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自考政治经济学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P47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P49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50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研究学研究的出发点P5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原因: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2、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一切社会活动。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支出。主要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主要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上述三个基本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的能动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过程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系统P52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也就表现为在生产活动中人与人发生社会关系的过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P53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物资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更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产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具体表现为: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革命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为: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时,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则阻碍生活参里的发展。经济基础—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构成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表现为: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能够保护和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而旧的上层建筑则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或延缓旧的经济基础的瓦解,阻碍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一、经济规律的客观性P54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规律。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二、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P54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2、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3、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在经济规律的三种不同类型中,共有经济规律体现人类社会或某几个社会之间经济关系上的本质联系,特别经济规律则把不同社会的生产关系从本质上区分开来,从而社会发展过程也就被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历史阶段。三、经济规律体系和基本经济规律P55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唯物辩证法P55唯物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强调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的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出发,透过各种经济现象揭示出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二、抽象法P56抽象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它是运用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排除各种外在的、非本质的联系,抽取某种共同的、本质的联系,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的方法。政治经济学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存在的利润、利息、地租等形式中,抽取出反映它们本质的东西,即剩余价值,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抽象法包括:研究方法、叙述方法。研究方法是叙述方法的基础。抽象法的运用过程主要有:1、通过事务的错综复杂现象,撇开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抽象出特定的研究对象。2、对抽象出的特定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即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揭示出经济过程发展变化的最本质的东西。三、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P57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逻辑方法—是指思维推理方法,亦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经济范畴,以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只能是大体一致。当思维的逻辑进程与历史进程不一致时,历史进程必须服从于思维的逻辑进程。政治经济学研究还经常采用归纳和演绎法、中介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等。第五节政治经济学的特征及学习意义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段性与科学性的统一P58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指这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制度性、社会性与历史性的统一1、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综合。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其出发点绝对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一定历史条件所规定的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也就是说,2政治经济学具有社会性。3、政治经济学既具有制度性、社会性,同时又具有历史性。因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总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相适应。三、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意义P591、学习政治经济学是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2、学习政治经济学是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3、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第一篇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第一节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及规律一、社会基本矛盾与经济制度变革63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构成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规定者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二、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64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第二节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势。其中,自然经济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则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68自然经济—也叫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组织具体表现为原始村社、奴隶主庄园、封建主庄园和生产者家庭等形式。自然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1、自然经济是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2、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3、自然经济是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69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发展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这些经济条件主要有: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最初的社会分工生产与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简单商品经济产生与原始社会后期,是自给自足经济的一种补充。发达阶段的商品经济始于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究竟采取何种经济形式,不是由某种社会形态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的。商品经济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具有以下经济特征:1、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交换经济3、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第三节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一、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73合理配置社会经济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资源配置—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经济资源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保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地发展,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二、市场配置方式和计划配置方式73一般来说,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经济资源配置主要是由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即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作用于经济活动来实现的。计划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政府直觉地运用计划指标、经济3杠杆和经济政策作用于经济活动来实现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主要区别:前者是通过市场机制间接地分配社会经济资源,后者是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或规划直接分配社会经济资源。市场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市场经济又是与商品经济相区别的范畴:1、市场经济是从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合理且有效配置的角度,表明市场或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或决定性作用,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范畴是计划经济。2、商品经济则是从社会成员之间劳动联系与劳动交换关系的角度,表明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个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换,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范畴是自然经济。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是按照市场价格波动显示的产品稀缺度,引导各个微观经济主体将资本从市场价格低的部门移到时候市场价格高的部门,自发地形成社会资源的流动。市场配置的长处主要表现在:P761、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引导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把社会资源配置到效率较高的环节中去。2、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实行优胜劣汰,给微观经济主体以压力和动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开拓进取的活力市场配置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容易造成经济总量的失衡2、市场规律的作用会引起贫富差距的扩大,3、市场对于解决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问题显得无能为力计划配置方式—主要是国家通过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指导和调控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觉地实现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计划配置的长处主要表现为:1、国家从经济运行的长远和全局出发,对经济总量进行控制,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运行2、国家通过经济预测,拟定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制定社会经发展战略,对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3、国家通过调节社会收入分配,规范经济主体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证社会公正,推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计划配置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计划难以准确把握种类繁多、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难以从消费品需求推算出生产品需求,进而推算出资源需求,对及时调节个量资源配置力所不及,容易产生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脱节2、计划难以协调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难以消除整体经济利益与企业经济利益的冲突,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容易受到损害,结果导致企业因缺乏足够的动力而使技术进步缓慢和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在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手段发挥作用的优势是在宏观经济领域,对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更为有效。第四节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一、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77社会经济制度—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规定了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形态中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型的概括。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二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