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课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考点】1、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否定(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2)创新的社会作用【高考关注】结合当前科技、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案例及我国在航天等领域的新成就考查辩证的否定观及创新意识等知识。【考点知识梳理】一、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否定观(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辩证否定,是事物____________的否定:即自己自己,自己自己。(2)辩证否定观的特点①辩证否定是__________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辩证否定是____________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辩证否定的实质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___________: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4)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2、形而上学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基本特征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特别提醒】掌握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的动力事物自身的否定外力的否定否定同发展和联系的关系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联系和发展的中断和停止否定与肯定的关系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二、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从本质上看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①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_______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______的理解。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________方面去理解。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_________________和创新的。(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______和______。(3)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的要求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____________,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________,开拓新境界。2、创新的社会作用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创新推动社会________的发展。(科技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__________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3)创新推动__________和文化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特别提醒】1、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2、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1)从唯物论的角度: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2)从辩证法角度: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③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3)从认识论的角度: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创新精神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加深的哲学道理。3、辩证否定观、革命的创新精神在高考中多与系统结构优化、发展观点、意识的能动性、认识的能动作用结合在一起考。【考点过关训练】1、(2011安徽卷)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2、(2013潮州二模)莫言认为,其创作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同时他又意识到一定要果断地“逃离”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拓展想象空间,摆脱已有观念C、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D、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3、(2014惠州二调)北宋大儒程灏说:“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这是因为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3C.事物是一分为二的D.扬弃是辩证否定的实质4、党的十六大提出“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战略,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党对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认识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深化的。这一过程体现了①理论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③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唯一途径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13广东六校联考)蒸发浓缩是炼乳生产需要经过的一个环节,就是将原料奶中大部分的水分蒸发。原始的方法是在锅里直接给原料乳加热,使其中的水分蒸发。由于常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在100℃左右,这既造成原料奶中的营养成分破坏,又会造成炼乳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消耗大量的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真空罐,在40-60℃下将原料奶的水分蒸发,提高了效率和质量。这说明()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③炼乳流程的优化源于人们对生产工艺的认识④创新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A.①④B.①②C.②④D.①③6、(2013广州调研)2012年7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指出,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创新与改革的关系是①创新是生产关系的自我否定,目的是适应上层建筑的改革②改革是现行制度的自我调整,目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创新③创新是现实实践的自我突破,必然推动着扬弃、改革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然伴随着批判、创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2013四川卷)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2013广东十校联考)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是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对于中国应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形式,前一种一般称为“选举民主”,后一种可称为“协商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把它与选举民主结合起来,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之所在。结合材料,用《生活与哲学》中“创新观”的知识分析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和制度上的创新。(14分)49、(2013天津卷)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10分)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学案(10)DCCDBDA8、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对于中国应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做到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4分)②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党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把它与选举民主结合起来。(4分)③党在民主政治上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促进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6分)9、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创新。(或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发展。②关健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抓住创新这一关健,能够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体工作的开展。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坚持重点论,抓住创新这一重点,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④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考查“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中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设问要求远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我国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的关键关橄是创新。首先,它指明了解答本题的知识范围,即以“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的知识为范围;其次,在本题中它还指明了答题的大致角度,即可以从发展的实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主次矛盾和创新的作用等角度结合材料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