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美洲之门酒店*当今设计酒店最为成功的典范是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美洲之门(PuertaAmerica)酒店,与其说它是一家五星级酒店,不如说它是一座21世纪的设计文化博物馆。*HotelsSilken集团邀集了13个国家19位世界顶尖的建筑师与设计师联手打造美洲之门(PuertaAmerica),史无前例的空间创意竞技,耗资七千五百万欧元,于2005年6月30日向公众开放。*12层的酒店建筑拥有342个房间,每个房间都能让客人欣赏到各种现代风格和陈设。*12层楼的每一层都由不同的建筑师或设计师进行设计。*在这里,视觉艺术百花齐放,宛如一场设计博览盛宴。让·努维尔(JeanNouvel)*1945年出生在法国的西南部阿基坦大区洛特-加龙省的菲梅勒,*巴黎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建筑师生涯中他获得了一系列有权威性的奖赏,包括阿卡汗奖、2005年沃尔夫艺术奖和2008年普利兹克奖(相当于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综合采用钢同玻璃,熟练的运用光作为造型要素,使作品充满了魅力。*认为建筑设计的过程更多的是适用外部自然、城市、社会条件的结果。*十二层主题:层上的自由*让·努维尔(JeanNouvel)设计了第12层和酒店幕墙。*外观由橙、黄、红三色渐变而成*最大限度的呈现马德里的迷人街景。*扎哈·哈迪德(Zaha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Association)硕士学位。*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Tange)教席。*早期扎哈的语汇是挑战基地涵构,*现在她学会从基地找出她要运用的空间语汇。*结合机能与空间逻辑,创造出今人激赏的建筑,她的建筑提醒人注意原野如何越过山丘,洞穴如何开展,河流如何蜿蜒,山峰如何指引方向。*或许扎哈已了解,“瞬间的爆发”并未能揭露人类心灵的构造,但能展现人造环境的本质。*她并未在乌托邦的残迹中发现自由空闲,而是在对既有环境的探索中发现。扎哈为萨格拉萨世博会而设计的大桥PIERRESVIVES大厦Vitra消防站VITRAFIRESTATION广州歌剧院滑雪场*一层主题:流动的空间*扎哈-哈迪德(ZahaHadid)设计了第一层,*设计以数字设计的新发展为基础,体现了空间流动性的特色,借助新的数字技术和材料,创造了与众不同的建筑语言。*诺曼·福斯特生于1935年,在曼彻斯特大学学习建筑学和城市规划,*1961年毕业后获亨利奖学金去耶鲁大学学习,与理查德·罗杰斯同学。*1963年开设自己的事务所。他于1990年被女王封为爵士。*诺曼·福斯特认为建筑应该给人一种强调的感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给人带来宁静,特别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抵触,强调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的建筑方式。*怀着永不知足的好奇心来探索事物的原理,探究它们是结构组织还是机械系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建筑是人类根据需要而创造出来的,而这种需求既是精神上的,同时又是物质上的。*从不拿任何事情来做担保,而总是试图探寻更深层的东西,试图深入了解许多人类活动分支的内部运作方式,认为这是作为建筑师要探索和回答的东西.*与巴克明斯特·富勒一起工作,认为他是一位像19世纪传统建筑界中的帕克斯顿(Paxton)一样的英雄,是真正的高科技运用的主人。永远是合理建设的执行者,他强调地球生态的脆弱,并拥有领先于那个时代的全球生态意识。*二层主题:优雅与柔韧*诺曼-福斯特(NormanFoster)设计了第二层,*力图使客人们沉浸在宁静之中,从而摆脱大都市的喧嚣。*用高技派的风格,创造出灵动、流动和科技感十足的空间。*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于1953年出生于伦敦。在伦敦建筑学院获得学位后,他先后在道格拉斯·史蒂芬、理查德·罗杰斯和诺曼·福斯特的所属事务所工作,并于1984年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1999年,大卫·奇普菲尔德获得了特森诺金奖,并与特森诺·斯蒂本迪阿特、西班牙建筑家安德烈斯·哈克在德国的海勒劳节日剧院举办了一场展览。*2000年,大卫·奇普菲尔德代表英国出席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03年,他成为佛罗伦萨艺术设计学会的名誉会员。*2004年,由于在建筑学上的成就,他被授予为英国最高级巴思爵士。*2007年,大卫·奇普菲尔德所设计的两个建筑——西班牙瓦伦西亚美洲杯大楼和德国马尔巴赫现代文学博物馆现——得到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斯特灵奖提名,奖项由现代文学博物馆获得。现代文学博物馆*三层主题:奢侈与清静*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Chipperfield)设计了第三层,*手工地板、装饰墙面和白色大理石相结合的创作,以简单的形式融入环境之中,使建筑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普拉玛(Plasma)工作室是建筑设计领域一股新兴的力量,*Plasma来自古典希腊语,意为模型,形式,构造,想象力,虚构。*艾娃・卡斯特罗(EvaCastroIraola)和霍格尔・科恩(HolgerKehne)是事务所合伙人。*事务所项目和领域覆盖全球,共有三个办公室:伦敦,北京和博尔扎诺。*事务所在不同项目和规模上都有涉及,从家具到整体规划等。*普拉玛(Plasma)一方面深入流动,事件和瞬息的动感流动特性,一方面也专注于材料,组织和阻力所表现出的理性的,结构性的和系统性的元素,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激动的且优雅的设计。*Plasma以对形式和几何的建筑化利用而出名,变动,折叠和弯曲创造出流畅的表面,这种流畅性从来都不是随意的,它是持续的空间和结构组织的合理组成部分。*空间被扩大,新的潜力和新的体验被发现。*材料和颜色的简单处理,加上干净的细节表现,营造出动态的瞬息感,如光的变化和反射,人活动的发生和再现。*四层主题:几何的游戏*普拉玛(Plasma)工作室设计了第四层。*以造型和几何学运用上的创新能力而著称的普拉玛(Plasma)工作室,一扫酒店一贯在人们心目中只是安静的休息场所的形象,充分利用表面面积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效果。*西班牙时装品牌维托里奥和卢基诺的时装充满火热的情绪,丰富而富于变化。*维托里奥和卢基诺分别于1955年和1956年生于科利亚德尔里奥和塞维利亚。*1985年,在纽约高级定制时装发布会上推出第一个系列。*此后一直到2000年,从未间断参加该时装周的发布活动,*1992年,在塞维利亚的皮拉托斯之家发布其第一款香水“卡门”,*后推出“四月”、“南方”、男女款“V&L”、“光”、“露水”和“鲜花”等系列香水。*1994年,获得兰西亚“西贝莱斯最佳系列”奖并发布名为“我爱你”的第一个婚纱系列。*1995年,获Telva“T”大奖和安达卢西亚大区0的“大区奖章”。*2000年,发布第一个吉普赛高级定制系列并为雀巢进行包装设计。*2004年,发布名为“很久以前”的第一个童装系列,并因此获得FIMI最佳时装系列大奖。在安达卢西亚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维托里奥和卢奇诺25周年”展览并因在美术方面所做的贡献获金质奖章。*2005年,获得“西班牙新娘”最佳婚纱系列奖,并在高迪时装周发布名为“Vestirseporlospies”的第一个男装系列。*2006年,重回马德里西贝莱斯时装秀场。*五层主题:玩味时尚*服装设计公司Victorio&Lucchino(维克多里奥&卢基诺)设计了第五层,*利用经常在时装设计中运用到的知觉价值,营造出了一种温馨、愉悦和舒适的氛围,*即古典又时尚的安达鲁西亚的风格。*马克·纽森(MarcNewson,1963年-),是世界著名的工业设计师,澳大利亚人,祖先移民自希腊及爱琴海一带,即是希腊人。*他的知名作品包括飞机、商品、家具、珠宝、时装等。*2005年的时代杂志,纽森入选为首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1982年,马克考上了悉尼艺术学院学习珠宝设计以及雕塑。1987年,前往东京,*1991年,纽森前往巴黎定居并建立工作室,*“未来想象和科技造型”是90年代后纽森另一个创作重点,*马克曾经穷得匿居在女友东京郊外的宿舍衣柜里,即使是搬到巴黎后,他还住过“红灯区”不见天日的小隔间*1992年,在给资生堂完成BasalaFlacon的香水瓶设计后,马克获得了一笔20000美元的设计费,他用这笔钱实现了自己当时的梦想:阿斯顿马丁DB4跑车。*1997年,纽森搬到了伦敦,*1998年,纽森为一架私人喷气机进行了内部设计,*1999年,纽森负责设计的福特021C概念车,*2000年,澳大利亚政府要求纽森为澳洲最著名的“白色地标”———悉尼歌剧院做全新包装与设计,他为纯白的歌剧院换上高科技的电子迷幻彩色巨型的白帆屋项上,闪耀炫目的色彩,反映了堡礁、人焰、流水及大地的影色,显示澳洲的特色。*他喜欢海,海水的流动总是带着无穷无尽的能量,但又把无穷无尽的重量倾泄的一干二净。这就是纽森对科技材质和线条创新的领悟,“未来要多方尝试将不同的材质,运用在多种的领域或产品上,寻找出更多的可能,而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不断努力的方向”纽森说。*六层主题:简单的奢华与舒适*马克-纽森(MarcNewson)设计了第六层和吧台,*特别敏锐、独特的设计角度,采用现代与休闲的环境设计,综合了暖感和冷感材料,使得任何置身其中“能立感舒适”。*罗恩-阿诺德RonArad——1951年出生在以色列,*师从英国建筑师彼得・库克和瑞士建筑大师伯纳德・屈米。*和如今叱咤建筑界的扎哈·哈迪德是同班同学,*拥有艺术学院和设计学院双重学习经历,也拥有祖国和留学、工作国的多种文化背景的融合。*把家具、建筑与艺术融为一体,并且造型语言娴熟、大方、干练。*Arad的名言是“无聊是创意之母”,认为设计的意义就是要“无规律的有趣”。*七层主题:蜿蜒再蜿蜒*罗恩-阿诺德(RonArad)设计了第七层。*以极富表现力和想象力的方式构造了这一层,诠释堪称大胆,刻画出了酒店未来的轮廓,创造出了一个不知哪里是起点和终点的循环往复空间。*凯瑟琳·梵德雷(thrynFindlay)生于苏格兰,*在爱登博格艺术大学(EdinburghCollegeOfArt)一年的基础课学习使她意识到建筑艺术比纯艺术更符合她个人。*1973年至1979年间,她在AA学习。她了解到“无序无形其实存在某些规律”,这个概念以后促使她前往日本,并且这个概念成为她的建筑生涯中的一个主导主题。*1980年在日本继续她的大学学业,*2000年,她完全从东京脱身,回到英国,*现在,她有“10或11”个工作人员——环视办公室后,她又改口承认说“可能是12或13个”,“我们感觉象在竞争”。*“蒂姆·麦克法兰(TimMacfarlane),阿如普(Arup),未来系统(FutureSystems)和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Rogers),这些人等给予了她精神上的支持。*伦敦也提供了“在限制条件下工作的挑战”。*她强调说:“表现形式来自某些真实存在的事物,这些事物却并非你必然能看到的。”并且“建筑就是这些为数众多的实质的和非实质的主体的表现载体”。*梵德雷拥有融合大众化和特殊化的奇特才能,她说:“我们只是涉及到了一幢建筑的设计,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波纹形状的数目却是庞大的。”*八层主题:流动的光*凯瑟琳·梵德雷(thrynFindlay)设计的第八层*营造了一个允许人们沉思的空间,可以任由人们自由梦想并体验漂浮于云端的感觉,实践她关于建筑是由四周空间、外貌、结构和内部空间配合而成,缺一不可。*理查德.格鲁克曼(RichardGluckman),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FAIA)*设计项目包括:纽约的Dia艺术基金会、高古轩画廊(GagosianGallery)和托尼.沙弗拉兹(TonyShafra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