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絕種生物報告•組員:6338梁嘉芸6341周芷誼•指導老師:鄭式芬台灣水鹿中名:台灣水鹿英名:Formosansambar學名:Cervusunicolorswinhoei分類:哺乳類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鹿屬(Cervus)分佈:海拔300公尺到海拔1500公尺以上之原始森林中《中央山脈區及花東山區較多》保育:台灣特有亞種台灣水鹿特徵:《公鹿》水鹿屬中型鹿,頭軀幹長約178公分,尾長約15公分,雄鹿肩高可達1.2公尺。擁有叉角,一歲時不分枝,二歲後開始分枝,每支鹿角最後形成三尖二叉,鹿角每年硬化後脫落重長。缺少上門齒,具小型上犬齒。成熟公鹿體高約110公分,體長約140公分,體重超過200公斤至250公斤,《母鹿》水鹿屬中型鹿,頭軀幹長約178公分,尾長約15公分,雌鹿約80公分。眼睛下方具有眼下腺,生氣或興奮時張開;母鹿體高約95公分,體長約110公分,母鹿體重可亦達100公斤習性:以樹葉及嫩草為主食。冬季體色為黑褐色,頭部、耳朵為黃褐色;夏季體色轉為淡黃褐色。為群居性動物,有些公鹿喜單獨行動。棲息於森林,喜歡活動於高山水源地或近溪流草原地,清晨與黃昏為活動高峰。擅長游泳,常聚集在水邊覓食或活動。食性:台灣水鹿為草食性動物,以樹葉及嫩草為主食。民間養殖則以牧草、青割玉米、桑葉、巨葉榕為主食,輔以黃豆、苜蓿草粒(塊)等補充營養。棲地分布:活動於高山水源地或近溪流草原地。水鹿擅長游泳,常會聚集在水邊覓食或活動台灣水鹿為台灣特有品種,分布於海拔1500公尺以上之原始森林中,中央山脈區及花東山區較多,而民間養殖則以南投縣國姓鄉為最多。繁殖:台灣水鹿為哺乳類胎生動物,小母鹿出生滿1年就可進入配種,大致每年7~9月發情交配,發情周期約17天,次年3~5月生產,懷孕期間約為9個月,每一胎1頭,雙胞胎機率約為千分之5,可生18~22產。面臨問題水鹿是很能適應山區地形的動物,加上警覺性高,被目擊的機會非常少,相關學術研究也多半靠食痕、排遺、蹄印等殘跡來了解它們在野外的訊息,所以對於這群隱居於台灣高山的哺乳類動物所知甚少。目前,水鹿最主要的敵人還是持槍狩獵的人類。獵人貪圖雄性台灣水鹿的鹿茸及鹿鞭,儘管在嚴格禁獵的今天,盜獵水鹿的事件仍時有。2001年3月,丹大溪發現三十多具被獵殺棄置的野生水鹿屍體,因而震驚全國,國人才發現:原來台灣也有野生的鹿,而且正面臨生存危機!鹿茸公鹿每年新陳代泄都會換角,而每隻公鹿換角時間不盡相同。角台剝落後約75~85天為鹿茸長成,開始割茸,逾期不割,即硬化成鹿角。採收期為元月到六月,清明節前後盛產。典型水鹿茸,每角具有3尖。滿1年小公鹿長出的稱為初茸角,但因為很小不具經濟價值所以不收割。年滿2年稱為頭剪,每年1剪茸量自第1剪後,逐年增加到第8~9剪為最高,高峰產量可維持5~6年,之後,逐年降低,每隻水鹿約可採收30剪。鹿茸處理1.將無用的茸毛燒除2.使用牙膏清潔,再用清水清洗乾淨3.清洗乾淨後使用米酒進行消毒4.切片5.烘乾並研磨成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