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心身疾病:与精神紧张有关的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中有重要作用。2)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描述,部位难确定。3)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4)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虚幻的知觉5)内脏幻觉:患者对体内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6)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存在于外界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获得7)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8)功能性幻觉: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9)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活动状态时,另一器官出现幻觉10)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说话主题随境转移,也有音联,意联。11)思维散漫:思维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12)思维破裂: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间缺乏内在联系。13)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描述。14)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中断。15)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替代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16)逻辑到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因果倒置,推理离奇,不可理解。17)强迫观念: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种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必要,但无法摆脱。18)妄想:病理性歪曲信念,内容与患者本人利害相关,有个人独特性,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虽与事实不符,无客观基础,但患者深信。19)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经历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20)继发性妄想: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或由其他妄想基础上产生。21)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22)情感淡漠: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接关系的事情也如此。23)情感倒错:情感表现与内心体验或处境不协调。24)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的增加和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和环境密切配合。25)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动作行为的增加和思维情感活动不协调,令人难以理解,和外界环境不配合。26)意志减退:意志活动减少,患者表现动机不足,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对事物都意志消沉不原活动。27)错构:由于记忆的错误,对以前经历过的事情出现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移。28)虚构: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29)精神发育迟滞: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以前,大脑发育受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停留在一定阶段。随年龄其智能明显低于同龄人。30)痴呆: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人格全面受损,但无意识障碍,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31)假性痴呆:在强烈精神创伤后产生的一钟类似痴呆的表现,脑无器质性损害。32)焦虑:在缺乏相应客观因素的情况下,患者表现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伴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33)恐惧症:过分,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患者明知这恐惧不合理,极力回避,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常伴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34)木僵:动作行为和语言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35)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患者的肢体仍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能维持长时间不动。36)意识: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37)谵妄: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发展迅速,又叫急性脑综合征。38)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并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往往昼轻夜重。39)自知力: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力。40)精神分裂症: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41)紧张综合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分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常交替出现,也可单独发生。42)老年性痴呆: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43)精神活性物质:指能影响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化学物质,使用后可取得某些生理心理状态44)依赖:一组认知行为生理症状群,使用者明知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仍继续使用。45)躯体依赖:反复用药后造成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主要表现为耐受性增高,戒断症状。46)心理依赖:吸食者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驱使其寻求此感觉而反复使用药物,表现为渴求状态47)耐受性:用药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才能获得所需效果或使用原剂量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48)戒断状态:停药,减少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49)滥用:有害使用,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50)Wernicke脑病: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表现为眼球震颤,不能外展和明显意识障碍,伴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51)酒精性痴呆:长期大量饮酒后出现的持续性智力减退,长短记忆障碍,人格改变,思维障碍,部分病人失语失用,一般不可逆。52)柯萨可夫综合症:(遗忘综合症)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定向障碍,虚构。53)心境障碍:由各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54)双相障碍: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情绪高涨有时低落。55)环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不稳,心境小幅度波动,常与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极少严重到轻抑郁或轻躁狂的程度。56)恶劣心境: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57)神经症:一组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58)恐惧症:不合理的惧怕外界某种客观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恐惧反应不合理,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59)惊恐障碍:不可预测的发作焦虑,程度强烈,患者常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60)神经衰弱: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下,出现精神易疲劳易兴奋的现象,常伴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等。61)分离性障碍:丧失了对过去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和身体运动控制四方面的正常整合。62)刚塞综合症: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的回答,似乎故意做作。患者有轻度意识模糊,但一些复杂问题反而能解决63)抑郁性假性痴呆:严重抑郁症患者在精神活动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的早期症状。64)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在受急剧,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行为有一定盲目性。65)创伤后应激障碍:由于受到异于寻常的灾难性心理创伤后,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66)适应障碍:在明显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轻度的烦恼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67)人格障碍:明显偏离正常的原本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使病人自己或他人遭受痛苦,给个人社会带来不良影响。68)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以精神病学为基础,研究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精神障碍间相互关系的学科。69)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多伴精神发育迟滞。70)恶性综合症:抗精神病药一种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意识波动,肌肉强直,高热自主神经不稳定。常见氟派定醇,氯丙秦。71)强制性思维突然涌现的大量杂乱无章的思潮,是异己的思维;无强烈的情感反应;多无自知力;常见于精神分裂症。72)假性痴呆假性痴呆是指在某种特殊的心理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部分短暂、可逆的智能障碍,而无明显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常表现为刚塞氏综合征、童样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常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病,一般预后较好。73)反射性幻听当某一感觉器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知觉体验时,另一感觉器官出现幻觉;如听到关门声即闪现人影。见于精神分裂症。74)原发性妄想一种无法以病人当前环境和以往心境解释、有非源于其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信念,具有突然发作、坚信不疑、非常显著的特点;常在下列原发性妄想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如妄想直觉、妄想心境等。75)恶性综合征多见于应用高效价药物的病人尤其是氟哌啶醇;表现为意识障碍、持续高热、肌肉强直、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药物加量过快、用量过高、脱水、营养不足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处理是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支持性治疗。76)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77)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的人际互动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和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78)精神病: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79)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多迁延。80)锥体外系反应(锥体外系副作用):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症、迟发性运动障碍。81)物质依赖(依赖):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的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传统上将其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82)焦虑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表现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至措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83)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的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常见于精神分裂症。84)遗忘综合征: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Korsakov’ssyndrome),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85)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于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回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疾病轻重和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86)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也可出现一些愚蠢幼稚行为,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能正确解决;见于癔症等患者。87)童样痴呆:假性痴呆的一种,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为特征,如成人表现出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语态声调,逢人就称阿姨、叔叔;88)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性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中毒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正常发育受阻或发育不良,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89)痴呆:是一组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及人格的全面受损,通常发生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18岁以后),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及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行为症状及精神症状,根据病变的性质及所涉及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及部分性痴呆。90)木僵:是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严重的木僵称为僵住,患者不言、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91)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