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安徽历史答案详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安徽文综历史真题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解题时紧扣“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反映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崛起且受到重用,故选A。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解析】由“推举六名孝廉”可知是汉朝的察举制,“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了其的一些弊端,为此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也因其被“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由此可知政府裁决的原因是“偷税”,综合分析可知才来哦反映的是政府重视商税收入,A符合题意,故选A。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B【解析】关键信息,即“拿破仑三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拿破仑三世其生于1808年4月20日,卒于1873年1月9日,且由于“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是《北京条约》,故选B。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即1941年,正好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时候,又据“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答案】C【解析】题干中“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是解题的关键,突出了社会各阶层,且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可得出应是《共同纲领》。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益得以恢复后,美国代表发表的感叹,“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突出了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据此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19.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的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持续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答案】B【解析】由“这样的持续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体现了应当对极权政治提前预防,B符合题意,故选B。20.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以地图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地图中的“德意志”“英国”“日内瓦”“瑞典”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与宗教改革相关,B符合题意,故选B。21.“在对自由权、参与权、反抗权的一片欢呼声中,得到《人权宣言》认可的人民大众似乎忘却了宣言制定者一再强调的依法行事的原则;而失却这一‘羁绊’,自由也就将如脱缰的野马而狂奔不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宣言制定者脱离民众B.《人权宣言》引发社会大革命C.法治比自由更加重要D.绝对自由违背了《人权宣言》【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由“一再强调的依法行事的原则”“而失却这一‘羁绊’,自由也就将如脱缰的野马而狂奔不止”等信息可得出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绝对自由是违背《人权宣言》的,D符合题意,故选D。22.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A.史学即史料学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治史所以明变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材料中“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强调了历史需要变,否则就失去了历史的真谛,为此可知与“治史所以明变”相近,C符合题意,故选C。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顾炎武1613-168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陈独秀1879-1942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12分)(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14分)【答案】36.26分(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收其他文明。37.(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大的剥削者。表2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表2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年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1600年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742年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年斯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材料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材料三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危害自己,更要殃及全人类。——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12分)(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12分)37.(30分)(1)答案示例:1588年,英国击败葡萄牙“无敌舰队”。理由: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有利于其海外扩张;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理由: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答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832年议会改革也可以)(2)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和控制西欧国家。(3)不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和不平等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美国:利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谈判协商,在二战后的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启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世界经济日益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因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