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核磁共振氢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核磁共振氢谱NMR是研究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对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有时亦可进行定量分析。nuclear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射频辐射→原子核(强磁场下能级分裂)→吸收→能级跃迁→NMR紫外-可见红外核磁共振吸收波长200~780nm0.78~1000m1~100m跃迁类型电子能级跃迁振动能级跃迁自旋原子核能级跃迁221924年Pauli预言了NMR的基本理论:有些核同时具有自旋和磁量子数,这些核在磁场中会发生分裂;1946年,Harvard大学的Purcel和Stanford大学的Bloch各自首次发现并证实NMR现象,并于1952年分享了Nobel奖;1953年Varian开始商用仪器开发,并于同年做出了第一台高分辨NMR仪。1956年,Knight发现元素所处的化学环境对NMR信号有影响,而这一影响与物质分子结构有关。33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R.R.Ernst教授,以表彰他对二维核磁共振理论及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的贡献。核磁共振在仪器、实验方法、理论和应用等方面有着飞跃的进步。谱仪频率已从30MHz发展到1000MHz。仪器工作方式从连续波谱仪发展到脉冲-傅里叶变换谱仪。随着多种脉冲序列的采用,所得谱图已从一维谱到二维谱、三维谱甚至更高维谱。当前,NMR已在化学、医药、生物等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4一、原子核的自旋1.自旋分类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若存在自旋,将产生核磁矩。原子的自旋与自旋量子数有关质量数原子序数自旋量子数I偶数偶数0偶数奇数1,2,3….奇数奇数或偶数1/2;3/2;5/2….第一节基本原理55(1)I=0的原子核,例如等,无自旋,没有磁矩,不产生共振吸收。(2)I≥1的原子核I=1:2H,14NI=3/2:11B,35Cl,79Br,81BrI=5/2:17O,127ISOC3216168126,,这类原子核有自旋,有磁矩。核电荷分布可看作一个椭圆体,电荷分布不均匀,共振吸收复杂,研究应用较少(3)I=1/2的原子核1H,13C,19F,31P66这类原子核有自旋,有磁矩。原子核可看作核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共振吸收简单,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2.核磁矩)1I(I2hP原子核自旋,必定具有一定的自旋角动量原子核是带电的粒子,自旋时将产生磁矩,大小与自旋角动量成正比μ=γp77—磁旋比,不同的核具有不同的磁旋比,是磁性核的一个特征常数磁矩方向服从右手定则自旋量子数为1/2的常用核的NMR性质同位素核磁旋比(radiusT-1s-1)天然丰度(%)相对灵敏度1H2.68×10899.981.0013C6.73×1071.110.01615N-2.7×1070.37—19F2.52×108100.000.8331P1.08×108100.000.066自旋量子数为1/2的常用核的NMR性质同位素核磁旋比(radiusT-1s-1)天然丰度(%)相对灵敏度1H2.68×10899.981.0013C6.73×1071.110.01615N-2.7×1070.37—19F2.52×108100.000.8331P1.08×108100.000.06688二、自旋取向与核磁能级m=+I,+I-1,+I-2…-I+1,-I不同取向具有不同自旋能级,能级是量子化的。有外加磁场时,自旋核产生能级分裂.I2I+1m1/22+1/2,-1/213+1,0,-125+2,+1,0,-1,-2无外加磁场时,核磁矩的取向是任意的,自旋能级相同;有外加磁场时,核磁矩共有2I+1个取向,用磁量子数(m)表示每一种取向99核磁矩在磁场方向Z轴上的分量取决于角动量在Z轴上的分量(Pz)mhpz2hm2pzz核能级hmH2HEZH01010)H(Zz21m21mhH4E1hH4E2)H(E00hH2EEE12E氢核1H1(I=1/2),2I+1=2,有两种取向,即m=+1/2(顺磁场取向)m=-1/2(逆磁场取向)氢核磁矩的取向与能级分裂54°24’125°36’11111.原子核的进动在外加磁场中,磁场对成一夹角的核磁矩产生一力矩,迫使核产生进动(拉摩尔进动),也称为回旋.三、进动与共振核磁距B0B0回旋轴自旋轴自旋轴回旋轴I=1/2I=1/2核磁距HHmm1212进动频率H2核一定时,磁场强度增大,进动频率增加;磁场强度一定时,磁旋比小的核,进动频率小。角速度=2=H0例:外磁场H0=1.4092T(特斯拉,法定计量单位),1H的进动频率为MHz00.60s1000.614.324092.1s10675.22H171180H=13131H及13C核不同磁场强度中的回旋频率2.核磁共振如果以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处于磁场H0中的自旋核,处于低能态的核将吸收射频能量而跃迁至高能态,这种现象叫做核磁共振现象。H0(Tasla;T)1H核(MHz)13C核(MHz)1.409260.00015.0852.3487100.00025.1435.1671200.00055.3147.0461300.00075.429H0(Tasla;T)1H核(MHz)13C核(MHz)1.409260.00015.0852.3487100.00025.1435.1671200.00055.3147.0461300.00075.42914产生核磁共振吸收的条件:(3)射频波频率等于进动频率(1)原子核有自旋(2)外加磁场15在外磁场中若使核发生自旋能级跃迁,所吸收的电磁波能量必须等于能级能量差,hhH2Eh对于氢核H2(Larmor公式)(4)跃迁只能发生在两个相邻能级间Δm=±1对于I=1/2,的核,只有两个能级,跃迁简单。m=1m=1基态m=12激发态12m=1616四、核自旋能级分布和驰豫在室温下,磁场中的氢原子核自旋取向倾向取低能态,但热运动使这种倾向受到破坏,当达到热平衡时,处于高低能态的核数的分布服从Boltzmann分布:(一)核自旋能级分布1717kT2hHexpkThexpkTEexpkTEEexpNNjiji式中:NJ低能态的核数Ni高能态的核数kBoltzmann常数T绝对温度1818当Ho=1.4092T,T=300K时99999.03001038.114.324092.11068.21063.6expNN23834ji在室温下,低能态的氢核仅比高能态的氢核多十万分之一,而NMR信号就是靠这极弱过量的低能态核产生的。根据波茨曼方程,提高外磁场强度或降低工作温度,可增加低能态核数与高能态核数的比值,提高观察NMR信号的灵敏度。(二)核自旋驰豫1919随着吸收过程的进行,如果高能态核不能通过有效途径释放能量回到低能态,那么低能态的核数就越来越少,一段时间后,高能态核数与低能态核数相等,共振吸收信号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饱和。实际上,高能态核可以通过一些非辐射途径回到低能态,这一过程称为自旋驰豫。由于自旋驰豫,共振吸收得以持续。H0H0H0H0H0H0跃迁、共振饱和驰豫2020受激高能态磁核i与环境(泛指磁核i周围的介质粒子)相互作用,把能量传递给环境,自身回到低能级,使核体系中的粒子分布,趋向于恢复玻兹曼平衡状态的过程。能量转移的结果,使驰豫的磁核体系总的能量降低,环境所获得的能量变为介质分子的热运动。自旋驰豫有两种形式:1.自旋-晶格驰豫(纵向驰豫)高能态核将能量传递给周围分子(晶格)回到低能态。21212.自旋-自旋驰豫(横向驰豫)高能态核将能量传递给邻近低能态核而自身回到低能态。交换能量后,高、低能态的核数目未变,总能量未变,对恢复玻兹曼平衡也没有贡献。纵向驰豫是NMR信号得以保持的必要条件。引起这一过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介质分子在i核上产生起伏的局部磁场,这些局部磁场所包括的频率范围很宽,其中必须某一频率恰等于核i的拉莫频率,这就构成了发生共振的条件,使核i可以把能量传递给环境。22第二节核磁共振仪按照仪器的扫描方式不同,可将核磁共振波谱仪分为两种类型:连续波核磁共振仪和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一、连续波核磁共振仪1.永久磁铁:提供外磁场,要求稳定性好,均匀,不均匀性小于六千万分之一。CW-NMR232.扫场线圈:安装在永久磁铁上的线圈,提供一个附加可变磁场,用于磁场扫描3.射频振荡器:线圈垂直于外磁场,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信号。60MHz或100MHz。4.射频信号接受器(检测器):当质子的进动频率与辐射频率相匹配时,发生能级跃迁,吸收能量,在感应线圈中产生毫伏级信号。5.样品管(探头):外径5mm的玻璃管,测量过程中快速旋转,磁场作用均匀。6.控制与数据处理242525固定磁场强度,改变射频波频率(扫频),不同原子核在不同频率处发生共振。工作方式:也可固定射频波频率,改变磁场强度(扫场),不同原子核在不同场强下发生共振。扫场方式应用较多。H22H0固定H0=14092Gv:60MHZ600HZ~10-6固定v=60MHZH0:140920.142G~10-62626二、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PFT-NMR)恒定磁场下,施加全频脉冲,产生共振,采集产生的自由感应衰减信号,经过傅立叶变换获得核磁共振谱图。2727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超导磁体:铌钛或铌锡合金等超导材料制备的超导线圈;在低温4K,处于超导状态;磁场强度100kG开始时,大电流一次性励磁后,闭合线圈,产生稳定的磁场,长年保持不变;温度升高,“失超”,重新励磁。射频波频率高达600-1000HMz;2828200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1000MHzNMR。2929单频,连续变化,连续照射宽频,脉冲式照射。频谱时间谱转换3030CW-NMR特点*只能测天然丰度高的核(如1H,19F,31P)。*对于13C这类天然丰度极低的核,无法测试。*扫描速度不能太快,通常全扫描时间为200-300s。若扫描太快,共振来不及弛豫,信号将严重失真。*灵敏度低、所需样品量大。PFT-NMR特点*灵敏度高(提高100倍);*测量速度快:几秒即可完成NMR谱的测定*应用范围广:除常规1H,13C谱外,还可用于质子交换谱、二维图谱和弛豫时间等测定。3131第三节化学位移一、屏蔽效应根据计算及共振条件,氢核在1.4092T的磁场中,吸收60兆周的电磁波,发生自旋能级跃迁,产生核磁共振信号。如果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在此磁场中都吸收60兆周的电磁波,则核磁共振将毫无鉴定意义。实际发现,化合物中各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所吸收的频率稍有不同,差异范围约为百万分之十。例如苯丙酮32323333共振频率之所以有微小差别,是因为氢核并非裸核。绕核电子在外加磁场的诱导下,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由于感应磁场的存在,使原子核实受磁场强度稍有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屏蔽效应(此处为局部抗磁屏蔽)。3434氢核实际受到的磁场强度000H1HHHσ为屏蔽常数(在此,σ0,数量级为10-6)σ的大小与氢核外围的电子云密度有关,电子云密度越大,σ越大。因为屏蔽效应的存在,Larmor公式应修正为0(1)2Hσ大的氢核,扫频时,共振频率小;扫场时,共振吸收出现在高场。)1(V2H03535二、化学位移及其表示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其共振吸收峰的位置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由于化学环境不同引起氢核化学位移的变化很小,只有百万分之十左右,要精确测量其绝对值较困难,并且在不同强磁场中仪器测量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别,故采用相对化学位移来表示,符号为δ(ppm)。661010

1 / 1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