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均质油藏的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解释图版拟合,或称为样板曲线拟合(TypeCurveMatch)。通过图版拟合,可以得到关于油藏及油井类型、流动阶段等多方面的信息,还可以算出K、S、C等参数。第一节试井解释图版及图版拟合方法简介第一节试井解释图版及图版拟合方法简介根据常见的各种油气藏,建立相应的试井解释理论模型,求出它们的解,把这些解分别绘制成无因次压力与无因次时间(或其它有关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这就是样板曲线,或称为解释图版。第一节试井解释图版及图版拟合方法简介典型曲线:不考虑测试井外边界的影响;要考虑内边界的影响。无因次压力与无因次时间的定义分别为:pKhqBptKCrtDDtw1842103632..第一节试井解释图版及图版拟合方法简介无因次压力pD和时间tD的双对数图与真实试井压差p和时间t的双对数图的唯一差别是通过二个合适系数的两个坐标轴的变换,即坐标原点的变换。拟合的数学关系:lglglg.lglglg.ppKhqBttKCrDDtw1842103632常数常数第一节试井解释图版及图版拟合方法简介拟合的理论基础:测试系统的属性和典型曲线的模型一致。().().ppKhqBttKCrDMDMtw1842103632KhqBppKqBhppCKrttDMDMtwDM184210184210361332.().().()第一节试井解释图版及图版拟合方法简介可算出双对数拟合的压力点比值与常规分析中区直线段斜率m的关系是:().ppmDM11513mqBKh2121103.拟合时的压力比值与常规分析的特征直线斜率的乘积值为1.1513。第一节试井解释图版及图版拟合方法简介双对数典型曲线的作法无限大均质水平油藏中心一口具有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的井的数学模型:cdpdtrprDWDDDDDrD()11prDD(,)00ptDD(,)0221prrprptDDDDDDDppSprWDDDDrD[]1第一节试井解释图版及图版拟合方法简介利用Laplace变换求得在拉氏空间的解为:LpKuSuKuuuKucuKuSuKuWDD()()(){()[()()]}01101式中:K0、K1-分别为修正的零阶和一阶第二类贝塞尔函数;u-拉氏变量;S-表皮系数;CD-无因次井筒储存系数。第一节试井解释图版及图版拟合方法简介第二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压降分析第二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压降分析以Gringarten典型曲线作为试井分析的基础一、Gringarten典型曲线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压降分析)]2ln/1(/[1)(2SDWDeCuuuuP)]}()([)({)()()(10110uKuSuKucuKuuuKuSuKupDWDRamey解:Gringarten解:格林加坦(Gringarten)图版是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以无因次压力PD为纵坐标,无因次时间和无因次井筒储集常数的比值tD/CD为横坐标,曲线参数为CDe2S的压力曲线图。第二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压降分析pKhqBptKCrtDDtw1842103632..CChCrDtw22于是tCKhtCCeCehCrDDDSStw722222.第二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压降分析CDe2S是表征井筒及其周围情况的无因次量。一般说来 污染井: 不受污染井:5 酸化见效井: 压裂见效井:CeCeCeCeDSDSDSDS232322101005505..第二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压降分析二、压降分析的步骤:第一步:初拟合1、作实测曲线,纵坐标为P,横坐标为时间t;2、拟合,得CDe2S;3、确定各流动段的起止时间。第二步:特种识别曲线分析1、早期纯井筒储集阶段的特种识别曲线分析;CqBm24第二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压降分析2、径向流动阶段的特种识别曲线分析(半对数曲线分析)KhqBmKqBmhSPPmKCriwfhtw2121102121101151090773312...lg.第二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压降分析3、拟稳定流动阶段特种识别曲线分析NqBSmCot24*().ppmDM11513压力拟合值:第二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压降分析第三步:终拟合从解释图版上读出拟合点的PD和tD/CD值;从实测曲线上读出该点的P和t值。KhqBppD1842103.()拟合KhqBppD1842103.()拟合KqBhppD1842103.()拟合第二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压降分析由时间拟合值计算C:CKhtCtDD721.(/)拟合CChCrDtw22计算CD:由曲线拟合值计算S:SCeCDSD122ln()拟合第二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压降分析计算机解释:1、用所得参数计算样板曲线,与实测曲线进行拟合。2、用解释的结果和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或称为历史拟合。第二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压降分析第三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恢复分析第三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恢复分析问题?能否用Gringarten压降图版进行分析恢复分析的步骤第一步,初拟合实测曲线为P~tpptptwsws()()0第二步,特种识别曲线分析井筒储集效应的特种识别曲线及其分析方法与压降情形相同。第三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恢复分析径向流动阶段的特种识别曲线分析1、关井前生产时间很长,tpt成立用MDH曲线,Pws~lgt(或Pws~lgt)曲线作为其特种识别曲线。2、tpt不成立,但关井前的生产时间仍达到了径向流动阶段的情形用霍纳曲线,Pws~lg[(tp+t)/t],作为特种识别曲线。第三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恢复分析由MDH曲线或霍纳直线段斜率的绝对值m计算参数,与压降分析一样:KhqBmKqBmhppmD212110212110115133..().第三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恢复分析SpmKCrttwshtwpp115109077112.lg.lg若关井前生产时间tp很长,则SpmKCrwshtw11510907712.lg.第三步,终拟合与压降分析同样进行。第三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恢复分析ppppttttpttpttttDiwspDPDDDp拟合与的关系曲线实测曲线)与的关系曲线(无因次霍纳曲线)[()]lg([()]()]lg第三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恢复分析计算机拟合:1、用所得参数和关井前的实际生产时间计算无因次霍纳曲线。2、用解释结果、实际产量和生产时间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理论计算压力变化曲线,再与实测压力变化曲线相拟合,即压力史拟合。第三节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油井的恢复分析Bourdet(布德)等人于1983年创立了压力导数图版及其拟合分析方法,使试井解释进一步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进步。压降图版拟合存在的问题:(1)CDe2S大时,不好区分;(2)tp影响(3)双重介质窜流不明显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如果在双对数坐标系中(PD´·tD/CD)为纵坐标tD/CD为横坐标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新型压力导数曲线:一、压降分析在纯井筒储集阶段(45º)ptCtCDDDDD'lg'lgptCtCDDDDD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在径向流动阶段(0.5线)pCtDDD'12ptCDDD'.05lg'lg.ptCDDD05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在45º线和0.5线之间,是一组对应于不同CDe2S值的曲线。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压力导数图版的主要作用:(1)识别油藏模型(2)求取地层参数压力导数解释图版拟合分析双对数坐标系中:实测曲线为P·t—t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KhqBptCptDDD1842103.'/'拟合KhqBptCptDDD1842103.'/'拟合KqBhptCptDDD1842103.'/'拟合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CKhtCtDD721./拟合CCChrDtw22SCeCDSD122ln拟合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二、恢复分析在纯井筒储集阶段。压力恢复情形与压降情形完全一样。在径向流动阶段: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PtCtttDDDpDpD恢复'()().05压降解释图版PtCDDD'tCDDPtCtttDDDpDpD恢复'()()tCDD压力恢复解释图版横坐标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纵坐标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用压力导数图版进行压力恢复分析的步骤:作实测数据的双对数曲线:纵坐标横坐标Pttttpp恢复't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KhqBPtCtttPttttDDDpDpDpp1842103.()()''拟合KqBhPtCtttPttttDDDpDpDpp1842103.()()''拟合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三、复合图版的应用把PD~(tD/CD)图版和(PD´·tD/CD)~(tD/CD)图版叠加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复合解释图版。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复合图版的拟合方法同时进行两种图版拟合:PD~(tD/CD)图版与P~t实测曲线(PD´·tD/CD)~(tD/CD)图版与(P´·t)~t实测曲线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例8:我国某油田一口井的实测压力恢复分析关井前生产阶段第一阶段:12.8h257.4m3/d第二阶段:7.63h403.2m3/d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初拟合实测曲线:P~t曲线,(P´·t)-t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K=0.1045m²S=1.89C=5.3m3/MPad1=d2=95m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呈现两个相交直线段,上翘直线段与第一直线段的斜率比为2.87。表明:测试井附近有两条等距离的互相平行的直线型不渗透边界的模型符合本井的实际情况。K=0.1037m²S=1.73P*=17.92Mpad1=d2=100m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第四节均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