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元1610年,北京的农历岁末,持续了几天的雨夹雪,让这座古老的皇宫,又多了几分阴森。每年的这个时候,太监和宫女们都分外的忙碌,因为再过几天,就要迎接又一个新年的到来。腊月二十四清晨时分,一声婴儿的啼哭从东宫传来,皇长子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也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来到了人间。在大雪纷飞的清晨来到人间,在凄风苦雨的夜里告别人世,这个亡国之君的一生都没有晴天。朱由检的生母在他五岁时便去世了,父亲让西李选侍康妃来抚养他,十一岁时又改由东李庄妃抚养。庄妃宽厚,给了小朱由栓全部的关爱。这个巨大而又阴森的皇宫,对朱由栓来说充满了阴郁。祖父万历皇帝嗜酒好色,父亲即位后一个月就突然去世,只有长他几岁的哥哥朱由校与他手中情深。这个皇帝哥哥似乎对本职工作并不感兴趣,又或许是没有勇气扛起破败的江山。总之,这位大明熹宗皇帝更精于木工,做木匠的本领比当皇帝强得多。朱由检和哥哥十分亲密,有一次他问哥哥,你这个官我能不能做。熹宗微笑的说,可以,等我做几年之后,就由你来做。不料,一语成谶。熹宗真的只做了短短七年皇帝。游玩时的一场意外,让他染上重病。天启七年(公元1627)八月十一日,熹宗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了朱由检,准备将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交给了不满18岁的弟弟。他鼓励弟弟要大胆理政,中兴明室,并托付了两件事:一是善视中宫,二是魏忠贤可任。天启七年(公元1627)八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哥哥去世后的第二天,朱由检入宫。入宫前皇嫂张皇后一再告诫他,不要吃宫中食物,入宫时记得在袖中私藏些麦饼,因为那位被熹宗认为可以信任的魏忠贤随时都可能加害于他。当初熹宗病危时,魏忠贤意欲发动宫廷政变,后在死党崔呈秀的劝阻下,并未实施。然而,他此时对朱由检的拥戴,纯属违心之举,暗藏的杀机时刻都在。朱由检由巡逻宦官那里拿来一把佩剑放在身边,但依旧彻夜未眠。公元1627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本该秋高气爽的季节,却依旧阴云密布,朱由检在皇极殿举行即位大典,决定次年改年号为崇祯。商传:崇祯皇帝登基有时候,正是他们(宦官)专权最猖獗的时候,因为天启皇帝就是一个完全不管朝政,就是一个玩闹的皇帝。其实在明朝的历史上,这种玩闹的皇帝不少。但是这些皇帝,他们在玩的过程中间,都有人给他干活,就是内阁。而内阁的首辅大臣,包括内阁的这些成员,他们都是社会精英,他们是从士大夫文官考制制度涌现出来的一些干吏,由他们来管理。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内阁已经变得很弱了,变成宦官专权了。像魏忠贤目不识丁,他不识字的。这些人素质极低,谋求个人利益的欲望极强烈。所以把整个朝政,用乱政两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差。然而,初登皇位的崇祯皇帝所面临的危险与挑战,远不止来自朝廷内部的阉党之乱。在距离京城仅有几百公里的辽东地区,帝国的边防局势起来越严峻。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起兵攻明,并在两年后攻陷抚顺。次年,明朝政府以18万大军,分四路讨伐后金,两军在萨尔浒一带决战,明军大败,彼此元气大伤。后金的崛起,成为明朝东北边界的心腹大患。国内局势更不容乐观,从万历朝以来,百姓赋税不断加重,官僚权贵生活奢侈,战事频仍,所有费用全部出自百姓。到天启年间,名目更多。百姓衣食无着,四处逃亡,最后揭竿而起。天启二年(公元1622),山东河北等地爆发徐鸿儒领导的白莲教起义。天启七年(公元1627),陕西白水王二带领饥民杀死知县,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宦官专权,朝廷黑暗,边防危急,民生凋敝。崇祯帝从皇史那里接手的,竟然是如此一副烂摊子,烂的让他惊愕不已。那么,这位年轻的皇帝,将选择什么做为终结乱象的突破口,实现他的中兴之梦呢?终结乱象,首先从铲除阉党开始。天启七年(公元1727)十月十三日,御史杨维垣上疏弹劾阉党五虎之首崔呈秀。七天后,崇祯帝免云崔呈秀兵部尚书的职务,自此揭开倒魏大幕。十月二十六日,海盐县贡生钱嘉征上疏,罗列了魏忠贤的十大罪状。崇祯帝让太监当着魏忠贤的面宣读奏疏。魏忠贤听罢,万分惊恐,第二天便请求辞职。几天后,崇祯帝下诏将魏忠贤贬往中都凤阳祖陵司香。然而,魏忠贤居然气焰不减,离京时带着卫兵一千余人,前呼后拥,招摇过市。崇祯帝闻讯大怒,下谕将其缉拿回京。天启七年(公元1727)十一月初六,在阜城县南关,慌乱逃命的魏忠贤和贴身太监李朝钦,在一个小施舍中栖身。此时的魏忠贤已彻底明白了崇祯帝的决心,自知必死无疑,长虚短叹,与小太监相对狂饮。夜半之时,隔壁房间竟有人唱起了名叫《桂枝儿》的小曲。如此万念俱灰之时,这段小曲在魏忠贤听来,无异于催命之曲,绝望之中,解带自缢。在崇祯帝的严厉督责下,对阉党的清算开始了。崇祯帝启用了一批曾经被魏忠贤排斥的官员,平反冤案无数。这些人干净利落的办事态度,让崇祯帝非常欣慰。他不特意留下墨宝,夸赞身边的官员:“明理纪实,心领神会,五韵精严,八法清贵,周旋于规矩之中,超越科万象之外,有以似其人乎,然也,若止于笔,方焉则未。”崇祯帝此时的捣鼓之情溢于言表,铲除魏忠贤阉党,更加坚定了他扭转乾坤中兴明室的信心。崇祯二年(公元1629)三月十九日,持续一年多的阉党逆案,终于定谳。钦定的阉党分子共计258人。铲除阉党,的确让崇祯帝踏实了不少。他一方面开始内政改革,重振朝纲,另一方面则开始思考,如何解决内忧外患,把注意力转向了辽东,这也是崇祯帝中兴诸葛的第二步。这一决策,让一个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他就是曾因魏忠贤排挤而辞官归隐的名将——袁崇焕。明朝与后金爆发萨尔浒之战的那一年,袁崇焕考中进士。几年后,他便受命奔赴辽东。天启六年(公元1626),袁崇焕孤军驻守宁远,用红夷大炮击败后金,努尔哈赤重伤而退,不久病死于沈阳,而袁崇焕则一战成名。他在辽东精心布局,加强防务,使明朝政府在辽东战局上,获得了一个绝好的转机。在崇祯帝看来,重新启用袁崇焕,无疑是平定辽东的重要一步。崇祯帝升任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将解决辽东外患的重任全权委托给他。在崇祯元年的一次召见时,袁崇焕慷慨激昂地对崇祯帝说,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全辽可复。然而,当有人私下里问袁崇焕有何韬略时,他竟不以为意,轻描淡写地说,聊慰上意耳。商传:当然,袁崇焕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但是袁崇焕不是一个了不起政治家。那个时候辽东已经坐大了,不是当年萨尔浒之战之前的情况了。因为已经完全是人家后金,后来的清,人家采取攻势,明朝节节败退,采取守势。最后只能把山海关外沿基本上没什么力量了,没有回天之力了,只能守住山海关。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说这样的大话,无非就是要表现自己。短短几年后,袁崇焕就为他夸下的海口付出了性命的代价。到任之后,袁崇焕很快发现,辽东局势错综复杂,五年平辽远非易事。镇守皮岛的将领,毛文龙的所作所为,引起了袁崇焕的关注。崇祯二年(1629)六月,袁崇焕先斩后奏,以十二条当斩之罪擒杀毛文龙。袁崇焕发誓说,我若不能恢复辽东,愿齿尚方以谢尔。商传:实际上明朝后期,党争很厉害,形成了各种政治派别。在这种情况下,他杀了毛文龙以后,当时有很多人非常反对他,而且写了《孤独昊天录》之类的这样的文学作品来披露这个事件,引起了大家对这个事件的关注。实际上就埋下了他跟相当大的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毛佩琦:作为一个军事将领,每到一个地要树立自己的威信,震肃一方是必要的。但是擅杀大将很可能带来整个军事格局的变迁。毛文龙的部下遍布各地,他就是一个严密的防御网,也是一个严密的关系网。那么毛文龙一杀,这些人的态度,这些人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整个北方边境的安全格局,也就会发生变化。擅用尚文宝剑斩杀镇辽大将,袁崇焕的这一做法,大大超支了崇祯皇帝对他的信任。毛文龙被杀之后,侧后方对后金的牵制丧失了。崇祯二年(公元1629)十月,后金军队便大举南下,直接导致后金军队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己已之变”。皇太极的十万大军,避开重兵防守的宁远、锦州一线,绕道哈剌慎部,很快便突破长城边隘,在十月下旬,兵临军事重镇遵化城下。遵化城距北京不过二三百里,十一月初一,京师宣布戒严。按理说,袁崇焕应该率部,在顺义、蓟州、三河一线阻击后金军队,不应退守通州、昌平。但是,袁崇焕以京城安危为念,率军直驱京城,抵抗后金的战线,一下子被推到了北京城下。部下劝他说,外镇之兵,未奉旨而贸然进至京师城下,万万不可。袁崇焕却说:“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他随即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日夜兼驰,抢在皇太极之前,抵达广渠门外。次日,袁崇焕军队开入京师的消息传开,朝野舆论哗然,说袁崇焕这样做是故意召敌。十一月二十日,袁崇焕军与后金军队,在广渠门决战。袁崇焕身先士卒,明军大胜,皇太极退兵。第二天,皇太极故意放走了被俘的太监。急忙逃回宫中的太监,给崇祯皇帝带回了一个令他极为震惊的消息。太监说,前一天晚上,他亲耳听到皇太极的手在低声耳语,说今日撤兵是皇太极与袁崇焕的密约,事情很快可成。这其实正是皇太极精心布下的反间计。十二月初一,崇祯皇帝召见袁崇焕,当迁宣布将他逮捕入狱,同时合大同总兵满桂,统领各路勤王之师。后金兵退不久,崇祯皇帝将袁崇焕凌迟处死,死状惨不忍睹。商传:即使不是作为卖国的罪行而死的话,袁崇焕也很难再维持下去了。他是崇祯皇帝看重的能臣,而不是崇祯皇帝的近臣。在袁崇焕的政治生涯中,他最没注意到那时候各种政治势力交错,这些政治派别之间互相争斗。袁崇焕杀毛文龙这件事情就引起了很多人对他的记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那么好,现在机会来了,我们一定要失去这件事情,让他死。袁崇焕通敌卖国的罪名,直到南明时期才得以平反,后金实施的反间计,固然是袁崇焕之死的一个原因,后来的清朝政权,也愿意以此炫耀皇太极的谋略。然而,其决策武断,刚愎自用的性格,也酿成了袁崇焕自身的悲剧。无论如何,一代名将袁崇焕,最后惨死在他一心效忠的君主刀下,死于朝廷纷杂的政治斗争之中,却是不争的事实,明朝自毁长城。外患还未平息,内忧又烽烟四起。崇焕元年七月至十月,短短三个月里,陕西定远逃卒王嘉胤,白水的王子顺,安塞的高迎祥,清涧的王左挂,公元1616年汉南的王大梁,纷纷举旗,率众造反。崇祯二年(公元1629),李自成在榆中发动兵变。崇祯三年,张献忠在脂起义,农民起义军犹如燎原之火,由陕西向外蔓延。让谁去担当剿灭农民军的任务呢,陕西三边总督之职空缺数月,杨鹤临危受命。他采用安抚政策,但是收效甚微,县城有农民军旋降旋叛,反复无常,因此遭到朝廷大臣指责,杨鹤请求辞职,但崇祯皇帝不许。崇祯四年,杨鹤终于因一个叛军的反复,而下了大狱。崇祯四年十一月,洪承畴接任陕西三边总督,变扶为剿,大开杀戒,一时收到奇效。到次年年底,陕西全境基本荡平。但是,零散的农民武装,向旁近各省溢出。数万农民军渡过黄河,深入河南、湖广、四川等地。剿灭农民军的拉力棒,传到了陈奇瑜手里,崇祯七年(公元1634),陈奇瑜聘任山、陕、豫、湖广、四川五省总督。最后竟在关键时刻铸成大错。崇祯七年六月,陈奇瑜将败退的李自成农民军,围困在车厢峡。李自成走投无路,只好诈降,而陈奇瑜居然答应,李自成得以死里逃生,后来复叛。崇祯帝大怒,将陈奇瑜下狱,商传:它(崇祯帝的做法)是两种,一种是在打着乱伏的过程中间,有一个人打赢了,好,这就归你管了,这是一种。还有一种都不行了,派一个人去,派一个人去了没两天,打败了,打败了就撤了,再换一个人去。毛佩琦:你想一个官员,在位子上走马灯一样变来变去,他不可能有所作为。在崇祯的十七年当中,内阁成员先后有五十人之多。你想他们能够做成什么事。燎原烈火再次熊熊燃烧,农民军的再生力量,超乎了皇帝的预料,农民军溃围而出后,刘集河南境内,然后兵分四向。威胁迅速升级,明军的围剿大军还没来得及集结,一部分农民军,便从河南进入南直隶凤阳府。崇祯八年(公元1635)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凤阳皇陵被毁。在崇祯皇帝的布置下,洪承畴督剿西北,卢象昇督剿西南,就在洪承畴卢象昇围剿农民军稍有起色之时,辽东边事却再度告急。崇祯九年(公元1636)四月,满洲、蒙古诸贝勒、汉军都元帅、总兵官及文武大臣,齐集盛京沈阳,举行隆重典礼,大清国正式成立,皇太极即位,他就是清太宗。崇祯九年六月底,清军从喜峰口南下,京师再次戒严,几天后,满洲铁骑,攻至北京皇陵所在的天寿山,进抵昌平,前锋到达西山。崇祯帝不得不调兵遣将,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