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双庙中心小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单位魏县教育局双庙乡中心小学负责人杜田田主要参加者王振霞王志敏史静花刘合丰一、课题的提出研究现状述评:我国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感恩教育研究将成为全国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性德育研究潮流。200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726项目研究中心正式在全国启动“全国中小学感恩教育研究活动”,并申请成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面向全国选择一批挂牌实验学校,这意味着该课题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当前,在互联网上有关感恩教育研究的文章和成果比较丰富,主要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许多地区、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但尚未出现成熟的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理论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选题意义: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家庭对孩子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普遍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尽力。他们以我为中心,他们所认为别人给予的“恩”都是应该的、自然的,在他们的人生辞典里,没有“感恩”,更不要说付出乃至奉献了。一言概之,这些孩子,没有感恩意识,没有回报思想,没有奉献情怀。这一现状与我们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是有很大关联的,当前很多教育者认识到了这一缺失,并付诸行动,如何推动社会、家庭、学校三方联动,形成“感恩”的整体氛围,是放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道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对本课题的研究。研究价值:感恩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感恩意识不仅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开始,相信将在校园、在社会产生一个很大的辐射作用。二、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通过组织各种活动,积极开发适合对当代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资源,研究在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研究目标:1、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和珍惜,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2、培植学生的报恩情感。3、教会学生施恩不图报。4、建立感恩实践教育活动长效机制。研究内容:1、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感恩父母和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切实提高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效。2、识恩、知恩之后,应当以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我们的生活中渗透着自然的恩典、社会的支持和他人的帮助,但我们很容易忽略那些需要感谢的事情,我们有太多的欲望和奢求,却可能很少对已经获得的一切予以回报,应让小学生懂得我们感恩父母是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感谢老师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感谢他人是因为他人关心和帮助了我们。3、施恩不图报是感恩教育的深化和外延,施恩的前提是不图报,否则施恩者就不会心情愉快,帮助别人只有达到了施恩不图报的境界,才能真正拥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在必要时为祖国献身的信念和品格。4、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感恩意识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学校感恩氛围建设,优化环境至关重要。此外,感恩还要营造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将感恩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有机结合。(重点)三、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并辅之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通过研究,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并有序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真诚地说“谢谢”,让每个学生能为身边善良的人和事而感动,让学生最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自己的行动感恩周围的人。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感恩的现状,根据本校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案。为解决课题研究的重点做好铺垫。2、文献研究法:了解目前国内外感恩教育的现状及一些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从中学习、借鉴,促进研究课题的深化。3、行动研究法:一边研究一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4、案例研究法:选择典型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的感恩意识与行为发展的特点,进而归纳出适合大部分学生。四、研究思路及具体实施步骤:启动阶段(2017年3月-2017年4月)通过调查、访谈、分析我校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收集了有关指导学生学会感恩的资料,为课题申请立项的可行性作准备。实施阶段(2017年5月-2018年1月)本课题通过魏县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申请,准予开展课题研究。建立课题研究组,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和计划。第一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当前在校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尤其是学生的孝心、感恩心、责任感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第二步,学校在校园内展开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首先,教会学生识恩、知恩。加强宣传,渗透感恩。学校利用黑板报、广播站、国旗下讲话、宣传栏等阵地,营造出种种温馨的氛围,让学生们在教室里、操场上都能看到、听到感恩的宣传;利用教师节感谢师恩、国庆节感谢祖国、纪念日感谢革命先烈,使感恩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让他们开始关注感恩。其次,开展主题班会,挑选部分班会向全校师生展示,利用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感知亲情。如:“感恩的心”、“恩从何来”、“感恩父母”等,在活动中用手语的舞蹈、用歌声、诗歌朗诵来诠释一种“感恩的心”,感动所有老师、学生,更感动了他们自己,在温情和笑声中体味感恩。然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最后,用书信的形式向父母、老师说出心里话。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老师的细小帮助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第三步,深化感恩教育,升华感恩情怀,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第四步,家校沟通。注意家校联系,让家长参与反思,总结家庭教育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感恩意识。同时在课题活动中,准备课题论文。完成阶段(2018年2月-2018年3月)组织“感恩”活动。通过故事、朗诵、歌曲、舞蹈等形式,让学生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感恩父母和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并且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同时,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整理、归纳课题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成果(教师论文汇总),撰写结题研究报告。五、预期研究成果1、现状分析报告(论文)2、感恩意识的唤醒(案例集)3、感恩行动的实施途径(论文)4、感恩情怀升华的实践研究(论文)5、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组长:杜田田,全面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理论研究及实施进展的宏观把握和阶段性成果的汇总、小结。执笔:王振霞,负责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撰写工作。组员:王志敏,负责相关资料收集。史静花、刘合丰,负责相关内容的研究和相关数据的整理。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