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名称特色专业(中职)申报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所属专业大类加工制造类项目单位(盖章)周口市联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所属县市周口市项目负责人项目联系人联系方式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电子邮箱2017-4-18周口市联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建设方案序言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根据湘教发〔2011〕13号文件精神和《湖南省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规划》,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申报遴选及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和《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结合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十二五”规划和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规模,申报该专业为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示范性特色专业。该专业是省教育厅确认的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是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精品专业,已有25届毕业生,连续多年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500人左右,现有在校学生1463人。为把该专业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示范性特色专业,我们将加强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专业为本区域产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了确保在三年内实现上述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常德市和澧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均把大力发展工业作为重点,以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常德市机电产业规模在全省机电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中联重科在常德灌溪工业园和汉寿县工业园均建有基地,而且收购了原湖南车桥厂,已在市郊建起了千亩厂房,使得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工人的缺口达到万人以上。澧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创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引进了一批机械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如澧县运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澧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员在技术人员中所占比重为60%。因此,加快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培养符合社会急需的、掌握现代先进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机电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开展社会培训,是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本地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在维修观念、维修制度、维修质量、作业方式等方面都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再加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机电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出现,多种先进技术相互渗透,机电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例如电梯等机电产品越来越电子化、控制集成化,保养越来越复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机电行业、产业带来了新的革命,技术落后,技能老化成为制约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的一大阻力。只有通过专业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更高要求的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保养、维修、管理和销售的基础性技能人才,并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和提升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妥善的解决好上述问题。因此,加强本专业建设是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二)建设基础1、初步建立了适应区域产业建设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区域内产业升级提升专业,使本专业设置与县域内产业对接。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和专业组长、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专家为成员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制度,坚持每学期初对专业建设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每月进行一次督查,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期末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和总结,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初步建立了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初步建立了“校企联盟”的合作机制学校通过“校企联盟”等方式,与澧县隆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南泰安锻造有限公司2家规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澧县隆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共建生产基地,为学校提供生产线设备,负责技术指导,共同进行生产管理。湖南泰安锻造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共建热处理班,为学校提供生产订单,为该专业提供毕业实习岗位。学校与上述企业合作,开办了兰江金属结构件加工厂,能进行金属结构件的加工生产。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考核。企业与学校实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3、初步构建了“校内工学交替+校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学校依托企业开办了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办工厂兰江金属结构件加工厂,初步构建起“校内工学交替+校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低年级学生主要在校内企业进行工学交替,高年级学生主要在校外企业进行工学交替。与澧县隆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南泰安锻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工学交替的条件。强化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生产性实习实训比例达实践教学总课时的50%,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改革评价办法,考核由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评价学生,以专业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我校启动了“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取得了预期效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带动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全方位改革。4、初步启动了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学校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以行动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主线,突出职业能力,体现行业要求。在课程职业道德教育中,结合知名企业用工中的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合法权益保护意识等。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融入当前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及成果。课程内容直指岗位目标,逐步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制图》,在建校级精品课程有《数控车》《钳工工艺》等。组织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编写《电梯安装基础》《电工技术》《钳工技术》等课程。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广泛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实施“做中教,做中学”。通过真实模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企业实行无缝对接,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共赢。5、拥有素质较好、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本专业有专任专业课教师68人,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其中具有高级讲师职称16人,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的双师型教师56人,均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有周乾静、毛彩东、王本为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专业主干课程教师彭署、覃业杰、康银宇、汤云清、杨孚春、宋贤宏等,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初步建设起了一支数量足够、质量较高、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15名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6、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条件本专业已建成24个实验实训室,总建筑面积7327平方米,总工位1613个,设备设施总价值近890.6万元。校内实训室基本满足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从2007年起,学校逐步将上述实验实训室改造为能满足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技能教室。7、拥有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学校专业教师和现场专家共同开发了工学结合的专业主干课程校本教材《电梯安装基础》《电工技术》《钳工技术》3本,并全部在校园网上共享。本专业有图书2912册,电子图书8万册。学生阅览室有座位300个,电子阅览室有计算机300台。该专业在校园网上建有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习平台、声像资料、电子教案、学习资源库。专业教师将优质课件上网,互动答疑。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利用试题库进行自我测评。8、初步建立了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成立了专业教学考评委员会,采取考试、考核、技能过关测试等手段,每学期对各专业教学质量进行两次全面考核评估;教务处会同教研室,采取教学调查、调研考核、抽样检测等。学校建立了以学生、企业、社会满意率为评价指标的专业教学评价制度,教研组负责人和教务处教学检查员深入教学现场实施过程监督与评价,教务处期中组织考核与评价,学校考评委员会进行期末考核与评价。按过程评价占40%,教务处考评结果占30%,校长室终结评价结果占30%的比例对专业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绩酬工资挂钩,与学生评先、奖学金发放和就业推荐挂钩。9、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该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463人。近三年,毕业生获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达96%以上,年终就业率在92%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企业满意率在95%以上,月收入高于省内其他学校同类专业300——500元。该专业面向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项目,举办培训班,先后开展了“电弧焊”“气体保护焊”“钢模”“冷塑模”“机修”等应用技术的推广与咨询。每年举办8期——10期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数在2000人次以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专业骨干教师还通过现场指导和网上答疑等多种形式为湖南汽车车桥厂、澧县宏达机械厂、津市新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和本专业技术领域就业人员提供了项目和技术改造咨询,年创造经济效益达30万元。10、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已初步成为本区域的专业教学指导中心、实习实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行业或区域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技术开发与推广中心。本专业就业形势好,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2%、95%、98%,对口就业率分别达到了82%、83%、85%。本专业已开办28年,已有25届毕业生,连续多年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500人左右,现有在校学生1463人。专业课程改革、学制改革、教学改革的经验被县、市教育主管部门、教研机构向其他职业学校推广,近三年来校参观交流的省内外中职学校达30多所。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主要问题1、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校内工学交替+校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安心地方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素质需要提高。2、专业教学资源开发还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学要求,能够满足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技能教室还在建设之中,能够满足专业综合实训的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训室尚待进一步建设。网络资源库有待进一步丰富。专业主干课程校本教材有待进一步开发。3、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统筹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有待提高。4、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专业和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与深度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5、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基地规模有待扩大,功能有待增强,实习、培训质量有待提升。(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省委、省政府“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湘教发〔2011〕13号文件精神和《湖南省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规划》,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申报遴选及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和《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以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优化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实施进程推进、监督检查指导、政策机制调控的管理,大幅度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充分发挥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大批素质优良的机电类技能型人才,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基本思路1、基本工作思路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优化教学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