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课后达标必修4第2单元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1.2013年5月17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何祖华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在植物抗病性研究中,发现拟南芥内源小分子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降低。更有意思的是,温度引起的PTGS解除在接下来的22℃种植后代中也能观察到,即表现出后代记忆的效应。植物后代记忆的效应进一步证明了()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科学实验发现植物具有后代记忆的效应,证明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①正确。这种记忆效应是在外部温度变化时而出现的,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正确。材料强调植物的反应方式,②不符合题意。③否定了矛盾的特殊性,观点错误。2.“镜像自我”理论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这一理论充分说明()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解析:选A。“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干肢不符。3.长期以来,伊朗与美国在有关提炼浓缩铀方面分歧严重。伊朗坚持认为自1970年起生效执行的《国际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确保了各国有提炼浓缩铀的权利。而美国则强调《国际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认这一权利,因而认为所谓的浓缩铀权利并不存在。伊朗与美国在有关提炼浓缩铀方面的分歧说明()A.离开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不同人对同一事物认识一定不同D.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解析:选B。伊朗与美国在有关提炼浓缩铀方面分歧严重,体现了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即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项符合题意。4.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的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的环保意识;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微一笑的真情互助;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生命,这些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这可以证明()①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物质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④物质世界的长期存在需要意识的支撑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汽车社会需要相应的汽车道德来规范,这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①正确;没有汽车时代的到来,就没有汽车道德的产生,说明了②③;④观点错误。5.“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这几句诗说明()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型实现诗歌的创作B.正确的意识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诗人的实践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D.意识活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解析:选D。作者用笙箫的响声、夏虫的沉默表达自己的离情别绪,体现了意识活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故答案选D。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项错误。B、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2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解析:选B。材料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自己心理体验的影响,即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②正确。认识对象是客观事物,不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③错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④错误。7.2013年11月27日,中科院宣布,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学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证实盐碱土对二氧化碳的真实吸收,为破解“碳黑洞”问题提供了新证据。这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解析:选A。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学家团队首次证实盐碱土对二氧化碳的真实吸收,说明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即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干肢不符。8.2013年11月27日,日本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破译了人工栽培草莓的基因组,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更好看好吃并能抵抗虫害的新品种草莓。这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人类能够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D。日本研究人员破译了人工栽培草莓的基因组,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③符合题意。“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更好看好吃并能抵抗虫害的新品种草莓”,说明人类能够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④符合题意。①②不合题意。9.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接近林冠层,人们对森林林冠的了解甚少。近年来,林冠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全球变化、林冠附生生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到森林生态学、气候学、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这说明()①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④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随意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C。“近年来,林冠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全球变化、林冠附生生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而引起多领域学者关注,一方面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③符合题意。①不合题意。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④错误。10.右面漫画表明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解析:选C。漫画反映了先进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C项符合题意。11.科学家经过实验证明,人在生气发怒时,体内产生大量毒素,其毒性与蛇毒相当。3从现代科学角度观察,70%~90%的人得病都是因为精神过度紧张。这说明()A.意识有时能决定物质B.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机能C.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D.意识能调控人体的生理活动解析:选D。“70%~90%的人得病都是因为精神过度紧张”,说明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答案选D。A项观点错误,B、C两项不合题意,均应舍去。12.2013年11月29日至30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湖北调研时强调,深化农村改革,把握改革的节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先行、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一要求体现的方法论原则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工作方法C.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D.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解析:选A。注意本题的辩证唯物论角度,“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等,都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不合题目知识限定。D项干肢不符。二、非选择题13.2013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动员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严谨生动地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要深入领会全会精神,真正做到了然于胸、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二要准确把握基调导向,确保宣讲全面、准确、权威。三要回应干部群众关切。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举措,重点阐释解读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和惠民政策,把中央的精神讲透彻,把对群众的利益安排说充分,帮助人们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四要增强宣讲实际效果。要多运用生动事例、翔实数据,多采取面对面互动交流的方式,多讲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努力出新出彩、打动人心,切实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结合材料,说明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应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内容,然后据此审读材料,找出各自对应的有效信息,再瞄准问题指向,观点统率材料具体分析说明即可。答案:(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定要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基调导向,回应干部群众关切,帮助人们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和认同。(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准确把握基调导向,回应干部群众关切,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举措,重点阐释解读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和惠民政策。(3)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努力出新出彩、打动人心,切实增强吸引力感染力。(4)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准确把握基调导向,全面、准确、权威地贯彻全会精神,以充分发挥会议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作用。(5)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增强宣讲实际效果,努力出新出彩、打动人心。14.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雾霾天气。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中国政府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探求它的成因和本质,梳理其内在机理,才能因势利导、有效解决。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破解环境难题,治理空气污染就是要打破这一瓶颈的制约。李克强总理表示,空气污染治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如何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实现有所作为。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是物质的、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一切从实际出发,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紧扣题目知识限定及材料所反4映的问题,分析思考问题答案。答案:(1)自然界是物质的,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治理空气污染,必须深入探究它的成因和本质,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切断污染源头,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空气污染问题的积累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探究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治理工作的开展。(3)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政府应该从分析国情出发,认识到治理空气污染的制约因素是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并着力打破这一瓶颈。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