好,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随意”,尽管。“王孙”,暗指自己。《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维在这里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更好,洁净纯朴,决心留下来,表达了归隐山林的心志。这虽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但这种洁身自好的孤高情怀,却表现了封建立大夫遭冷遇后对统治集团一种消极反抗的精神。3.小结:这首诗自然朴素,不假雕饰,选取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清幽明丽、活泼新鲜的画图。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有“竹喧”“莲动”的喧闹;有翠竹、青莲的悦目色彩,有淙淙流泉的悦耳声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这一切又是那样的和谐自然,不愧是“诗中有画”。在这幅图画中,似乎没有诗人的活动,只有自然山水,实际上却处处表现着自己。他所以选择这些景物,刻画得如此优美动人,正是借此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这也是本诗的一个艺术特色。四、感情朗读,熟读背诵五、绘画诗意,体验诗情1.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也是当时负有盛名的山水画家,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那天他散步回到住处,他即兴为这首诗配了一幅画。他会画的什么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古诗,然后猜一猜。(学生活动)2.同学们很会读诗。从你们的眼睛里,我已经知道你们有了很多发现。不过,老师要提个要求,希望交流时不但要说清楚王维会画什么,还要说明白你这样猜的理由。(师生互动,交流体会)【古诗常常是与“绘画”相统一“诗中有画”方算上乘。王维的诗皆是诗中有画,诗画相融的佳作。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他为自己的诗作配了一幅画,那他可能会画些什么?以“画”为研究点,让这形象的“画”为学生“走”向凝炼、简约的古诗搭起一座美丽的引桥。】附:板书设计山居秋暝(山水田园诗)第一句――山居首联:点题总写第二句――秋暝颔联:月、林泉――静颈联:喧、动、归、下――动〕诗中有画尾联:抒怀――留(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