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试卷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8课《三国鼎立》教学案例设计青山湖区慈母小学喻林强教材分析本课是“政权分立”中的一个代表课,通过学习该课,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该课重点是三国鼎立的形成和两大战役,难点是对战争胜负因素的分析。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贯彻《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对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所得经验,实现开放性教学。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诸葛亮的外交政策。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重点和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H的主要原因、影响及三国的关系。教学过程:创设音影教学情境,设置问题,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把学生带入情境,而后提问:这是哪个电视剧的片头曲呢?学生响亮齐答:《三国演义》继续设疑: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能说出生活在三国时期有影响的人物吗?(选择题)下列人物中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A曹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让学生选择,四个选项学生都有选,意见肯定不一致。设计悬念!引发学生兴趣。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三国演义》是一部有许多虚构成分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其实并没有称帝建国,他是东汉后期而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试题试卷那么曹操与三国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学习本课以后,大家就会有所了解。本课介绍了跟曹操有关的两场重要的战役。过渡到本课第一个知识点——官渡之战。探究新课:一、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幻灯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教师简要介绍当时的军阀混战局面,让学生找到当时在北方有哪些主要的军阀(曹操、袁绍),教师强调袁绍的势力最大,曹操经过发展,实力也在不断的壮大,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曹操实力壮大的原因。学生回答后加以鼓励并归纳: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这是曹操能战胜袁绍并统一北方的物质基础,在当时的混战局面中,曹操能这样做就表明他有过人的政治眼光。2、官渡之战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用箭头显示袁军、曹军的行军路线,之后让学生自己描述官渡之战的经过,教师强调: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心理素质,战争之前,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却只有三四万,袁绍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骄傲轻敌的情绪,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谋士许攸看出袁绍必然要失败,投奔了曹操。曹操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他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攸,而且采纳了许攸的计策,派兵袭击袁军的囤粮处,烧掉其全部粮草。袁军没了粮草,军心动摇。曹军乘机发动进攻,袁绍只能自食其果,败逃河北了。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并没有满足,他还要统一全国,在他著名的《龟虽寿》中就这样说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实现统一全国的目标,他举兵南下。(二)、赤壁之战1、孙权、刘备势力的扩张课件显示《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让学生找出南方主要的割据军阀。教师讲解:孙权割据江东,统治比较稳固;刘备当时依附于荆州的刘表,但后来他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显示《三顾茅庐》,让学生看图说话,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2、赤壁之战刘备接受了这位年仅27岁的诸葛亮为他设计的战略思想——占据荆州、益州,联吴抗曹。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显示《赤壁之战形势图》,之后让学生自己描述赤壁之战的经过,显示“分析讨论: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试题试卷学生归纳:曹操骄傲轻敌,麻痹大意。曹操的士兵是北方人,他们不习惯水战。他的士兵到了南方后,不服水土,得了传染病。——(显示学生归纳的原因)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骄傲。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仅隔八年,而曹操却一胜一败,这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骄兵必败)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吸取这个教训。不能以为某一次取得好成绩就洋洋得意。赤壁之战后,曹败归北方,不敢南下。孙刘也没有北上,三方相对稳定下来,并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二、魏、蜀、吴的建立显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并对照图讲解魏、蜀、吴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之后由学生完成表格。教师强调:魏、蜀、吴三个政权就象一个鼎的三个足分布在中国大地上,三国鼎立的意图就是三个政权三分天下,并使这种局面相对的稳定下来。相对东汉末年混乱的军阀割据局面,它的形成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赤壁之战是它形成的关键。三、魏蜀、吴三国的关系1、蜀吴关系:赤壁之战前结盟;赤壁之战后破裂;诸葛亮治蜀以后重新结盟。2、蜀、吴与魏的关系:赤壁之战前:敌对;赤壁之战后吴与魏靠拢,蜀被孤立;诸葛亮治蜀以后蜀吴重新结盟,与魏对立。互相牵制,因势调整评价历史人物:课件显示曹操像并提问:如何评价曹操?我们先说曹操。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曲舞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依你之见呢?A: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B:“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C: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D: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教师肯定学生们的评价,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但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呢?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内容小结:200年官渡战,曹统一北方基础奠;........试题试卷208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三国鼎立魏蜀吴,曹丕刘备孙权建;相互利用又牵制,鼎立局面暂不变。闯关练习:课外实践活动:1、游览三国名胜古迹──隆中、赤壁,寻觅历史足迹,开发三国历史文化。2、小组合作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3、举办三国历史故事会。教学反思:附1.板书设计(采用图示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袁绍曹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曹操)孙刘联军赤壁之战魏蜀吴2.学生活动:历史剧场(再现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心态)(袁绍、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曹操)(划线为旁白部分)........试题试卷两军交战,相持不下,袁绍的一个谋士劝袁绍说:“袁将军,乌巢乃屯粮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我劝将军派一支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袁绍傲慢地说:“我筹策已定,你休操心!”这时,另一谋士许攸拿着搜获来的曹操催粮书信,径直来见袁绍说:“袁将军,曹操主力屯兵官渡,与我相持已久,后方必定空虚。现在,若分一军,星夜偷袭许昌,不但可把许昌连根拔起,而且还可生擒曹操。如今,曹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袁绍说:“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许攸气愤地出来,恨恨地说:“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还拍着手笑道:“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许攸说:“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曹操高兴地说:“愿闻良策。”许攸说:“袁绍军粮辎重,尽积在乌巢。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机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出三日,将不战自乱。”曹操大喜。随后,曹操率5000骑兵,袭击袁军屯粮处乌巢,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操趁势进攻,大败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