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历史1.2旷日持久的战争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5年高中历史1.2旷日持久的战争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教学建议】重点:一战中的重大战役。难点:战争的残酷及战略态势。突破方法:1.结合课本地图,以时间为顺序掌握一战欧洲三条战线的作战双方及东西线的重大战役。2.利用好教材的插图和资料加深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树立维护和平、反对战色的观念。【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采用多媒体导入法:播放课件:与过去战争每天死亡人数的比较(单位:人)拿破仑战争(1790~1815):233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1075普鲁士丹麦之战(1864):22普奥之战(1866):1125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518普法战争(1870~1871):876波亚战争(1899~1902):10日俄战争(1904~1905):292巴尔干战争(1912~1913):194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5509-----摘自《世界文明史(15)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战争历时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参战国家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战争范围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超过15亿参战人员7000多万伤亡人员3000多万,其中死亡1000多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从以上两幅图表中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血腥性,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与以往战争相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由此导入新课学习。-2-学案导学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欧洲三条战线及其对峙形势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一德军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一德、奥匈军队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一奥匈军队2.“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制定:首先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2)破产: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3.东线战事:德军进入俄国境内,俄军深入奥地利境内,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东西两线的战事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问题探究】材料一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等……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请思考:一战为什么变成旷日持久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1)持久原因:作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大杀伤力的武器更有利于防守;军队机动性不强,后勤保障能力不高(2)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这种转变更有利于交战的那一方?为什么?答案:这种转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因为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殖民地,利于长期作战。同盟国军队虽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等无法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决战。战争转入相持,对后者不利。二、“凡尔登绞肉机”1.1915年和1916年的战局:(1)1915年,德、奥匈重点进攻东线,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3-东线战斗,但计划落空。(2)1916年,是关键性的一年。战争重心重新回到西线,在西线战场发生了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在海上战场发生了日德兰海战。2.凡尔登战役(1)概况:1916年2月,德国为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退出战争而发动了凡尔登战役,法军顽强抵抗,逐渐摆脱被动局面。(2)意义:①德军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破产,兵力、士气开始衰落。②德法双方伤亡人数达到七十多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问题探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西线为主到东线为主再到西线为主,经历了一系列的转换。在一战过程中在西线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会战,其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凡尔登战役,在此次战役中,德军先后投入46个师的兵力,对凡尔登志在必得,但法军顽强抵抗,收复了大量失地,此战役前后共持续10个月,双方伤亡总人数达到70多万,是大战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阅读上述材料,请思考:(1)双方为什么对凡尔登都志在必得?(2)为什么说凡尔登战役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答案:(1)凡尔登是法国的著名要塞,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同时也是法军防线的中枢,是捍卫法国的堡垒,所以法军必然会死守。而同时,德军为了争取优势,消灭法军,迫使法国退出战争,希望通过凡尔登战役来达到目的,所以双方对凡尔登都志在必得。(2)这场战争使德军伤亡惨重,完全丧失了战略优势,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战略优势开始转向协约国方面。因此,凡尔登战役被认为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三、“索姆河地狱”1.索姆河战役概况(1)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2)英军首次使用自己的新武器——坦克。(3)交战双方伤亡巨大,但胜负未决。2.一战开始后两年多时间的基本情况(1)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不分胜负。(2)交战双方都深陷战争泥潭,元气大伤。-4-【问题探究】右图是英军在一战中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号称“陆战之王”,请问这种新式武器采用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有那些?答案: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炼钢技术的突破、石油的广泛运用等。小结:从1914年7月战争爆发至1916年底的两年多时间里,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都没能置对方于死地,战争仍不见分晓。当时由于速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等大量装备部队,使得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还完全依靠士兵的血肉之躯,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加之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所以大战就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交战双方都深深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再打下去,双方都感到力不从心了。知识网络:重难点释疑:1.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①德军战前计划的失误。德军在制订计划时,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认为西线战事可以速战速决,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协约国顽强的抵抗,特别是俄军的进攻使德军腹背受敌,更不利于德国。②协约国均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再加上当时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装备的使用,使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主要是在战争主动性方面占优势,作战中主要依靠士兵的血肉之躯,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③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而德军是长途作战,主动入侵,使得德军受到了极大制约,尤其是由于其计划受挫,大战就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2)影响:①这一变化使德军速战速决的企图落空,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越来越处于被动局面。②英法军队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适于持久战和阵地战,便于协约国军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旷日持久的战争马尔和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西线东线南线英法俄军塞军德军奥匈-5-典例1马恩河战役后,德国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输掉了战争”,是因为A.德军主力遭重创B.协约国军队转入反攻C.德国防线被突破D.德国陷于长期的消耗战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识记和理解能力。A项不符合史实。因为协约国军队也无力突破德军的防御而发动攻势,所以B、C两项都不正确。D项正确,因为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国速决战计划的破产。答案:D【规律技巧】德军战前制定了作战计划,速决战是德国“施里芬计划”的灵魂,一旦破产,便走向失败。而德国开战后不久便陷入了这种窘境,在马恩河战役后被迫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跟踪练习1:德国“施里芬计划”的主要战略计划是:先在西线集中兵力,短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迅速结束战争。这个计划的最大缺陷是()A.速战速决B.两线作战C.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对手估计过低D.与德国国情不符点拨:“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导致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答案:C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4年。同盟国占据着主导地位。重心在西线,先西后东。西线: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双方速决战计划的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由速决战转为持久战。东线:俄奥交战,德军增援,俄军失利。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德国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第二阶段: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英法在西线基本上处于战略防御,德国在稳定西线局势情况下,集中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结束东线战事,俄军节节败退。但德国因为战线的延长,无力继续进攻,被迫在东线转为阵地战。第三阶段:1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移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争主动权。通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同盟国受到了极大地打击,形势逐渐对其不利。典例2下列关于索姆河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英法发动的战役,主要是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②是东线俄军同德军的决战③在这次战役中,坦克首次亮相④发生于l916年7月A。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大战役的把握能力。索姆河战役是在西线发生的,是英法联军-6-对德的重大战役,②不符合题意。【规律技巧】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问题是调用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跟踪练习2:下列关于凡尔登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德军进攻猛烈,出动了飞机和飞艇,使用了毒气弹②法国为驱赶德军出境而发动的战争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最终失败④法军逐渐摆脱战争中的被动局面,站稳脚跟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点拨:C凡尔登战役是德军发动的,凡尔登战役是一战过程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要注意把握交战双方德国和法国在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和结果,同时要注意战争的残酷性。答案:C备课资料:【一战中的东线】在东线,与德国的预料相反,俄国尚未动员完成,就开始向德国发动进攻。8月中旬,两路俄军分别从西北战线攻入东普鲁士,从西南战线攻入加里西亚。柏林告急,小毛奇不得不急忙从西线抽调兵力东援。8月底到9月中旬,兴登堡指挥的德国军队,利用两支俄军没有密切配合作战的弱点,先在马祖尔湖地区歼灭了一路俄军,这就是著名的坦丁堡战役。然后德军进攻另一路俄军,迫使俄军败退。德军进入俄境。俄国在东普鲁士战役中虽遭失败,但它迫使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在加里西亚,俄军以优势的兵力击败奥军。9月底占领东加里西亚和布科维纳,进抵喀尔巴阡山麓,奥匈损失40万人,也迫使德军不得不分兵支援。【“机枪破坏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英国最早研制成功并在战场上使用的武器。“机枪破坏器”是一个名叫坦克的工业家发明的,所以英国人称它为“坦克”。这是一个能活动的装甲堡垒,不怕机枪扫射,能穿过堑壕,夷平有铁丝网的障碍物,同时能向敌人发射火力,掩护步兵冲锋。l916年8月,英国制造出48辆开到了战场,只有l0辆冲向了德军阵地。德军第一次看到这种披着钢铁的怪物向他们冲来,连机枪也射不透它,吓得惊慌失措,纷纷逃跑。这次坦克战取得了意外的效果:一辆坦克攻占了一个村庄;一辆坦克夺取了一条堑壕;一辆坦克居然俘虏了300名发呆的德国官兵。从此“机枪破坏器”名扬天下,逐渐成为战争使用的重要军事装备,标志着战争进入了一个机械化战争的新时期。-7-【沙文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沙文本来只是法国拿破仑时代的一个小兵,获得军功奖章和一小笔津贴后,便狂热地拥护拿破仑的征服计划,鼓吹法兰西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主张用暴力向外扩张,建立法兰西帝国。此后,沙文主义逐渐成为极端民族主义的代名词。泛滥的主要因素是两大集团扩军备战,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统治者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以动员民众支持战争。五、第一次大战的毒气战1914年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就在西线为英、法联军的深沟高垒所阻挡。为实现速战速决战略,决定将哈柏(1868~1934年,因发明氨合成法获诺贝尔奖金)研制成功的氯气弹投入战场。1915年1月在波兰战场小规模试用,然后选择西线战场的比利时伊普雷l0公里宽的英法联军接合部的法军阵地为袭击目标。这里地势开阔,正刮西北风,德军在阵地正面安放了l50组毒气罐,每组40个,共6000个。1915年4月22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