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历史中考:(一)考试内容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第1、2课,第三学习主题第9、11、12、13课,第五学习主题;(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第9课秦朝(前221—前207年)的统一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第12课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第13课两汉时期的外交第17课青铜工艺的成就第18课卓越的工程第19课科技成果第20课汉字的演变第21课学术思想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第23课艺术成就)七年级下册:第九学习主题第15、16、17课;(第十五课、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第十六课、建筑奇观第十七课、科技巨著和史学巨著)八年级上册:第一、三、四学习主题;(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道光帝)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1咸丰帝)三、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1894光绪1895.4)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6---1901.9光绪帝)九课.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成立(1919.5—1924.1)十课、国民大革命:1924.1—1927.7十一课、人民军队的建立十二课、红军长征:1934.10—1936.10十三课、抗日救亡运动十四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7.7—1945.9.2十五课、国共合作抗日十六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八年级下册:第三学习主题第7~9课,第四学习主题;(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八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第九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第十三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第十四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九年级下册: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六学习主题;世界现代史第一、二、三学习主题。(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后果第3课:自然科学的革命第4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近代二次思想文化运动第5课:伟大的十月革命第6课: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第7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近代建立的第一次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9课:德意日法西斯化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以上教科书中的活动课内容,打*号或★号和小字部分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三、《重庆历史》上册:第二章,第三章第“一”“二”学习内容;下册:第五章。四、历史地图与本次考试内容相关的历史地图(参见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册》和《世界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发现地点),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历史地位)。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人类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特点(头部)。能制造、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食物来源于打猎、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烤食物、驱野兽)。3、山顶洞人:约1.8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体质特征),已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生产生活)。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代表长江流域)。使用新石器、骨、木、陶质工具,有耒、耜、锄等,骨器上有孔、槽(使用工具)。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养水牛、猪、狗等家畜,制木制小船,定居于木房子(生产生活)。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省西安半坡村(代表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粟、麻、蔬菜,养家畜、家禽(原始畜牧业),纺织麻布,制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生活)。3、大汶口遗址:约6000—4500年前,山东省泰安大汶口(代表黄河流域)。种粟,养猪、牛、羊,制陶器。第9课秦朝(前221—前207年)的统一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原因:①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②秦王赢政制定了正确策略。2、秦统一全国: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定都咸阳。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②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3、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内容、措施:①确立皇帝称号,处于至高无上地位,掌一切大权;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铜钱)。②统一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流行隶书)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思想文化:尊儒术兴太学。接受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政治生活中的独尊地位;在长安办太学,用博士主持教学。②政治: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③经济:货币由国家(中央)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军事: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设郡县管辖五岭以南含海南岛地区和“西南夷”。第12课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1、西域的范围: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广一点,还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地区。2、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联络乌孙国进攻匈奴。▲意义: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开通打下了基础。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意义)。第13课两汉时期的外交1、“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葱岭,通向西亚、欧洲。另有“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2、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铁器制造技术传到朝鲜,在平壤出土有汉朝蜀郡制造的漆器。西汉时日本30多个国家派使者到汉。东汉光武帝赠给日本倭奴国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3、汉与欧洲的往来: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人从海路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第一次直接交往。第17课青铜工艺的成就1、青铜: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2、主要青铜器:①商朝后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古代最大的青铜器。②四羊方尊,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③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青铜树,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第18课卓越的工程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于成都附近岷江上。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2、郑国渠:战国时期秦国建于咸阳附近,由郑国主持修建,灌溉关中平原。3、秦朝长城:目的:为了防御匈奴,巩固北部边防。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意义: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巩固了北部边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世界古代伟大工程之一。4、灵渠。秦朝修建。目的:为了保障粮食和物质供应,统一岭南。联通了长江、珠江水系。第19课科技成果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用麻造纸(世界最早)。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意义:利于文化交流、保存;促进人类文化发展。2、数学:①东汉的《九章算术》,书中关于负数概念、正负数加减法则、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最早。②“圆周率”:南朝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早约1100年。3、医学:①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②东汉的华佗,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编制了五禽戏。4、农学:北魏的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5、地理学:北魏的郦道元,《水经注》。第20课汉字的演变1、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2、甲骨文:商朝时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特点:是较成熟、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影响:从商朝开始我国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3、金文(铭文、钟鼎文):商朝、西周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4、小篆和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流行隶书,汉朝时广泛使用。5、草书、楷书和行书:出现于汉朝后期,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第21课学术思想1、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①思想贡献: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人民敬重、服从统治者。他创立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②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编订《诗》《书》《春秋》等作教材,保存、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③孔子言论记录在其弟子编的《论语》里。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①原因:社会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主张,形成众多学派,史称为“诸子百家”。②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还有纵横家、兵家、农家等。③代表:儒家:孟子(轲)《孟子》、荀子(况)《荀子》。道家:庄子(周)《庄子》。墨家:墨子(翟)《墨子》。法家:韩非《韩非子》。兵家:孙膑《孙膑兵法》。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1、诗歌: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作品:《离骚》《天问》。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2、史学:西汉的司马迁,《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等。3、佛教传入: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深刻影响我国思想文化、政治、经济。4、道教:产生于中国,东汉时创立,尊道家创始人老子为教主。第23课艺术成就1、音乐: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战国编钟:。2、雕塑:在秦汉时期美术中,雕塑成就最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俑,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3、书法:东晋时的“书圣”王羲之,《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4、绘画:东晋时的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七年级下册复习题纲第十五课、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一、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1)发明时间:隋唐时。(2)印刷中心:唐朝末年,在成都和江淮地区,雕版印刷已成为新兴的手工业。(3)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唐朝的《金刚经》。(4)发展:宋朝时,雕版印刷进入全盛时期。2、活字印刷术:(1)发明时间:北宋中期(2)发明人物:平民毕昇。(3)我国的活字印刷比欧洲早了400多年。(4)传播:传到日本、朝鲜,元朝传至欧洲。(5)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二、指南针1、司南: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指南器具——司南。2、指南针:北宋,指南针发明并应用于航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的国家。3、罗盘:南宋初期,指南针开始装入到刻有度数和方位的圆盘中,近代称之为“罗盘针”或“罗盘”。4、指南针的传播:12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5、意义: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三、火药1、发明时间:唐朝2、发明人物:炼丹家3、应用: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器应用广泛。4、传播: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四、四大发明及意义: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第十六课、建筑奇观一、赵州桥1、朝代:隋朝2、设计及建造者:杰出工匠——李春3、地位(评价):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二、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中心:洛阳两端:东南起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2000多千米。特点(地位):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元朝大运河:会通河:山东临清到东平。通惠河:通州到大都。作用:缩短了江南到大都的距离。3、作用: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三、明长城1、目的:明朝建立以后,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2、两端: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000多米。3、特点(地位):是历代规模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