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组织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19第五节:内部加工策略(中)一、组织策略㈠把知识点连起来学习的第一步是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这种理解的最终结果是从学习材料中抽取了若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还没有形成相互的联系,还不能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至此,学习任务并没有完成,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新知识点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这些知识点处于一种散在的状态,不便于记忆和提取。因此,在实现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之后,我们必须寻求新知识点间的联系,通过不同的方式,把这些知识点按照它们固有的联系组织起来。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策略中叫做组织策略。组织,就是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或编码,组织的具体方式、方法或途径就是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将信息由繁到简、由无序到有序的一种重要手段。组织了材料贮存在头脑中,犹如图书馆经过编码的书,易于检索。它不仅有利于材料的识记与提取,也能有效地加强与提高对材料的理解与表达。㈡组织信息的方法组织信息的方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⒈聚类组织法聚类法也叫归类法。最早由鲍斯菲尔德提出,指在自己回忆中按特征或归属组织记忆材料的方法。对含同类型且随意排列的词组,先“聚类”,并按类别来回忆,可以提高回忆效果。有人曾给5至11岁儿童16张画片,每张画片上画有一种物品,这些物品可以分为动物、家俱、交通工具、服饰四类。这些图片的次序随机排列成一个圆圈,要求被试者尽量记忆这些图片,但可以重新安排次序。结果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聚类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回忆的成绩也越来越高。聚类法有利于学习者将新学知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结构,因此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⒉概括组织法概括法指以摒弃细节、提取要义的方式组织信息。概括是一种重要的组织策略,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学家们曾把概括归为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从易到难可排列为:略去枝节、删掉多余、代以上位、择取要义、自述要义。略去枝节是概括时不要包括有那么重要的材料。删掉多余是已涉及过的内容不再重复,尽管前后在形式上稍有不同,也应如此。代以上位的有两种情况:①是以一个类的标记去总括属概念,如以花代替“水仙”、“玫瑰”、“牡丹”。②是用一个更一般的行动(如“小红起床”)去代替一系列的具体的行动(“小红止住闹钟声,手脚一蹬,便一骨碌下了床”)。择取要义指出一个主题句。自述要义指对无现成主题句的段落,在阅读之后构思出一个例题或中心思想。择取要义和自述要义是更高级的概括,220涉及到对句子进行非序列加工,比前述三条规则更难。据了解,就是重点学校的高中生以选取要义、自述要义方式进行组织的也为数不多,尤其是以后者方式组织的就更为稀少。根据表述方式不同,概括可分为纲要法和网络法。⑴纲要法纲要法是一种提取材料要义、组织纲目要点的方法。学习中只要抓住了纲目要点,整个材料也就心中有数了。这是因为一篇材料不仅有主题、主要观点,往往还有大量的说明与例证,而大量的说明与例证只是为了增强观点的说服力或帮助读者理解的材料,因此读者只要掌握了其主要观点,其它说明与例证即可作为辅助材料了。这样不仅可减少记忆负担,也利于抓住材料的精髓。常用的纲要法有主题纲要法和图解纲要法。主题纲要法是指运用一些词语来表现文章结构的纲要方法。主题纲要法又分记叙文主题纲要法、议论文主题纲要法和说明文主题纲要法。①记叙文主题纲要法记叙文的特点是对事件进行描述。不管什么样的记叙文,都应包括6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学习记叙文时,可以依据如下纲要框架来进行概括、理解和记忆。下面是记叙文主题纲要结构(见图3-2):┌主题(作者的写作目的)│┌人物│事件的背景┤时间│└地点记叙文主题纲要结构┤┌事件起因│情节┤│└事件发展过程│结局└线索图3-2记叙文主题纲要结构上面的纲要就象事先安排好的“座位”,在阅读时,要请课文中的要点“对号入座”。对照上面的纲要来学习记叙文,就能保证我们把握住记叙文的框架结构和主要脉络,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然,具体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得细一些。比如说,时间有按先后顺序安排的,也有先呈现事件结局采用倒叙的;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区别;整个情节中还包括一些小情节,每个小情节都有起因、经过、结果。要坚持使用这种方法去学习记叙文,并注意比较不同的文章的纲要的不同之处,逐步整理归纳出各221种不同的类型的记叙文的纲要特点。同时要注意“复习”这个提纲,充分利用这个提纲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②议论文主题纲要法议论文的结构包括三部分: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提出主张、看法和表示的态度。在一篇议论文里,如果有几个论点,那么这些论点之间必然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不过文中的若干论点都应围绕一个中心,它就是中心论点。论据,是用来证明作者自己观点正确的根据。论据主要有这样几种:①已被证明了的科学原理和规律。②能揭露事物本质的典型事实。③世人公认的观点或标准。论证就是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过程,也就是安排和使用论据来证实论点的过程。论证分证明和反驳两类。证明是根据事实和理论来阐明自己的论点为什么正确;反驳是论证某一论点的虚假或错误。议论文的主题纲要框架如下(见图3-3):┌中心论点论点┤┌1.└分论点┤2.│└3……│┌科学原理、规律│论据┤事实│└世人公认的观点和标准│┌1依事实作判断议论文主题纲要结构┤│2依事实由因推果或││由果溯因││3归纳具体事物得到││一般结论│┌证明│4根据一般规律推断│││个别事物│││5互相比较得出结论└论证┤└6对事物分析得出结论│┌反驳论点└反驳┤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图3-3议论文主题纲要结构③说明文主题纲要法222说明文是阐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文章。我们学习的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物理、化学等课本中的文章多属于这一类。为了更好地掌握制作说明文纲要的技巧,我们首先要了解在说明文中的知识要点之间的关系究竟有哪些类型,就是说,要了解说明文的文章或段落的结构类型有哪些。说明文的文章或段落的结构可以分为五种:概括、因果、比较、划分、细节描述。A.概括结构。如果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是属于“概括”这一种结构的话,那么它会有一个概括性的句子或段落,用以阐述一个抽象知识(定义、原理、法则、观点等等),其它的句子或段落都是为它服务的:或者是进一步解释它、阐述它,或者用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下面一个段落就是由概括句、进一步解释、举例说明这三部分构成的。肌体反应性是机体对体外状况作出反应的能力。机体能对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这样的刺激可能是光线、温度、水、声音、化学物质或任何对生命的威胁。机体的反应是对外部环境的一种积极适应的表现。例如,植物有生长反应:根扎向水源,枝干不平衡地生长并弯向光源,这些都是反应性的表现。学习这样段落的主要目标是:记住新术语(反应性)及其定义(肌体对体外状况作出反应能力)和有关特征(积极适应的表现),并通过概括句之后的进一步解释的举例来加深理解,因此核心是概括句。概括句应处于纲要的主体地位,完整地保留。其余的句子只要在纲要中“提示”一下即可。这一段可编制如下纲要(见图3-4):┌概括句:反应性是指肌体对体外状况作出反应能力。│┌肌体都有这种能力│进一步解释┤外部刺激很多:光、温度、水……│└特点:是适应环境的表现。└举例说明:植物生长反应(向水性、向光性)图3-4概括结构纲要B.因果结构。因果结构主要阐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因果规律性。因果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阐述──因果关系的阐述;二是推理──运用因果必然性推导出新的知识;三是问题解决──提出一个问题并通过问题原因的分析去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因果结构的文章或段落,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及这种因果关系的应用价值。所以,原因和结果,问题和解决办法处于纲要的核心地位。对于推理形式的因果结构(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的教材中的从已有的定理中推理出新的定理),编制纲要时主要抓住推论结果及其应用价值。对于问题解决形式的因果结构,主要抓住问题分析和解决措施这两点。一般可按下述结223构框架来编写纲要(见图3-5):┌问题表现出的现象┌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的影响、危害│└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和分析│┌理论方案└解决措施┤└具体措施图3-5因果结构纲要C.比较结构。有些文章或段落要对事物进行比较或比喻。比较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熟悉的不相似事物之间的比较,这叫异中求同,主要目的在于归纳出事物的本质上的共同特点。二是熟悉的相似事物之间的比较,这叫同中求异,主要目的在于区分出同类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防止混淆。三是熟悉事物与生疏事物之间的比较,这叫巧用比喻,主要目的在于认识新事物。不管属于哪种形式的比较,在编制纲要时,都要突出上述的“主要目的”。在比较的顺序上,有三种安排(见图3-6):1.顺序比较2.交叉比较(1)3.交叉比较(2)甲事┌第一方面甲┌1.物的┤第二方面第一方面{乙│2.描写│第三方面甲甲乙相似点┤3.└……第二方面{乙└4乙事┌第一方面甲物的┤第二方面第三方面{乙┌1.描写│第三方面│2.└……甲乙不同点┤3.└4图3-6比较结构纲要结合三种顺序看下面例文:穴兔和野兔并不都是啮齿动物,虽然它们形状十分相似。穴兔(俗称家兔)原产于南欧,后来被传送到世界各地进行饲养。人们常养兔作为玩赏动物。穴兔生活在洞穴里,初生幼兔没有毛,眼睛还睁不开。野兔分布在世界各地,通常比穴兔大一些,脚和耳朵都要长一些,野兔奔跑迅速,从不掘洞。它们居住在草丛中的浅坑里。野幼兔出生时眼睛是睁着的,全身224有毛。很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同中求异的比较,写纲要时应突出它们的不同之外。而且,这是一种顺序式比较,可以写出如下纲要(见图3-7):┌产地:原产南欧,后传到世界各地洞穴内┌穴兔(家兔)┤居住场所{家庭饲养场所│└初生幼兔无毛,眼未睁│┌产地:世界各地。└野兔┤身体比穴兔大,脚、耳更长│居住场所:草丛中的浅坑里,从不掘洞└初生幼兔睁眼,全身有毛图3-7顺序式结构纲要D.划分结构。有些文章或段落要对事物进行划分。划分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顺序,即对阶段的划分,主要目的是说明事物发展的过程,或工作的程序等。二是列举,即对成份的划分,主要目的是说明一个整体可以包含许多不同部分,或一个事物可以具备许多特点,或一个事件可以包含许多因素;三是分类,即类型的划分,主要目的是说明事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类别。下面这个段落,包含了三种划分。云是由大气中水汽凝结而成的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体。地面上的水,通过蒸发、升华,由液态、固态变为气态,水汽在空气中聚集和凝结,生成了云。云可分为高积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等类。云的多少、分布和演变,反映了当时气流的运动、稳定程度等,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依据“划分”的主要目的,在编写纲要时主要抓住所划分出来的阶段、成分、种类。下面是它的纲要(见图3-8):云的成份:水滴或(和)冰晶(悬浮体)┌地上的水→蒸发┐云的形成┤├→水汽→聚集、凝结→成云└地上的冰→升华┘云的种类:高积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等等。影响:与天气密切相关。图3-8划分结构纲要225⑵图解纲要法图解纲要法是运用图示或连线、箭头等手段表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方法。例如,战国时期著名的“围魏救赵”故事,说的是魏国发兵攻打赵国,赵国都城被围,派人向齐国求援,齐国发兵求援。但齐军接受了军师孙膑的建议,不是直接赶到赵国与魏国作战,而是趁魏军主力攻打赵国,国内空虚,直奔魏国都城。魏军得悉,赶紧撤兵救援,而齐军早已在魏军增援途中设伏,以逸待劳,魏军被埋伏的齐兵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运用图解法,该故事的主要脉络线索可概括如下(见图3-9):①攻打②┄┄┄┄┄┄┄┄┄┄③⑤设④回撤②攻打伏求援图3-9“围魏求赵”故事图解纲要图解纲要法的特点是形象、直观、且概括性强,有利于我们一目了然地把握知识之间的复杂关系或内在联系。由上可见,图解纲要法适用面广,既适合文科也适合理科;适用对象宽,可供不同年龄学生使用,特别是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