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典版24节气短信内容(定稿)立春(2月4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今日立春,民间有吃春饼的习俗。立春养生要顺应阳气生发的特性,建议您多进行户外活动;同时“要防倒春寒”,不宜早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衣更要谨慎,不可骤减。—《中医养生提示》雨水(2月19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雨水,从今天起雨水增多,草木萌芽。在精神调养上,请您注重“生”字。第一,精神振奋,开朗乐观,有利于肝气的生发;第二,静心养气,使心气充足,滋养脾脏,增强脾胃功能。—《中医养生提示》惊蛰(3月6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惊蛰,气温和地温将逐渐升高。建议您:①多缓行散步,保持精神愉悦;②注意保暖;③饮食应保阴滋阳,多吃蜂蜜、乳制品、豆制品、蔬菜等食物,少食燥烈辛辣的食物。—《中医养生提示》春分(3月21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春分。养生应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建议您烹调时合理搭配,如使用鱼、虾、蟹等寒性食物,宜搭配葱、姜、醋类温性调料;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阳类菜肴时宜搭配蛋类滋阴品。—《中医养生提示》清明(4月5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清明。清明是郊游踏青的好日子,有利于肝气的疏泄。“春气者诸病在头”,提醒您注意高血压的预防和调护。多食舒肝养肺的食物,如荠菜,菠菜,山药等。—《中医养生提示》谷雨(4月20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雨生百谷”,今日谷雨。谷雨节气早晚气温仍较凉,请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寒;此时鲜花盛开,建议有花粉、杨柳絮过敏的朋友要格外做好预防;注意防潮,多食具有祛风湿、舒筋骨的食物。—《中医养生提示》立夏(5月6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立夏,“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里夏令新”。立夏之后应特别注重对心脏的养护。建议饮食以低脂、低盐、清淡为原则,多食莲子、绿豆、番茄、冬瓜等食物;心性宜静而养神,安闲自乐。—《中医养生提示》小满(5月21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小满,如果雨水丰沛,预示着夏作物的丰收。小满季节气候潮湿,建议您食用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荸荠等;不宜多食动物性脂肪、海腥鱼类等能生湿助湿的食物。—《中医养生提示》芒种(6月6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芒种。此时已经进入了典型的夏季,天气湿热,容易困倦,中午适宜小憩,有助于恢复疲劳。夏三月是清补的好时机,可以多食用适于自己体质的各类蔬菜水果,祛暑生津,弥补暑热所带来的津气耗伤。—《中医养生提示》夏至(6月22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夏至。从今天起,万事万物将生长得最旺盛。调养要顺应夏天阳盛于外的特点,保护人体阳气。建议您晚睡早起,适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切忌贪凉饮冷,过食冷粥、冰镇的西瓜、绿豆汤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引起吐泻。—《中医养生提示》小暑(7月7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小暑。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气候炎热。高温湿热的天气容易使人心烦、疲倦,应坚持午休,以舒缓紧张疲劳。暑天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建议您选择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中医养生提示》大暑(7月23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大暑。是一年中最酷热难耐的节气,应注意防暑降温。若出现明显乏力、大量出汗、口渴、恶心、头昏、心悸、胸闷等症状时,应立即到通风处休息,喝些淡盐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中医养生提示》立秋(8月8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立秋。进入秋季,以养收为原则。建议您保持内心宁静,神志安宁;早睡早起,以顺应阳气之收敛。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及白扁豆、冬瓜、绿豆等解表清暑、健脾利湿的食物;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中医养生提示》处暑(8月23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处暑。炎炎三伏天气已接近尾声,但仍有暑热之象。处暑后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应坚持午睡。建议您多食用具有清热安神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芝麻等。—《中医养生提示》白露(9月8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白露。此后气温转凉,早晚温差大,需要添加衣服。气候变化容易引起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等肺系疾病的发生,需注意调护。可食用葱白、生姜、香菜等预防感冒;食用百合、银耳、杏仁等能缓解肺燥。—《中医养生提示》秋分(9月23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秋分。秋分后昼夜平分,养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建议您登高观景,登高能使人心旷神怡、排除忧郁惆怅的不良情绪;而且登山的过程还能够使人体全身机能得到锻炼,增强体质。—《中医养生提示》寒露(10月9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寒露。此节气光照充足,秋高气爽。中医有“秋冬养阴”之说,建议您注意人体阴气的保养。饮食以滋阴润燥为原则,可多食芝麻、糯米、蜂蜜、乳制品等食物,利于缓解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症状。—《中医养生提示》霜降(10月24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因天气寒冷容易引起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的复发或加重,因此要特别注意起居调护。建议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劳累过度;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改善胃肠道的血液供应。—《中医养生提示》立冬(11月8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立冬。从今日起,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冬季是人们养藏的最佳时期。起居宜早卧晚起,顺应阳气的收藏;饮食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可适量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牛羊肉、乌鸡、鲫鱼等。—《中医养生提示》小雪(11月23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小雪,北方已经进入封冻季节。温度下降,气候干燥,容易引起手足皮肤的干裂、疼痛。建议您做好预防:沐浴时不宜用温度较高的水和刺激性的肥皂、浴液,浴后最好涂抹润肤露予以保护。—《中医养生提示》大雪(12月7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大雪。“瑞雪兆丰年”,预示着来年丰收。寒冷天气吃火锅要注意:一是食物新鲜,以免发生消化道疾病。二是掌握火候,避免烹煮时间过长,导致营养成分破坏。三是合理搭配,不宜同时喝啤酒,否则尿酸增高,引起或加重痛风。—《中医养生提示》冬至(12月22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冬至。“冬至一阳升”,象征着阳气的初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冬至前后养生应避寒保温,保存体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从冬至日起,可以常吃羊肉炖萝卜等,有益气补中、温中暖下的功效。—《中医养生提示》小寒(1月5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小寒。常说的“冷在三九”就在小寒节气内。“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适合冬日进补的肉类有羊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果品类有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栗子等。其中,板栗能养胃健脑、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中医养生提示》大寒(1月20日)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今日大寒。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少有雨雪,天气清冷而干燥。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的谚语。人参、黄芪益气,杞菊地黄丸滋阴,均能充盛人体气血津液,培补正气,防病治病,为来年阳气生发做好准备。—《中医养生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