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与历史伟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与历史伟业陈建兵主要内容一、历史抉择二、发展理论三、鲜明风格四、千秋伟业1、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上形成两极格局。(一)国际背景一、历史抉择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形势悄然发生了变化: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政治多极化开始发展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潮流从70年代末起,中国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逐渐发生了变化:1983年3月2日,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的谈话中说:“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不存在冒险的问题。以前总是担心打仗,每年总要说一次。现在看,担心得过分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5页1984年10月10日邓小平在会见联邦德国总理科尔的谈话中说:“一九七四年你来访问,我们曾经谈到战争危险,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点变化。我们感到战争危险仍然存在,仍要提高警惕,但防止新的战争爆发的因素在增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2页1984年10月31日邓小平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的谈话:“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它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6页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工商会议访华团时的谈话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5页中国内外政策调整毛泽东、邓小平都曾担心苏联可能发动战争,这种担心在80年代几乎消失,今天已完全没有了。所以,今天中国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本国的经济,这对中国是特别幸运的事情。《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页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联合公报》发表。1979年1月1日,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27天后,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美国,成为新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破冰之旅”。1979年1月1日出版《时代》周刊说,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时代》周刊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2、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案例:1978年10月,邓小平应邀对日本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访问。人们发现,他以极大的兴趣参观工厂企业,考察日本经济。在神奈川县日产汽车制造厂,邓小平了解到,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比当时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高几十倍。他感慨地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3、传统社会主义的危机1980年5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时的谈话中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得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釆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3页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会见津巴布韦政府总理穆加贝尔的谈话中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的苏联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8页1988年5月18日,邓小平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的谈话中说:“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二)国内背景1、中国与世界的巨大落差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及周边国家与地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1988年6月3日,邓小平在会见“九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会议全体与会者的谈话时坦承:“我们从一九五七年以后,耽误了二十年,而这二十年又是世界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是非常可惜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66页1978年邓小平在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上问:怎么样,乘新干线以后有什么想法?邓: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更合适了,坐这个车。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62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经济发展。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52、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増长率为8.9%(按不变价格计算),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毎年分别约为3.8%和18.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费正清指出,当时的中国“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就斐然的时代。”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549页。“从一九四九年建国开始,一直到一九五七年,我国的发展形势是非常好的,但往后就出问题了。”“在这二十年中我们并不是什么好事都没有做,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比如说搞出了原子弹、氢弹、导弹等。但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的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64页“建国后,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八年,我们吃亏都在‘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9页“一九五七年开始,我们犯了‘左’的错误,政治上的‘左’导致一九五八年经济上搞‘大跃进’,使生产遭到很大破坏,人民生活很困难。……一九六六年搞‘文化大革命’,搞了十年,这是一场大灾难。”《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7页1987年5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荷兰首相吕贝尔斯的谈话中说:“我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4页3、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改革是有风险的。……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我们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动摇的,一直要干下去,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3页(三)个人背景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当一位记者问及他的个人经历时,他幽默他说:“如果给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有希望获得该奖的金牌。”《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页“人们都知道我曾经‘三下三上’,坦率地说,‘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1页邓小平的“三下三上”的经历第一次:1933年3月到夏天,“邓、毛、谢、古”事件。1975年5月3日,毛泽东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邓、毛、谢、古’事件,指着邓小平说:其他的人都牺牲了。我只见过你一面,你就是毛派的代表。”冷溶、汪作玲主编《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第二次:1966-1973年,这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有关。1969-1971年,邓小平在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第三次:1976-1977年这与邓小平主持1975年全面整顿及天安门事件有关。案例:1986年9月2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记者迈克·华莱士在中南海里采访了邓小平。华莱士:邓主任刚才您谈到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期间,您和您家人遭遇是如何的?邓小平:对那件事情,看起来是坏事,但是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就是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提出一些改革的措施,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2页二、发展理论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据粗略统计,在《邓小平文选》中,“发展”这个词,一共用了1066次,其中第一卷l91次,第二卷3l7次,第三卷558次。第三卷全书28.8万字,这就是说,该卷平均每5l6个字就有一个“发展”。“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8页“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5页“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页(一)发展模式发展理论最早应追溯到马克思“产业革命同时引起了市民社会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1页“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来者未来的景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页以色列学者什洛莫·阿维内里在《马克思与现代化》一文中说:“马克思对现代化的看法应当被看成为根据西方的经验为现代化各种条件和界限提供一幅相当精致的图象”。塞缪尔·亨廷顿等著:《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4月版,第25页列宁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斯大林时代形成了“苏联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美国政府积极支持下,西方国家的一些社会科学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现代化理论”,即社会变迁理论或国家发展理论。邓小平:“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1页“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英、美、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0-361页“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1页“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76页“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二)发展目标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富强、民主和文明三位一体的内容。现代化是指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核心是经济发展。1979年他说:“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08页1980年2月,他在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说:“修改草案中关于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表述中增加了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内容,这比以前的提法更周到些,……但是不管怎样表述,实质是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76页“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个大局,一切都要服务这个大局。”《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9页“从一九七八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定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压到一切的中心任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三)发展战略1、发展步骤1975年1月,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他说:我们开了一个大口,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在1987年8月29日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约蒂和赞盖里时邓小平谈到:“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

1 / 1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