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魏老论针刺补泄2(讲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魏老论针刺补泄手法(二)前面我们呢讲到了针,今天我们讲刺我多次讲过一点,我们知道了针,但对于刺法、刺基本功的练习,我们是欠缺的,刺法包括指力、指感的练习。指力包括三层境界,第一层,爆发力;第二层,柔力;第三层,三合之指力。我在网上发过这样的贴子,但没有细讲。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里说“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痊沉疴”,下一句“玉龙之歌世罕得,研精心手无差讹”,意思是病人抬着进来,扎完之后自己走着出去,这时候最能显示出我们的针灸效应。要到这种境界非一朝一夕之功,为什么古人讲的好多手法我们现在都做不出来,其基本功我们都没有达到,基本功的练习我们是很欠缺的,现在我们这个社会都很浮躁,古人讲“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做一句空”,针灸基本功的练习到位是很重要的。首先练爆发力,什么叫爆发力我曾多次讲过:手持针,运腕力,将力集中到针尖上,一针贯地(天人地三层之地),贯至地部,这是爆发力。好多针刺练习方法是不同的,但第一层爆发力总是相同的。有一个道理摆在这里:运针指力的练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运针指力必须分部来练习,也是境界的练习。不是一根针拿了几天就觉得可以了,那么当你练好了爆发力到一针贯地,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时候的表现是:入针不痛。第二层柔力,再是三重指力,实际上就是三重境界,第一爆发力是明劲,第二柔力是暗劲,在做到一针贯地之后,我们在提插捻转时候你没有暗劲,病人往往会感觉到疼,入针不疼但你一提一插一捻一转的时候病人感觉到疼这就是没练好暗劲。《老子》讲得好:天下柔弱莫过于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而莫能与之争,是以知柔弱胜刚强。那暗劲怎么练呢?胡老告诉我:练八段锦,至于大家练到什么程度,就要看大家的修行和悟性了。第三三合之力,又叫化劲,三合之力借用的是心意六合拳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暗劲练成之后我们在入针、在提插捻转的时候都是不疼的,但对我们进入烧山火、透天凉的寒热境界来说还是不够的,六合拳相传为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的。后来传到山西代家了河南洛阳人士马学礼得真传后,数百年来形成了河南心意六合拳一大支流,另还有道家别传金家拳。内三合反映在针灸境界里是心到、意到、然后气到,并不是只单纯之气,乃是三合之力,即胡老的三劲合一即是化劲。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练指力当按部就班的来,从练爆发力到柔力到三合之力,炼成三者后就可以进入烧山火透天凉境界了。指力的练习是:这根针拿在你手里的话,你就不应该把它当作一根针,而是你手指延长的一部分,要培养对针的一种亲和力。怎样培养亲和力呢?俗语讲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就要针不离手,天天捻针,培养手指对针的一种亲和力,十月份我去了趟青海,半个月没太多的接触临床,回来后发现手上有生疏之感,使我不能马上做出平时的效果来,这就是忽略了针不离手。一个临床大夫必须要保持良好的手感,手指的亲和力在于平时针在手中不断的捻转。古人说真正会喝酒的人,非此年此度数此厂家出的不喝,就是找的那个感觉。一根针拿在手中是多少号的立马就可以知道,习惯了以后,换个小号的就会感到很不适应,就找不出那种扎针的感觉来。手感,要熟练,必须要有称手的针,平时的不断练习最终要达到的是收放自如,收放自如反映于临床就是要如行云流水一般。我当年见我的老师陈乃明先生扎针时,针拿在手里,扎针,真是如行云流水一般,很平和的完成,就是一种对于针感的把握,在网上帖子里也提到了。对于亲和力的练习,最重要的是针不再是顽铁,我们要使顽铁而通神明:针乃手指的一部分。如此方能往下。接下来我们讲在《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藏腑血气之诊”。第一治神我在以前的讲座中强调过:什么叫做治,天下大治。稳定之义。而不是治理、调节之义。治神即为稳定正气,而不是调节正气。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那什么叫做神呢,《灵枢小针解》:神者,正气也。有正气既是有神,治神就是稳定正气。下面还要分:一医者之治神二患者之治神三医患双方治疗中的治神。大家讲治神,只是强调第三种,很少去关注《内经》中讲到的医者平时,患者治后如何治神,这在《灵枢》里早有明言。医者如何治神呢?周楣声《金针梅花诗钞》写的非常好,就是说医者平时要温文尔雅,要养正气,医者平时要养浩然正气,这是孟子说的;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深得《内经》之旨。医者平时养好了浩然正气,病人见了就自然好了三分,你说迷信也好,你说玄学也罢,但我们讲的就是我们的医学。培养好正气之后,我们自身也就没有什么病了,这时以医者以不病之人治有病之身,效果自然就就好了。医者治神要在平时,平时养神还可以养元气。二患者之治神我们很少去关注这一点,《内经》早就讲过患者的治神,只不过是我们平时不去做罢了,而患者的治神更在医后,在治疗时医患双方治神之后还要告诉患者什么是应该注意的什么是应该必须好好保养的什么是应该精细的什么是针灸治后不能犯的。《内经》对得气和失气的表现实际上有另一种论述,如果患者治疗后不去治神,后果就会失气,患者治后怎么治神呢?要求患者要遵守一种杜绝禁忌:“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否则,是谓失气。今天我们扎的效果很好,明天就会更好,可病号来了一把脉,脉又下去了,为什么,因为没有遵守禁忌,没有去保护好自己的气,所以最后造成自己失气,此时你要告诉他: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标本已得,邪气乃服。岐黄针灸,贵在治神。一定要保护好气,也就相当于治后的调摄、医嘱。三治疗时双方的治神,《灵枢九针十二原》: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衡神属勿去知病存亡。我们讲望诊如果看到病人有风象,大概就在眉宇之间出现青色,要注意会有晕针的可能,这个时候治疗时手法一定要轻柔细腻和缓。病人治神就是告诉他想哪个针,就得专心想那个针,让他想这根针必然这条经上存有问题,必然阴阳不调和。在刺时,患者必须要安静,经言闭户塞牖无闻人声,虽然很难做到,但安静是必须的,医者要细心体会针下之气的徐疾。治神在治疗时非常重要,病人扎上之后若有躁动,你就必须得用手中的针争取主动稳定它,然后再去辨别针下的气,就是辨针下气是正气还是邪气。所谓谷气来者徐而和,邪气来者紧而急,你去辨别它,然后,施以正确的补泻手法,最后达到补虚泻实的地步。在医者操作时,要按《内经》的要求,环境必须要安静,病人必须要配合,关键是我们的治神,神在哪呢,神在秋毫。秋毫很关键,秋毫,是指秋天的毫毛,就是秋天的小麻雀出生后身上褪下的那个绒毛。我思考秋毫里边有两层含义:第一指神存针尖,第二指腠理,《后汉书郭玉传》有言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腠理是非常微妙的,非常细小的,只要微微一动,气就可能丢了,那么我们讲必须神在针尖,神在秋毫,让针尖不失气,这些只是我的个人体会。这是治神。做好了治神之后方能进入高级补泻境界。二曰知养身一如八段锦兄这样,但内经言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首先曰治神,二曰知养身,这是讲的针灸,显而易见,知养身是包括在针灸里的,而不是单纯的知养身,论坛上《四十年针灸体验记》就很好的记录了自我针灸的体验,这种自我体会还应包括一点,李时珍说的: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察之。针灸可以对自身经络起到一个通调的作用。这种通调作用,使我们真实的认识到什么是经络,什么是内景隧道。这是我对知养身的一点理解。知养身也就是很多人提出的针灸可通大小周天,蒋维明先生说针灸可以通“内丹”,也有可能,我们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当然要知道一点,针灸的治疗有三种途径,《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往往我们只看下一段“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去了而忽视这一段,你要知道,《内经》里可是没有什么废话的,他开篇这样讲肯定有他的深意。后面接着讲—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这里说的逆顺出入之会即是气穴,即是穴位,即是骨空。《内经》提出知养身也就是必须达到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三曰知毒药为真这一点很多人也是忽视,《内经》仅十三方,并不是说《内经》不重视方,《内经》的作者不懂方,不是说没有任何方剂的理论,我理解他的原意就是通过针可以知道药物在人体内的经络及脉气的流行以及四气五味的归向,这一点,很多人忽略了,我们只是重视《伤寒论》和《伤寒论》后整个大的方药体系,那我们的方药的四气五味理论从哪里来?《素问至真要大论》里。叶天士、吴鞠通的温病理论,其立方根据就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知毒药为真也是包括在针灸里的。古人云药物进入人体走哪条经,它的气味走哪,在针灸里可以更深刻的体会出来,知道这一点,就可以知道《素问至真要大论》讲的四气五味理论的组方依据,就可以破译《伤寒论》诸药进入人体后经气的走向,反而言之,推而广之,可以知道针灸里更多的内涵。四曰制砭石小大这点很有讲究,砭石在《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讲无用砭石,砭石在《内经》中提到的很少,也可能经汉人整理后漏去了,一般讲砭石、砭法已经失传,但中国这么大,是故天壤之地,或有绝传也。果不其然,在民国时期,有一本书,《砭经》,作者砭道人在国家图书馆、吉林图书馆、福建中医图书馆均有收藏,但未引起重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山东发现了“泗滨浮磬泗滨浮石”后才开始得到重视,山东烟台有用砭镰挑刺数次可治疗白血病的,这就超出针灸的范围。很多名老中医在写序时多好写:余操针砭之术如何如何,但实际上砭石用的很少,讲到泗滨浮磬,对砭石研究教深的有:广电门诊部施安丽老师台湾李相谅教授。砭石所达到的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的原理及其效果与针灸是一样的。这其中还包括了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很多人挤在一个没空调的小屋里,如果在身上放上块砭石,那么这些人会感到很清凉,没有人会中暑。四曰制砭石小大又是一个思路,大家可以参考《砭经》。五曰知藏腑血气之诊我们针灸为什么可以知藏腑血气之诊呢?明白这一点很重要,《史记》《伤寒论》都谈到过扁鹊入虢之诊,里面有个词叫起死回生,扁鹊针三阳五会即可知太子可活,这就是针灸知藏腑血气强弱生死逆顺之诊。《内经》中多次讲到: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不知终始则针道咸绝。如何才能知道终始,知道脏腑血气的强弱呢。我们讲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扁鹊取三阳五会,就知其藏腑血气是否旺盛,可知其死生,判断他是不是绝症,怎么做到的呢?其实我们忽略了一种诊断:我们知道诊断讲望、闻、问、切,但是不知道针灸也可以诊断,但这种诊断必须通过练习,达到针下可以辨气的境界,达到针刺肝腧、肾腧就可以知道肝肾的气血运行状况、知道它们是不是出问题了。如今,针悬布天下有五但我们远远达不到《内经》的境界,而且完全可以再开创——针刺诊断学,我们习惯上只是认为针灸只是治疗,针灸实际上可以诊断,可以知藏腑血气之诊,平时我们说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但是反过来,决策的正确是最大的正确,只是你不敢去想象,也不敢进入针灸的境界,所以,不能决策,不能有所开创。2012年9月10日魏福良名医工作室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