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传lijing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察传《吕氏春秋》题目解读:题目怎么读?察传chuán:审察传言作家作品:《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总晚周诸子之精英,荟先秦百家之眇义”,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作家作品:《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据《史记·吕不韦列传》所记,“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致食客三千人。作家作品: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并把它公布于咸阳市门,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即赏给千金。第一段得言不可以不察。【论点】如果不审察,可能黑白不辨,人狗不分,上当受骗。【后果】愚者所以大过第二段闻不审审为福不若无闻国霸诸侯国亡身死分论点乐正夔一足丁氏穿井得一人晋师三豕涉河内容感知:乐正夔一足:乐正,官职。夔,人名。乐正夔一只脚?乐正夔一个足够?丁家打井挖到一个人?丁家打井后多出一个人力供使用?丁氏穿井得一人:晋国军队三只猪渡过黄河?晋国军队己亥时分渡过黄河?晋师三豕涉河:文本理解:分析这三件事情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传播失实?以上三则材料是否重复?分析这三件事情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传播失实?言语在传播过程中被误解,从而导致传播失实。分别由于:(1)语言的多义性(歧义)、停顿不同,(2)语境意义不同,(3)字音字形相近的误读误写三个原因而产生语义理解的差异。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导致传言谬误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材料罗列。第二、三两段都采用了例证法,请问,两段的例子有何不同?第二段事例重在说明传播言语的人意图不同,会造成言语传播失实。第三段事例重在表明言语在传播过程中被误解,误读或误写,从而导致言语传播失实。两段中7个例子分为两类,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展现了传言出现谬误的原因。传言易错,除了跟说话者的意图有关,还跟人们的什么心理相关?猎奇、从众察传——审察传闻主要观点:不要盲目地听信传闻,正确的态度是审慎地区分是非正误。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jué),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察:仔细看,看清楚视察、考察玃:大猿猴母猴:狝猴过:犯错误,名词-动词第一段提出论点:得言不可以不察。如果不审察,可能黑白不辨,人狗不分,上当受骗。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句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而:假设连词:如果审:察审察、审视之:代词,指代管仲孙叔敖身:自己,自身第二段:列举史例说明审察则福,不审察则祸,论述自己的观点。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熟:深透。论:调查,研究。其:代词,指代言论、说法。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对传闻(言论、说法)人们一定要用道理来检验。者:语气词时间名词+者传教:传播教化草莽:①民间。《孟子》:“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赵岐注:“在国,谓都邑也。民会于市,故曰市井之臣,在野居之,曰草莽之臣,莽,亦草也。”②草丛举:推举进:推荐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正:使…正,形容词使动用法校正,调正以:连词,前后二项目的关系益:多节:关键此义属于随文释义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研究,对传闻人们一定要用道理来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上古时期姓是一种族号,氏是族的分支。姓是不变的,而氏的变化很大。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一。到了汉代统称为姓。溉、汲:打水居:居住。上古没有住字穿:开掘,挖掘道:说,传述求闻之若此若此求闻——象这样听信传闻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史记:记载历史的书是:代词之:代词第三段:列举夔一足、穿井得人、三豕涉河三个事例论述自己的观点。亥金文豕金文三己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辞:言辞,话语经:界线缘:本义:衣边上的花饰,引申:沿着,循着,顺着情:情理言辞中有很多看似错的却是对是的,看似对的却是错的(东西)。正确与错误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第四段:总结如何察传再读全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谈谈这些句子之间的论证关系。①得言不可以不察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③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④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课文思路:中心论点:得言不可以不察。(是什么)分论点1:(为什么)①闻而审,则为福矣(齐桓公、楚庄王)(正面)②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吴王、智伯)(反面)事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重在说明传播言语的人意图不同,会造成言语传播失实。课文思路:分论点2: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为什么)乐正夔一足、丁氏穿井得一人、晋师三豕涉河(三个事例)事例论证。重在表明言语在传播过程中被误解,误读或误写,从而导致言语传播失实。课文思路: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怎么办)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15日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引发爆炸危机。消息传到中国,16日晚17日凌晨,各地相继出现“食盐将受到污染”的传言,一时人心惶惶,各地纷纷出现“抢盐”风潮,经报纸、广播大力宣传,政府同时加强食盐供给保障,一场闹剧终于结束。•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感想。请以“今日仍需察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紧扣论点,突出一个中心;•2.联系实际,阐明现实教育意义;•3.学习运用例证法,从不同角度论证观点;•4.文字力求简练、生动,700字左右。作业完成“今日仍需察传”文章一篇文言字词:1、得言:传言,传闻的话。2、数:数读“shuò”,多次。3、母猴:又叫沐猴、猕猴、马猴,比玃稍小。母,在这里不作雌性讲。4、人之与狗:之,取独。5、所以:……的原因。6、大过:大,表程度;过,名作动,犯错误。“大过”即大大地犯错误,犯大错。文言字词:1、闻而审:而,表假设。(例:①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2、于:介词,从。3、国霸诸侯:是“国霸于诸侯”的省略。霸:V.称霸。4、国亡身死:身,自己。文言字词(第三段)1、熟论:深入地调查或辨别。(论,察也。)2、其于人:那关于人(的传言)。3、验之以理:以,介词,用。状语后置,用事理检验它。4、问于孔子:介词,向。状语后置,向孔子询问。文言字词:5、信:真实的。(①言必信,行必果。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6、以乐传教于天下:以,介词,用;传教,传达教化。于,介词,表动作对象。7、乃:于是。举:推举、推荐。于:从。8、以为乐正:以(之)为乐正。让(他)担任乐正。文言字词:9、正、和:使动用法,使…符合标准,使…和谐。10、以通八风:以,连词,来。来调和阴阳之气。11、益:更多地。12、节:《说文》“竹约也“。后也指身体的关节。该句中的意思是“关键”。古人很重视音乐,认为音乐的兴废,是一个国家治乱的关键。文言字词:13、以平天下:以,连词,来。平,使动,使…安定。来使天下安定。14、夔一足,非一足:前“足”为“足够”,后“足”为“脚”。15、溉汲:偏在“汲”,打水。16、国人道之:国,国都。现汉“国人”指本国的人。道,议论。文言字词:17、闻之于宋君:闻,使动用法,使……听到。于,表被动。使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听到。文言字词:18、得一人之使:得,得到。使,使用。即“多得一个人的使用”(多出一个人力),与上文的“常一人居外”照应。19、非得一人于井中:不是从井中挖到一个人。20、求闻:探究传闻。21、子夏之晋:之,动词,到、去。22、史记:古今异义,记载历史的书。文言字词:(第四段)1、类非而是:类,像;非,错误的;是,正确的。像错的却是对的。2、经:《说文》:织也。具体说,“经”指织物上的纵线。该句中的意思是“界线”。3、所慎:所+动词,慎重对待的事情。文言字词:4、缘:遵循。(缘木求鱼:爬上)5、物之情及人之情: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清理。6、以为所闻:以,连词,来。为,动词,审察。来审察听到的传言。7、得之:之,代词,指真实情况。得到了真实情况。回顾训练:1、注音:察传、数传、鲍叔、卜筮2、翻译:①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③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检测:1、察传(chuán)数(shuò)传鲍(bào)叔卜筮(shì)2、①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译: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判断句)落实检测:2、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译:听了传言如果审察,就会成为好事;听了传言如果不审察,不如不听。落实检测:2、③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译: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听说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听说了孙叔敖,(两位君王)审察了他们的话,所以国家在诸侯国中称霸。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