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56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EngineeringMicro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72学分:3.5适用对象:环境工程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大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二、课程简介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课程,是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环境污染治理与微生物学相结合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其重点是研究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学问题,是在普通微生物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生长在自然环境、受污染环境和人工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生态、环境的自净作用、环境污染及其生物处理工程中的微生物学原理。本学科在学习微生物学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与环境污染控制有关的微生物学问题。EnvironmentalEngineeringMicrobiologyisabasicandimportantcourseofhigherengineercourseschool.Itintegratesanddevelopsfromtwoparts:environmentcontaminationcontrollandmicrobiology.It’semphasesistheproblemofmicrobiologyinenvironmentcontaminationcontrollengineerdesign.OnthebaseofcommonMicrobiology,inthreefield:naturalenvironmentandcontaminatedenvironmentandthesystemofmanualdisposal,Microbiologyofcontaminationcontrollstudythetheoryofmicrobiologyinzoologymicroorganismandself-purificationofenvironmentandenvironmentcontaminationandtheengineerofmicroorganismdisposal.Thiscoursemainlystudytheproblemofmicrobiologyinenvironmentcontaminationcontrollafterwehavelearnedthetheoryofcommonmicrobiolog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微生物各类群之间、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及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等。其作用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利用、控制和改造微生物,造福于人类,本学科在学习微生物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与环境污染控制有关的微生物学问题。由于参与环境污染净化的微生物种类很多,而且微生物本身又在污染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不断演变,所以,阐明微生物自身的生长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的复杂关系是本学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搞清楚被污染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生态分布、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的规律,和污染控制的作用机理,通过理论的学习,直接指导生产实践。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了解污染控制中的微生物作用3.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及其分类4.了解其发展史(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主要内容了解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生物学,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正确认识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微生物概述1.主要内容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的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熟悉掌握微生物的特点第三节微生物学及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发展史1.主要内容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发展史。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发展史。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三)课后练习1,2,3,4题(P11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第二章原核微生物(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原核微生物定义、包括的范围2.了解细菌各个方面的知识(形态、大小结构特点)3.掌握细胞结构的特点、作用,4.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培养特征,细菌的分类等5、掌握放线菌、鞘细菌、蓝细菌、滑动细菌、光合细菌等的生理生化特点,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1.主要内容学习细菌的各项基本知识,其包括:细菌的形态和大小,细菌的结构,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荚膜及菌胶团,芽孢形成条件及特点,细菌的培养特征,革兰氏染色的主要过程和机理,菌胶团的定义和在水处理中的作用,细菌的带电性,细菌的分类,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常见的菌属。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细菌的形态和大小,细菌的结构,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荚膜及菌胶团,芽孢,细菌的培养特征,革兰氏染色的主要过程和机理,菌胶团的定义和在水处理中的作用,细菌的带电性,细菌的分类,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常见的菌属,。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细菌的形态和大小,细菌的结构,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掌握荚膜及菌胶团,芽孢,细菌的培养特征,革兰氏染色的主要过程和机理,菌胶团的定义和在水处理中的作用,细菌的带电性,细菌的分类。第二节放线菌1.主要内容放线菌的定义、形态结构及菌落特征,放线菌的繁殖方式。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放线菌的定义、形态结构及菌落特征,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放线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放线菌的定义,了解放线菌的繁殖方式第三节鞘细菌、蓝细菌、滑动细菌、光合细菌1.主要内容讲述鞘细菌、蓝细菌、滑动细菌、光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点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鞘细菌、蓝细菌、滑动细菌、光合细菌的定义,形态,生理生化特点、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鞘细菌、蓝细菌、滑动细菌、光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点。掌握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三)课后练习1,2,3,4,5(P38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做实验。第三章真核微生物(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真核微生物的定义,常见的种类2.掌握真菌的定义,常见的类型,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3.掌握藻类的微生物学特征,藻类的分类4.原生动物的分类及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后生动物,轮虫作用和特征。(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真菌1.主要内容学习真菌的特点和定义,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繁殖和菌落的特征,酵母菌、霉菌在废水中的应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真菌的特点和定义,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繁殖和菌落的特征,酵母菌、霉菌在废水中的应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真菌的特点和定义,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繁殖和菌落的特征,酵母菌、霉菌在废水中的应用。第二节藻类1.主要内容讲述藻类的定义和分类、生活条件、指示性的作用,产生的条件及危害等。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藻类的微生物学特征,藻类的分类,及藻类各门的主要特征,生活条件、指示性的作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藻类的微生物学特征,藻类的分类,指示性的作用,了解其产生的条件及危害。第三节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1.主要内容讲述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的形态和生理特点,原生动物的分类,常见的种类及其指示性的作用,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的形态、生理特点,分类,常见的种类、其指示性的作用、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的形态、生理特点,分类,常见的种类、其指示性的作用、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三)课后练习1,2,3,4,5,6(P58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做实验。第四章非细胞生物—病毒(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2.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增殖特点,3.掌握病毒在水中的存活因素及怎么去去除和破坏水中的病毒(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结构1.主要内容病毒的形态和大小、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病毒的形态和大小、掌握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病毒的形态和大小、掌握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第二节病毒的增殖1.主要内容病毒的增殖过程、生长曲线,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潜伏期和突破期。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病毒的增殖过程、生长曲线,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潜伏期和突破期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病毒的增殖过程和特点第二节影响水中病毒存活的因素及水中病毒的去除与破坏1.主要内容病毒存活的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水中病毒的去除与破坏的方法和原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在废水处理的各个阶段,病毒的消除情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病毒存活的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水中病毒的去除与破坏的方法和原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在废水处理的各个阶段,病毒的消除情况。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病毒存活的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掌握水中病毒的去除与破坏的方法和原理,学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杀死病毒。第三节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比较1.主要内容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比较(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细胞微生物),从个体形态、菌落特征、繁殖方式等。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比较(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细胞微生物),从个体形态、菌落特征、繁殖方式等。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比较(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细胞微生物),从个体形态、菌落特征、繁殖方式等。(三)课后练习1,2,3,4,6(P66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微生物营养的类型,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2.掌握物质的运输方式及各自的特点3.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4.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分类类型几各自的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物质1.主要内容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种类(水分,碳源、氮源及矿质营养和生长因子)、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机理。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种类(水分,碳源、氮源及矿质营养和生长因子),营养缺陷型,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机理。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正确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种类。第二节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1.主要内容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物质,化学组成是配制培养基的主要依据。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物质,化学组成是配制培养基的主要依据。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物质,在废水处理中,怎么应用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三节物质的运输1.主要内容主要讲述物质的运输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物质的运输,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让,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比较。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物质的运输方式及各自的特点。第四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主要内容主要讲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四大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化能异养型微生物。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主要讲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四大类)第四节培养基1.主要内容配置培养基的基本原则,培养基的类型、分类及用途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配置培养基的基本原则,培养基的类型,各自的作用及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配置培养基的基本原则和培养基类型的特点、分类及用途。(三)课后练习1,2,3,4,5(P77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做实验。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一)目的与要求1.学习微生物代谢的基本概念2.掌握酶的作用特性与分类以及一些重要的辅酶,酶作用的基本原理—米-门方程式,了解酶的应用3.掌握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