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期末复习题型:1.名词解释5*4=20′(第六、十一、十二章、库利、选择性原理、第八章麦克卢汉)2.简答题4*8=32′(都是最后一堂课讲到的重点关注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涵化理论米德、麦克卢汉、库利的研究风格和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大众传媒的赋予功能3.案例分析题2*14=28′(1.用框架理论分析案例2.至少用三个维度解释一个传播事件)4.论述题1*20=20′重点章节:14章其他:把关人传播流容器人第九章媒介规范理论考一个自由主义理论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中非语言传播的某一个概念(姿态)传播学研究的五个要素:①一种观点一种态度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代表方法②两个流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③三个行为(行为科学理论信息科学理论控制理论)④四大奠基人⑤五个阶段一、名词解释1.第六章:群体群体传播群体意识群体感情集合行为群体暗示群体感染群体模仿流言和谣言组织组织传播2.第十一章:传播效果子弹论(皮下注射论)传播流有限效果论诉诸理性诉诸感情警钟效果意见领袖3.第十二章:议程设置功能沉默的螺旋“培养”理论框架媒介框架新闻框架知沟数字鸿沟媒介素养第三人效果4.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人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电视人和容器人(P118)二、简答题1.经验学派/批判学派2.涵化理论3.米德4.麦克卢汉5.库利6.使用与满足理论7.大众传媒的赋予功能背诵内容1.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2.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3.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4.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5.群体暗示:群体暗示是社会影响的主要形式。个人或群体通过语言、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使群体成员在无批判、不自觉的情况下盲目接受某一意见、观点并产生与之相符的行为。6.群体感染: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7.流言和谣言:流言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陈述或话题。(流言是信息,不一定是假的,谣言一定是假的)8.组织:9.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10.传播效果: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11.子弹论(皮下注射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20c30s)12.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13.有限效果论:强调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P1805个观点)14.诉诸理性: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和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15.诉诸感情: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16.警钟效果: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也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17.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P189)18.议程设置功能: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岁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P194)19.沉默的螺旋:P19920.“培养”理论: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种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知。(P204)21.框架: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述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VS基模)22.媒介框架:即媒介机构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它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媒介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的研究。23.新闻框架:媒介框架应用于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的建构过程的研究。24.知沟: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经济社会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25.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26.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公众接近、分析、评价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27.第三人效果:人们在判断大众传媒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对“我”或“你”未必产生多大影响,然而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P220)28.库利:“初级群体”:个人日常所处的基本群体(父母、伙伴、邻居等)是社会化的基础。镜中我: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29.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①媒介即讯息②媒介即人的延伸③热媒介与冷媒介(P118)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的延伸: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P12030.电视人和容器人:所谓“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上是“跟着感觉走”。/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三、简答题8.经验学派/批判学派P253经验学派,顾名思义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9.涵化理论:10.米德:主我与课我11.麦克卢汉12.库利13.使用与满足理论14.大众传媒的赋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