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简史第7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翻译与知识传播(下):我国的科技文献翻译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技翻译一、16世纪末以前的中国科技翻译•1.东汉末年的科技翻译•东汉末年一些外来僧侣在翻译佛经的同时也翻译了一些印度的医学、天文学和算学的文献。这些文献的翻译以个人翻译为主。•安世高:《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最早的天文学翻译,介绍古印度的天文知识);《婆罗门算法》(最早的数学著作翻译之一);印度的医药书籍;•2.南北朝的科技翻译•达摩流支:《婆罗门天文经》;•月婆首那:《大宝积经》(541年,记载古印度小数);•勒那摩提:《龙树菩萨和香法》(公元508年,古印度医药典籍);一、16世纪末以前的中国科技翻译•3.隋唐时期的科技翻译•瞿昙悉达:《九执历》(古印度算法字样、历度度法、积日以及小余的计算、太阳月亮的位置及运动、日食月食的推算;)•医学著作的翻译包括印度和阿拉伯的医药;•4.宋代的科技翻译•马依泽编译《应天历》:使用阿拉伯日月食和五星行度的计算方法把每夜分为五更,据说中国更点方法从此开始。一、16世纪末以前的中国科技翻译•5.元代的科技翻译•扎马剌丁:编制《万年历》;制造天文仪器;•郭守敬:《授时历》(以《万年历》为基础);•中国人使用阿拉伯数字始于元代;•1292年成立“回回医药院”•元末译成《回回药方》•6.明朝初年的科技翻译•《明译天文书》、《回回历法》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欧洲文艺复兴后,资本主义发展起来。随着欧洲人完成环球航行,欧洲地理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此时中国以我为中心的地理观念根深蒂固。随着欧洲传教士的到来,新的地理学观念也传播进来,给当时中国的贵族阶层形成了很大的震撼。•1.利玛窦:口述《几何原本》(1607年,徐光启笔录)•2.李之藻:将以前跟利玛窦研习和翻译的算学书编辑为《同文算指》(1613年);•3.徐光启:1613年,着手翻译《泰西水法》,会同传教士熊三拔制作多种天文仪器。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4.金尼阁:1620年传教士金尼阁从西方带来7千部书籍;1623年传教士艾儒略撰写《西学凡》一书,叙述了这些书的纲要。•5.汤若望:带来一部望远镜。1626年写了《远镜说》,介绍望远镜的原理等。•6.邓玉函(口述)王征(笔录):《远西奇器图说》,书中讲述比重、重心杠杆、滑车、轮轴、斜面等力学原理;•7.熊三拨:翻译《表度说》,讲述天文理论和立表测量日影求二十四节气原理。•8.庞迪我和艾儒略:先后著述绘制《海外舆图全说》和《万国全图》,对地理学做了补充。•9.龙华民:著有《地震解》,讲述地震的原因、等级、范围、大小、时间和预兆等。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10.汤若望(口述)和焦勖(笔述):翻译火攻要略,书中有火炮的铸造、安装和使用办法,以及子弹和地雷的制造办法;•11.汤若望:1645年修订成《西洋新法历书》,献给清廷;•12.穆尼阁:顺治年间讲授了纳氏对数;•13.薛凤祚:康熙年间编著《历学会通》,包含有天文、算学、物理学、医学等。•14.南怀仁:制造六种天文仪器,留下《灵台仪象志图》,介绍制作方法;•15.康熙:主持编纂《数理精蕴》,并组织领导人编制《皇舆全图》;三、利玛窦的翻译活动•1.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1582年随葡萄牙商队来到澳门,勤奋学习汉语,广交中国朋友,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为自己传教服务。•2.《山海舆地全图》•1)1584年起在明末有不同版本。1602年由李之藻刻板,增订吴中明本的《坤舆万国全图》流行最广。三、利玛窦的翻译活动•2)这份世界地图采用与1570年的奥代理世界地图相同的投影方法进行绘制。为了说明地图概念,利玛窦特别应用圆锥投影在地图加绘赤道北地、南地半球,注明地为圆形、南北两极、赤道南北昼夜的长短、五带、五大洲的名称:欧罗巴、利末亚(非洲)、亚细亚、南北亚墨利加、墨蜡泥加。他标注出欧洲30余国,对南北美进行介绍,并以现代科学方法与仪器作实地测量,画出中国北京、南京、大同、广州、杭州、西安、太原、济南八座城市的经纬度。四、科学译祖徐光启•1)字子先,明朝松江人。1604年考中进士,在明朝朝中任职。1633年因病去世。•2)1606年冬天和利玛窦开始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利玛窦先逐字逐句口头翻译,徐光启草录,再润饰修改。1607年《几何原本》前六卷译出。书中包含了许多现在还使用的几何术语如,“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锐角”、“钝角”、“相似”等。•3)1612年和传教士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介绍西洋的水利工程和水利机械。该书首次介绍西方水库与水利机械。四、科学译祖徐光启•4)为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介绍西方的笔算数学)、熊三拔编著的《简平仪说》作序。•5)编译《崇祯历书》。1629年创立历局修历。历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科学翻译机构。第二节清末民初的科技翻译•明末清初传教士传播的的科学知识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国知识分子了解。到19世纪时的晚晴,在与西方人接触时,仅有少数有识之士注意到西学的长处。但他们仍把西学当做”夷学“,觉得其不如中国学术。鸦片战争的失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知识分子及官员的认识,”西学“取代”夷学“,同时认为”西学“与中华学术对等。不过,这时主要关心还是西方先进的武器及相关的器械等。甲午海战之后,中国许多有识之士,积极全面向西方学习。这一时期,清末翻译出版书籍内容较浅显,数量上清末不如民初多。一、科学翻译的的先驱•1.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人。清道光十八年任湖广总督。在禁烟期间,为掌握情况,专门设立译馆翻译报纸,搜集信息、情报;禁烟期间组织人力将美国基督教公理会牧师赠送他的《世界地理大全》译出,取名为《四洲志》。该书介绍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一、科学翻译的的先驱•2.魏源•字默深。1843年写成《海国图志》,介绍外国自然、地理、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资料。1847年增补了外国轮船制造、水雷战例、望远镜、火器、枪炮、地雷等资料。1852年加入美国、瑞士等资本主义国家民主体制的资料等。•3.徐继畲•在鸦片战争期间注意搜集外国译编资料。在1844年完成第一本中国人全面介绍世界地理的书籍《瀛环志略》。二、洋务派设立的翻译出版机构•1.1862年北京建立培养外语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徐继畲为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同年设立英文馆;•2.1863年设立俄文馆和法文馆;•3.1866年设立科学馆‘组织学习天文算学;•4.1872年设立布文馆(德文);•5.1895年设立东文馆(日文)•6.北京同文馆图书资料较好曾经组织翻译了不少西学书籍。二、洋务派设立的翻译出版机构•7.1863年李鸿章上书成立上海同文馆;•8.1864年广州同文馆成立;•9.1865年曾国藩在上海成立江南机器制造局。该局在1867年创立翻译馆。该局的徐寿系统译介普通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定量及化学定性分析等书籍;该局华蘅芳译述《微积溯源》;该局赵元益翻译了《内科理法》、《西药大成》、《儒门医学》、《医学总说》。二、洋务派设立的翻译出版机构•10.其他翻译机构•兵工中学堂(1869,上海)、强学书局(1895,北京)、南洋公学译术院(1895,上海)、农学社(1896,上海)、译书公会(1897,上海)、京师大学堂翻译馆(1901,北京)、江楚编译局(1901,武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1905,北京)、福建船政学堂(1866,福州);三、外国传教士在华的编译出版机构•1.墨海书馆•1843年成立。该书馆翻译出版西方近代科学书籍。这些书籍较早地将西方近代微积分、天文学、植物学、符号代数学、理学与光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墨海书馆除了传教士还有中国学者,如王韬、李善兰、张福僖等。其中李善兰与英国人伟烈亚力合译《几何原本》后九卷;他还与西方人士合译《重学》、《植物学》、《谈天》、《代数学》、《代微积拾级》。•2.1860年美国长老会在上海设立美华书馆,刊印出版科技书籍;•3.1875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在上海开设格致书室,贩售科学仪器与外国图书,自行译印各种科学书籍。三、外国传教士在华的编译出版机构•4.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翻译机构给译员附设的南华医校编译教材,如《种痘书》、《西药略释》、《割症全书》、《炎症》、《化学初阶》、《内科阐微》、《体用十章》、《西医内科全书》;•5.1877年外国传教士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创设教科书委员会,为教会学校刊印教科书;•6.英、美、德传教士组成广学会。四、五四运动以后的翻译活动•1.五四运动中,翻译语言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而且为了把西方科学技术和教科书介绍给国人,很多归来的留学生既通外语,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他们翻译的书的质量比以前有了大的提高,如工学博士马君武翻译出版赫克尔《自然创造史》、《宇宙之谜》、达尔文的《物种原始》;•2.国立编译馆•1920年北京政府的教育部下设国立编译馆;之后南京国民政府还相继在大学院、教育部下重建并扩充国立编译馆,指定的任务包括翻译出版科学书籍、编译高等与中等教育教科书、科学名词术语译名及编纂词典。四、五四运动以后的翻译活动•3.早期的科学社团•1)上海中华医学会:审查专有医学名词的翻译•解剖学、化学、医学、细菌学、病理学、寄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药理学、外科学、生理学、内科学、药物学;•2)中国科学社(赵元任,任游隽,胡明复):审定译名;•3)大学院下属译名统一委员会•4)新中国建立后•(1)改革前:从前苏联翻译引进科学书籍资料;•(2)改革后:从各国翻译引进科学书籍资料,创立专业杂志,撰写专业书籍。思考题•1、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翻译作品有哪些?有何特点?•2、我国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有哪些特点?对我国的科学和文化发展有何作用?•3、我国清末民初的科技翻译有哪些特点?对我国的科学和文化发展有何作用?•4、我国的科技翻译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何意义和作用?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