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政治热点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依法治国【热点背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热点分析】一.经济生活角度1.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经济生活实施宏观调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创造平等竞争的法治环境,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2.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引导,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反腐制度化将有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政治生活角度1、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公民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依法治国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当家做主。4、我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5、有利于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行政效率,防止腐败。6、有利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维护群众的利益。7、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这一点)。8、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9、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文化生活角度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坚持依法治国将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其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发展。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坚持依法治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3、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健康发展。4、有利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5、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生活与哲学角度1.意识具能动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2.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法制”到“法治”,再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3.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把握上升到新的高度。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次确定依法治国,体现我们党对新时代条件下的时代问题的敏锐把握。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具体题型分析选择题: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推进“依法治国”反映①依法治国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②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全会指出: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全会确认了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这一处分表明A.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具有专政职能C.我国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D.中国共产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3、全会指出: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全会确认了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这一处分表明A.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具有专政职能C.我国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D.中国共产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4、此次中央全会还特别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软建设”。全会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重视法治文化建设是因为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影响人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3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全会指出: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从哲学上看符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④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6、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腐败高官被依法查处①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推动了公平正义,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③表明任何公民的一切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④表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7、作为政府部门,要“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是A.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民主国家的本质要求B.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C.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D.民主监督应该成为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8、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这是因为A.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B.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必须依法赔偿C.对人民负责,才能科学民主决策D.政府必须依法履行职责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A.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其领导核心地位C.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D.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这表明A.构建人为事物的联系要遵循客观规律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和无条件的C.联系构成运动,引起事物变化和发展D.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立法工作也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任务依然很重。据此回答11、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②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④要4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启示我们A.要把握适度原则,坐等时机B.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C.办事情应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应抓住时机不断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例110月23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此次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综合工程,并且包括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内的全过程。(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法律的制定上,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保障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中国共产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立法,坚持依法执政,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③人民政协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对立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④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参与立法决策,推进立法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一观点的辩证唯物主义依据。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意识。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引领和推动作用。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必须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先解决立法这一主要矛盾,坚持立法先行。例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5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结合材料,运用哲学有关原理,谈谈你对上述依法治国要求的理解。(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应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要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4)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不断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例3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首次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党要引领中国改革发展、化解当下社会复杂矛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乎改革全局,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族前途命运。(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性。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共产党自觉遵循治国规律的体现,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要引领中国改革发展、化解当下社会复杂矛盾,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③发展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乎改革全局,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族前途命运。中国共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