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朱自清散文的朴素美学生姓名费毅学号1251201267588入学时间2012年秋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刘家国试点单位奉节电大分校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2月10日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材料目录1.指导任务书……………………………………………………………(1)2.指导记录表……………………………………………………………(2)3.写作提纲………………………………………………………………()4.论文(设计)提要……………………………………………………()5.论文(设计)正文……………………………………………………()6.参考文献………………………………………………………………()7.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8.答辩记录表……………………………………………………………()9.审查意见………………………………………………………………()1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朱自清散文的朴素美学生姓名费毅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刘家国职称中学高级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及要求:毕业论文正文字数要求不少于6000字,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论文结构、纸型、版式与用字等执行中央电大论文格式要求,毕业论文要制成电子文档。规范的格式:格式要求见“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文本)格式规范”,毕业论文要求用A4纸打印。页边距:上20mm、下20mm、左20mm、右20mm。论文标题采用3号宋体,加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采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或1.5倍行距。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1、期限:自2014年2月10日起至2014年6月20日2、具体进度安排:时间完成内容2.10至2.20选题、拟订提纲2.21至3.20完成初稿3.21至4.20修改4.21至5.20定稿2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指导记录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试点单位奉节电大分校指导教师刘家国学生姓名费毅学号1251201267588专业汉语言文学第一次指导指导时间:3.25指导内容:选题,拟写提纲第二次指导指导时间:4.25指导内容:完成初稿第三次指导指导时间:5.26指导内容:按照论文套装格式整理第四次指导指导时间:6.20指导内容:定稿提交第五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写作提纲:一、什么是朴素美。二、朱自清散文的朴素美(一)语言形式上的朴素美1、精选口语入文,体现朴素美2、诗化的语言,体现朴素美3、语言的朴实清新,体现朴素美(二)、内容上的朴素美1、作品材料的真实性,体现朴素美2、作品中融入真挚的情感,体现朴素美三、朱自清散文朴素美形成的原因(一)儒家思想的优良文化传统构成其厚道淳朴的文风(二)自身的职业生活决定了其散文风格具有朴实清新的倾向(三)、对散文创作风格的清醒认识决定了其散文朴素美的形成(四)严谨的创作态度促使其散文朴素美达到极致四、朱自清散文朴素美的意义和价值4摘要:朱自清的散文显示出朴实、清新之美。本文就他散文的朴素美作一浅显探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一、什么是朴素美;二、朱自清散文的朴素美;三、朱自清散文朴素美形成的原因;四、朱自清散文朴素美的意义和价值。【关键词】朱自清散文朴素美形成体现意义和价值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朱自清散文的朴素美一、什么是朴素美。朴素美是指质朴无华、淡雅大方的美。它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人的仪表的自然美,眉目清秀、五官端正,就能给人以美的印象;脸色红润,头发乌亮,也能给人以健康的、充满活力的美感。二是衣着穿戴的简朴美。一个人如果衣着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合身得体,也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农村姑娘大多有一种天然本色的美,这种美,不加任何修饰,淡雅洁净,是朴素美的极至。农村姑娘的美表现在:有健美强壮的体魄,有鲜嫩红润的面容,有素雅淡洁的衣着,有朴实纯真的感情。这种美,完全是自然的,天赋的,无论怎样的人工巧饰,也是难以达到的。最美的姑娘历来都出自于山村乡野,如西施、昭君、刘三姐、阿诗玛等,她们都是山野村民,因为姿色出众,才成了美的化身。本色美比起修饰美来更能被人推崇。达•芬奇说:“你不见山村妇女,穿戴朴素的衣服反而比盛装的妇女美得多吗?”蒙古族有一句谚语说:“美丽的姑娘最怕别人往她头上插花。”由此看出,本色美比起修饰美来,更真切,更动人,更有吸引力。修饰如不当,只会弄巧成拙。如:皮肤天生白嫩,那自然也是一种美,但如皮肤不白,让珍珠霜之类擦得过多,反而会显得面色苍白,有点病态。皮肤稍黑一些,只要俊俏,仍不失为黑牡丹之美。如何使作品具有朴素美的特色?我想这应该要做到自然与简朴。自然就是合乎事物本来面目,不浮夸,不雕琢。简朴就是简洁而朴实。二者结合起来就是那种准确明了,不假藻饰,把深邃的思想、深沉的情感渗透于自然朴实的文字之中的语言。二、朱自清散文的朴素美。朱自清先生是我国“五四”以来最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都如实抒发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语言句句明白如话,平易自然,堪称朴素美的典范。(一)语言形式上的朴素美。1、精选口语入文,体现朴素美。朱自清的散文在用词上十分讲究,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二是自然。为了使文章像“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他大量地使用口语的词汇,力求“用笔如舌”。第一,善于使用富有个性化的北京话口语。如:《春》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6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草“偷偷地”“钻出来”,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在意的时候破土而出,就像孩子捉迷藏时从暗处钻出来,充满了孩童情趣。“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一连串动词无不童趣盎然。“两个”、“几脚”、“几趟”、“几回”这些不定量的数量词,表明孩子们在天然的运动场上随意玩耍,直到尽情尽兴为止。“轻悄悄”写出了春草的柔和,“软绵绵”写出了春草的柔嫩,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的舒服劲儿表现出来。这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生动活泼,节奏明快,言简意丰,表现力极强。第二,善于使用北京话独具特色的简短句式、反问句式。《松堂游记》:“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论《吃饭》里:“可是法律管不着他们吗?官儿管不着他们吗?干吗要怕任呢?”“谁怕谁?”句式简短,充满感情,朴素自然。2、诗化的语言,体现朴素美。朱自清原是一个诗人,所写散文自然不失诗人本色,郁达夫称赞他的散文“贮满着那一种诗意”。首先表现在先生特有的思维方式上。诗人的思维是跳跃的、动荡的。断续的思想、激烈的感情由非凡的比喻、奇特的想象所表现。这在朱自清的散文中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各种奇妙的比喻。如《春》里不说春风拂面,而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来状写春天的温暖、柔和。《荷塘月色》里用“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比喻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以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来比喻荷塘上的“光与影”,这种通感手法的运用是前无古人的。二是独特的想象,为构造一种美妙意境,作者有时真可谓煞费苦心。如在《阿河》里描写别墅周围优美的环境时写道:“这边沿岸一带,相间地栽着桃树和柳树,春来当有一番热闹的梦。”在《蒙自杂记》里也有相似的:“在一个角落里有一条灌木林的甬道,夜里月光从叶缝里筛下来。该是顶有趣的。”虽然场景不算美,但通过想象,通过语言构造了另一形态的美,二者只不过是同一场景不同状态而已,但显然通过想象,构筑了更为诗意的画面,跨越了时间的限制,给人出奇之感。其次表现在语言的诗化和跳跃的节奏上。如《匆匆》一文开头一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作者用联翩而至的排比戛戛发问,感情之水如陂塘明渠,曲7折明畅,让读者为之吸引、为之感染,而且通篇句子短促,声韵和谐,琅琅上口,通脱透明,惹人深思。在此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努力通过句子的长短建构诗般的节奏和思想。他的散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着意于句子长短绮错的结构和节奏,追求诗化的迹象。3、语言的朴实清新,体现朴素美。为了达到语言的朴实清新,朱自清真是下足了工夫。他的夫人陈竹隐在《追忆朱自清》里这样回忆道:“佩弦是个不苟言笑,做文章非常认真的人,他常常把他的文章读给我听,有时为了一个字仔细推敲,征求我的意见。”“为了一个字仔细推敲”,在他的散文里可以轻易看出来。如在《女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在路上走,远远的有妇人来了,我的眼睛便像蜜蜂们嗅着花香,直攫过去。”“攫”一般指手的动作,活用在这里更可见急切和热烈的心情;“……不久便被人捻熄了”句中的“捻”字;“……为的是巫峡勒住江水”中的“勒”字,都是动词的出奇制胜。而在遣词方面朱先生也有其独到的地方。最显明的一点,叠字叠词的大量运用,增加了散文活泼自然的韵味。朱自清使用并创造了多种多样形态的叠字。《〈忆〉跋》中“人生若真如一场大梦,这个梦倒也很有趣的。在这个大梦里,一定还有长长短短,深深浅浅,肥肥瘦瘦,甜甜苦苦,无数无数的小梦。”这种叠音词在他的散文中也是俯拾可得,不胜枚举。由于叠字有一定的附加意味,描绘的色彩很浓,恰当地运用不仅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性,而且也增加了事物的形象感,使人感到委婉清畅,娓娓动听。第二个特点在于努力追求词与词搭配的陌生感,力避俗套。《重庆行记》:“在人行道上有时通过持续来了三五件夏威衣,一阵飘过去似的,倒也别有风味,参差零落就差点劲儿。”“持续”指延续不断的,而连续则指一个接一个的,将“连续”换作“持续”,显的更贴切,更合原意,很值得回味。(二)内容上的朴素美。1、作品材料的真实性,体现朴素美。朱自清的散文多取材于身边的凡人、小事,所涉及到的人和事,都是真有其人或真有其事的。如:《背影》中一个普通的父亲的形象,《给亡妇》中对一个普通妻子的情思,《儿女》中再平常不过的人伦之情。但正因为这些凡人、小事与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贴近、真实,读来才觉得是那么的平易、自然、朴素、真挚,就像在听作者向我们讲述他的人生经历,领略那平凡中的伟大与真情。《给亡妇》中写妻子对孩子的关爱尤为细致:七八年间一连哺育四个孩子,亲自喂乳,照料孩子。夜里孩子哭,便竖起耳朵听;孩子和老妈子睡,也不放心,从未睡足觉。孩子生病,汤呀,药呀,冷呀,暖呀,连觉也没有好好儿睡过。为了孩子,你有多少力量用多少,没有一丝一毫想到自己,直到自己毁灭为止。对孩子无论男女大小,一8般的爱,没有男尊女卑、养儿防老那种陈旧的观念。语言句句明白如话,没有丝毫的修饰,纯碎是对生活琐事的讲诉。这些生活琐事完全显现了一个善良贤惠的女性,真真切切地再现了一个伟大母亲对孩子纯洁无私、生死不渝的爱。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亡妻无限深切的哀思与怀恋!2、作品中融入真挚的情感,体现朴素美。朱自清的散文之所以动人,首先就因为他对人物饱含着真挚的,浓浓的感情,并把它倾注在作品里,对前妻武钟谦的怀念、对韦杰三的哀思等文章,无不如此。真的情感是作者抒情散文,甚至是他的所有散文之所以震憾人心的关键。特别是他的抒情散文,真的情感是它的灵魂。在这类散文中,作者将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投入其中,并以一贯之地写意自己的真诚、挚爱、激情、感动、哀思,甚至寂寞、忧伤,表现了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无私投入和深挚关爱。《背影》是朱自清散文史上一篇感人至深的代表作。这篇叙事性抒情散文,虽然篇幅很短,却饱含着朱自清对父亲的深厚感情。文章细节描写感人至深:蹒跚地走、慢慢地探身、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将橘子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那为我熟识的父亲的背影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意境,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铭刻在我的心中。那一捧朱红的橘子,不正是父亲一片亲子之情的真实写照吗?文中四次写到“眼泪”,真可谓作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