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生物备课组主备:刘萍审定:杨小玲2008/11/261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考纲要求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教学目的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A:知道)。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B:识记)。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B:识记)。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B:识记)。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B:识记)。重点、难点和疑点1.教学重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3)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2.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3.教学疑点(1)生物进化的实质(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板书】现代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现代生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理论物进化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简介理论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教学内容一、自然选择学说(一)主要内容有限生活条件→生存斗争过度繁殖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二)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沁阳市生物备课组主备:刘萍审定:杨小玲2008/11/262(三)局限性: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如何对遗传变异起作用不能科学地解释二、现代生物进化论(一)种群是进化的单位1.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2.基因库: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3.基因频率(1)概念:某个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频率(2)变动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遗传漂变、迁移等【例析】1.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C)A.18%、82%B.36%、64%C.57%、43%D.92%、8%(二)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常统称突变(2)突变频率的绝对值是很低的,但突变的相对数量却很大(3)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并不绝对,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4)突变和变异都是不定向的,所以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却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进化方向3.隔离导致物种形成(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2)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①概念:将一个种群分隔成许多小种群,使之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地理隔离:分布于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②种类而不能交配生殖隔离:种群间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变异11自然选择变异类型1→新种1生殖(3)形成:原种地理隔离隔离变异22自然选择变异类型2→新种2【例析】2.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D)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B.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沁阳市生物备课组主备:刘萍审定:杨小玲2008/11/263【针对训练】A.基础训练1.现代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种群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突变、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基因突变B.自然选择C.生殖隔离D.物种分化2.蒲公英的种子像“小伞”,苍耳的种子,果实上有刺,这属于()A.遗传和变异B.地理隔离C.生存斗争D.生物的适应性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符合达尔文学说的基本观点有()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是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A.abcB.bcdC.abdD.acd4.生物进化的内因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和变异D.适者生存5.“白雪公主”兔是一种重要的产毛兔,它的形成是()A.人类对其产生的有利于其生存的变异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D.人工对其产生的有利于人的需要的变异的选择5.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林。桦木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的演替表明()A.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B.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均有利于物种的延续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高等D.从结构上看,桦木比云杉高等6.在什么情况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A.只有在实验室条件下B.在物种适宜的生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只有在食物受到限制时D.只能在没有捕食者时7.多种海鱼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死亡率很高,因此发育为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的高产卵量的现象是()A.长期的遗传与变异的结果B.一种适应性C.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D.适应的相对性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④9.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作用,主要有利于下列何种情况的生物进化()A.幼小动物B.生物个体C.生物细胞D.生物物种10.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D.种群有利于种内互助,使物种保存下来(也存在种内斗争)1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沁阳市生物备课组主备:刘萍审定:杨小玲2008/11/264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蚜1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种群的个体间会相互影响B.一个种群是不同生物个体的总和C.种群内的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可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D.对一个种群有利的环境,可能对另一个种群不利13.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的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主要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生物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14.若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15.一个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突变B.自然选择C.隔离D.基因重组16.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A.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B.使种群间雌雄个体失去交配的机会C.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B.提高训练1.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②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③⑤2.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按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最好的解释是()A.农药浓度的增加使害虫抗药性也增加B.群体中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并不断繁殖C.这一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D.农药引起的害虫的抗药能力可在后代中不断积累而增加3.对于生物进化最有意义的变异是()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D.自然选择4.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5.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的曲线是()6.某种群中有2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基因型为Aa的为70%,aa个体为10%,基因沁阳市生物备课组主备:刘萍审定:杨小玲2008/11/265A和a频率分别是()A.55%、45%B.57%、43%C.38%、62%D.89%、11%7.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4.4%B.5.1%C.6.8%D.10.2%8.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下列生存机会最大的种群是()A.个体差异最小的种群B.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C.个体最大的种群D.个体最小的种群9.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气候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的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对这一事实作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10.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1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B.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而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C.体细胞产生的变异传递给后代的可能性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大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12.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和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都是种群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比例称基因频率D.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新物种形成13.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的把其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A.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B.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14.有一个老鼠种群,最初生活在一个地域,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和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生物的地域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种群地区没有,种群A进化的速率很可能是()A.最初比B慢B.最初比B快C.与B相同D.开始比B慢然后比B快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B.生物的进化是不定向的C.种群中生物个体的变异是不定向的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16.可食用香蕉是天然的三倍体植物,只有果实、种子退化。野生香蕉为二倍体植物,因有大量硬壳种子而无法食用。近年来有一种变异的真菌引起的香蕉叶斑病正在全球蔓延,即使大量喷洒杀菌农药也难以控制真菌的进一步蔓延。下列合理的说法是()A.可以对野生香蕉进行人工选择,能快速选育出可食用的抗病优良品种B.因食用香蕉是用块茎或芽繁殖的,所以其基因型、表现型完全相同,抗病能力很差C.食用香蕉个体间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环境因素引起的D.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香蕉幼苗,成熟后与野生香蕉杂交,有可能选育出抗病新品种C.能力训练1.某一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可能的原因()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子C.那个变异性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沁阳市生物备课组主备:刘萍审定:杨小玲2008/11/2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