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试题生物(北京卷)带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生物一.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答案】D【解析】当外界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在体液免疫中,由效应体细胞(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A错);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使抗原失去增殖能力并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在特异性免疫中,机体不会直接裂解抗原(C错),只是通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而使靶细胞裂解;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所以选D。2、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B、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C、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答案】B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40;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在细胞分裂期中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细胞应位于b峰,而末期的细胞应位于a峰处,所以C错误。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来源:gkstk.Com][来源:学优高考网]不驱走大蚂蚁[来源:gkstk.Com][来源:学优高考网]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答案】A【解析】通过题干表述可以知道,对小蚂蚁出现率的研究方法为样方法,B正确;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定时灌溉会导致小蚂蚁出现率增加,说明灌溉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小蚂蚁的出现,即D正确;而驱走了大蚂蚁,在相同条件下小蚂蚁出现率则增加,说明大蚂蚁的存在对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有一定的影响,即大蚂蚁的存在会抑制小蚂蚁的出现率,所以C正确,A错。5、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B、用选择培养基筛法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物质融合D、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答案】C29.(17分)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直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传至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称为D鼠。(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群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相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填写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试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多选,只填序号】a种类相同b种类不同c数目相同d数目不同e序列完全相同f序列完全不同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解析】(1)当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兴奋,在细胞内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当达到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连接处(突触小体),会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兴奋或者抑制。(2)通过对题干材料的分析可以知道:小鼠对药物的依赖指标是给药的次数或用量,而对其给药又是通过其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来决定的,所以其对药物越是依赖则小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则越多。若抑制剂组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小于对照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则说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该药物的依赖。(3)实验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单一变量,所以给实验鼠注射“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则其对照组应只注射“溶剂M”;若探讨对小RNA的设计,则其对照组应是所含的“核苷酸的种类和数目”都应该相同,唯一不同的应该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30.(17分)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性状,其中长刚毛是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种。③基因型为,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实验1:P:果蝇S×野生型个体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短刚毛(①)↓(②)F1:1/2腹部有长刚毛:1/2腹部有短刚毛实验2:F1中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F1中腹部有长钢毛的个体↓后代:1/4腹部有短刚毛:3/4腹部有长钢毛(其中1/3胸部无刚毛)(③)。(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31.(16分)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同化CO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和热能。(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在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达到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μmolCO2.m-2s-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叶片的CO2释放,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技术进行探究。参考答案:1-5:DBCAC29(1)兴奋神经递质后膜(2)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少(3)溶剂Ma、c、f溶剂M、不能和编码酶A的mRNA形成互补结合的小RNA30.(1)相对显Aaaa(2)两AA1/4(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4)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5)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25%的该基因纯合子。31.(1)水细胞呼吸ATP中的化学能(2)0.2~0.6释放量2.4~2.8(3)逐渐减少(4)14C同位素示踪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