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宗教(中)西方的圣经翻译04翻译与宗(下)《圣经》的中译05第四章:翻译与宗教(中)西方的圣经翻译第一节早期圣经翻译与早期基督教的传播及其权威地位的建议李嘉玮1732206004第二节宗教改革与圣经翻译江宇婕1732206003第三节现代圣经翻译陈金玲1732206002第五章:翻译与宗(下)《圣经》的中译第一节早期传教士的圣经翻译吴静婷1732201047第二节译名之争古珊珊1732201038第三节“官话和合译本“古珊珊1732201038第四节《圣经》的现代译本陈金玲1732206002《圣经》翻译的三个重要时期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8世纪19、20世纪现代16、17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圣经》简介•圣经旧约---希伯来语(犹太教经典)新约--希腊语记载上帝创造世界,人类犯罪,犹太人的历史及关于世界的预言记载耶稣基督和其门徒的言行与早期基督教的事件纪录,为人类洗罪,使徒书信及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七十子希腊文本》《旧约》希伯来语(Hebrew古犹太族的民族语)犹太人犹太人72位学者◎《七十子希腊文本》最初为犹太教会所使用。公元1世纪,基督教渐渐开始传播,基督教会形成期间使用的语言是希腊语,并将《七十子希腊文本》作为其宗教经典。《摩西五经》(《旧约主要部分》)译成阿拉姆语(古代西亚的通用语)《七十子希腊文本》(最早的希腊语《旧约》)希伯来文《圣经旧约》阿拉姆语希腊文《圣经》哲罗姆(Jerome,约331年-420年),早期基督教拉丁教父,是古代西方教会领导群伦的圣经学者,公元331年生于罗马帝国斯特利同城(今前南斯拉夫境内)。366年入基督教。一生致力于神学和《圣经》的研究,曾根据希伯来版本,用拉丁文重新翻译圣经,即,由于此译本对中世纪神学有很大影响,16世纪中叶被特兰托公会议定为天主教法定版本。哲罗姆有志博览宗教丛书,遍游天下名胜,力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足迹走遍大罗马帝国,晚年时(386年-420年)定居于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过苦修隐居的生活。1从希腊语的《七十子希腊文本》翻译出《旧约》拉丁文本2根据《旧约》的希伯来语原重新翻译拉丁文本文34世纪完成《旧约》、《新约》的拉丁文本翻译,今称《通俗拉丁文本圣经》哲罗姆翻译观---直译&意译“哲罗姆在信中把他的翻译策略描述为意译而非直译,认为如果译者对源语贴得太近,译文就会很荒唐,反而遮掩了原文的意思,而意译法则使源语的韵味和内容得以传达。”P61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可以而且应当采用易于理解的风格传达原作的意思,“但他同时也很清楚地认识到,翻译《圣经》这种崇高的宗教文本不宜一概采用意译,而应该主要采用直译。”P267正确的翻译必须依靠正确的理解。哲罗姆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斐洛和奥古斯丁的。他不相信在用词造句上会有什么上帝的感召P24《通俗拉丁文本圣经》的地位哲罗姆《通俗拉丁文本圣经》《通俗拉丁文本圣经》的翻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它结束了拉丁语中《圣经》翻译的混乱现象,使拉丁文读者有了第一部标准的《圣经》译本,并在后来成为罗马天主教所承认的唯一文本。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取代了希伯来和希腊文本。被后世欧洲各国的不少译者当作原本据以翻译。奥古斯丁奥古斯丁(AureliusAugustinus,公元354-430年),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奥古斯丁A柏拉图《新约》B中世纪神学C原罪上帝恩典自由意志代表著作01一本以祷告自传手法所写的悔改故事,当中描写早期奥古斯丁归信时的内心挣扎及转变经历。《忏悔录》02中世纪神学及基督教神学得以建立的重要依据。《上帝之城》03现代科学的奠基之作,包含了现代数学、语言学、符号学的基本观念《论基督教育》翻译理论译者必须具备以下诸条件:(1)通晓两种语言;(2)熟悉并同情所译题材;(3)具有一定的校勘能力。翻译中必须注意三种风格:朴素、典雅、庄严。三种风格的选用主要取决于读者的要求。翻译中必须考虑所指、能指和译者判断的三角关系。这一理论是对亚里士多德符号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按奥古斯丁的定义,所指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能指是指符号,其中主要包括语言单词。在一个单词中,能指是所指的符号,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单词符号与所指事物的关系一样,是任意确定的。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词。在奥古斯丁的理论中,语言符号和单词是等同的。《圣经》翻译必须依靠上帝的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