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12016年南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礼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核心观念之一。所谓礼指的是周礼。周礼是周族从父系家长制时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包含了周人的习惯法和道德律。随着周人进入奴隶制社会,周礼中原始的平等民主因素逐渐淡化,而等级制的内容不断强化,但有一点是始终一贯的,即血缘关系的纽带不断,家族组织与社会政治组织合一。武王灭商之后,周成为“天下共主”。为了统治广大的黄河和淮河流域,周公对周礼进行一番改革并普遍推广,使中国社会在殷周之际发生巨大变化。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周天子在群子中立嫡长子,作为群弟的首领和王位继承人,在家族中是大宗,在政权组织中即为天子。而他的群弟在家族中是小宗,在政权组织中则被封为公侯。公侯的嫡长子在他这一支中又成为大宗,继承公侯之位,他的群弟则是小宗,被分封为卿士。由于大小宗的不同,所以形成从天子到公侯到卿士的不同等级,产生从上到下的统治关系和从下到上的臣属关系。在古希腊、罗马,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在中国则是把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由于存在血缘关系的纽带,上下左右的关系不光靠法律,尤其要靠道德来调整、维系。那个把法律、道德、礼仪、习惯等等集于一身的东西就是周礼。所以周礼不仅仅是周朝的礼仪,它代表西周以来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孔子是著名的周礼专家。他把夏商周三代之礼进行比较,以为周礼最完备、最有文采。在他看来,礼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没有礼就不能分辨君臣上下长幼的地位,不能区别父子兄弟婚姻等的亲疏远近。礼有两个重要原则,其一为尊尊,就是把人区别分为许多等级,并保持低贱者对尊贵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2者的尊崇,承认贵族的特权。尊尊首先是尊君。孔子主张按礼的规定侍奉君主,能为君主献身。齐国陈恒杀君夺权,孔子主张派兵讨伐。其实齐君的腐败无能,孔子并非不知道,但他认为君主再坏,臣子也不能推翻或杀掉他,臣的义务就是服从君主。礼的另一重要原则是亲亲,即对亲族的爱,它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过孔子强调的是子对父母的孝顺和弟对兄长的恭敬。根据亲亲原则,家族利益至上,亲人犯了国法应该隐瞒而不是检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怎么能把隐瞒过错叫直率呢?因为它维护了家族的利益。尊尊是等级制和君主制原则,亲亲是宗法制原则。为维护它们,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名是指周礼规定了的人的身份地位,正名即是用一个人的名分所规定的义务去要求他,使他的言行与名分相符。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以君臣父子之名,正君臣父子之实的意思。不过正名也主要是针对下面的僭越行为的,对君主的违礼往往含糊过去。(摘编自阎韬《孔子与儒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指周礼,包含了周人的习惯法和道德律,既是周朝的礼仪,也是宗法等级制度,又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观念之一,其中尊尊和亲亲是礼的两个重要原则。B.父系家长制时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周礼,进入奴隶制社会后,不断强化了等级制的内容,而淡化了其原始的平等民主因素。周代推行的宗法制就体现了这一特点。C.武王灭商之后,为了保护大宗的利益,周公对周礼进行了一番积极改革并加以普遍推广,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效地统治了广大的黄河和淮河流域。D.周礼汇集法律、道德、礼仪、习惯等诸多内容,代表了西周以来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它不仅靠法律,更靠道德调整和维系上下之间的统治关系和臣属关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古希腊、罗马建立起的那些纯粹的地域国家里,家族组织被打破,始终一贯的血缘关系的纽带不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靠法律来调整、维系。B.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周天子的嫡长子是家族中的大宗,地位高,可以继承王位;而被封为公侯的群弟的嫡长子又是小宗中的大宗,可以继承公侯之位。C.大小宗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等级,产生统治关系和臣属关系。孔子认为,有了礼,才能分辨君臣上下长幼的地位,才能区别父子兄弟婚姻等的亲疏远近。D.尽管孔子也知道齐君腐败无能,但他之所以反对陈恒杀君夺权,而主张派兵讨伐陈恒,是因为他认为,臣子应该尽服从君主的义务,不能推翻或杀掉君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礼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作为周礼专家,他研究比较了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得出周礼最完备、最有文采的结论。B.鲁国大夫季氏在家中僭用天子规格的舞蹈,孔子无法忍受;而鲁国国君严重违反周礼,娶同姓女子为妻,孔子却说其“知礼”,这体现了他尊崇君主的尊尊原则。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3C.在孔子看来,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应该秉持亲亲的原则;如果亲人犯了国法,不仅不应该检举,反而应该隐瞒亲人的过错,这是出于对家族利益至上的考量。D.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就是要通过规定臣子对君王、子女对父母的义务,以维护周礼中的等级制、君主制和宗法制的原则,起到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冯绲字鸿卿,巴郡宕渠人也,少学《春秋..》、《司马兵法》。家富好施,赈赴穷急,为州里所归爱。初举孝廉..,七迁为广汉属国都尉,征拜御史中丞。顺帝末,以绲持节督扬州诸郡军事,与中郎将滕抚击破群贼,迁陇西太守。后鲜卑寇边,以绲为辽东太守,晓喻降服,虏皆弭散。征拜京兆尹,转司隶校尉,所在立威刑。迁廷尉、太常。时长沙蛮寇益阳,屯聚积久,至延熹五年,众转盛,而零陵蛮贼复反应之,合二万余人,攻烧城郭,杀伤长吏。又武陵蛮夷悉反,寇掠江陵间,荆州刺史刘度、南郡太守李肃并奔走荆南,皆没。于是拜绲为车骑将军,将兵十余万讨之。时天下饥馑,帑藏虚尽,每出征伐,常减公卿俸禄,假王侯租赋,前后所遣将帅,宦官辄陷以折耗军资,往往抵罪。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尚书朱穆奏绲以财自嫌,失大臣之节。有诏勿劾。绲军至长沙,贼闻,悉诣营道乞降。进击武陵蛮夷,斩首四千余级,受降十余万人,荆州平定。诏书赐钱一亿,固让不受。振旅还京师,推功于从事中郎应奉,荐以为司隶校尉,而上书乞骸骨...,朝廷不许。监军使者张敞承宦官旨,奏绲将傅婢二人戎服自随,又辄于江陵刻石..纪功,请下吏案理。尚书令黄俊奏议,以为罪无正法,不合致纠。会长沙贼复起,攻桂阳、武陵,绲以军还盗贼复发,策免。顷之,拜将作大匠,转河南尹。上言“旧典,中官子弟不得为牧人职”,帝不纳。后拜屯骑校尉,复为廷尉,卒于官。(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二十八》)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B.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C.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D.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是孔子编写的断代史;语言暗含褒贬,后人称之“春秋笔法”“微言大义”。B.孝廉,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度的科目。C.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为古代官吏自请退职之说。D.刻石,典出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之事。也称“燕然勒石”。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绲熟悉兵法,破贼有方。他年少时就学习《司马兵法》,统领扬州诸郡军事时,与中郎将滕抚一道击破群贼;还平定了长沙、武陵等地的叛军。B.冯绲领兵打仗,心存顾忌。当时宦官们常常以折损浪费军资来诬陷将帅,冯绲上书皇帝,希望能请派中常侍一人监督军中财物费用,以避免嫌疑。C.冯绲战功卓著,招人嫌忌。他收降长沙、武陵的叛军,平定荆州,天子下诏赐钱一亿;监军使者张敞和宦官一起上书诬陷他,请求将他交付官吏审理。D.冯绲不居功,有思退之心。平叛之后,他把功劳推给从事中郎应奉。立下战功后,曾上书请退;朝廷任命他为河南太守时,又以旧典为由,推辞就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后鲜卑寇边,以绲为辽东太守,晓喻降服,虏皆弭散。(2)会长沙贼复起,攻桂阳、武陵,绲以军还盗贼复发,策免。(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王昌龄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②。一宿阻良会,清风徒满川。【注】①潞府: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客亭:旅馆。崔凤童:作者新结识的友人。②依然:形容思念依恋。8.与诗的首联相比,颔联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9.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商隐《无题》中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备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的两句是“,”。(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两句,描写山中早晚景色的变化,各尽其妙又互为照应。(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两句,表明精神上的富足,可以战胜物质上的贫乏。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5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两个人的火车站阿成山坳站是一个小站,这些年来总是他们父子两个在小站上值班。没有人愿意到这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小站来工作,有人甚至认为到这个深山沟里的小站工作等同于流放。的确,这里的冬天像寒冷的西伯利亚一样,占去了大半年的时间。在儿子的印象中,父亲对深夜驶过的那列客车相当看重。那是一列每三天才从小站这里快速通过,开住南方的旅客列车。即便是到了儿子值班的日子,父亲也一准会整装出来,迎送这列客车。他真搞不懂,父亲为什么对这列客车情有独钟。一日,儿子忍不住问父亲,那列去南方的车从没在咱们这个小站停过吗?父亲说,二十多年前,那几天夜里下大暴雨,临时停过一次……小赵从十八岁上岗以来,从未离开过这个小站,但也从未消逝去城里看一看的梦想。是后来发生一件事改变了小赵循规蹈矩的生活。那是个冬天。山外沿线发生雪崩,那列途经这里去南方的旅客列车被困停在了小站上。列车停下以后,从车厢上下来一个穿着铁路制服的姑娘。她看见小赵在注视着她,便笑着冲小赵摆摆手。小赵完全被她的清秀美丽的容貌惊呆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小赵接到了发车的命令,紧接着那个穿着铁路制服的姑娘也上了车。客车缓缓地启动了,小赵清晰地看到那位穿铁路制服的姑娘正站在车门那儿向他敬礼。火车驶去了,渐渐消失在夜的风雪之中。小赵突然觉得这个穿制服的姑娘很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后来他终于想起来了,他曾在父母唯一的那张合影上见到过她。照片里的妈妈也穿着铁路制服。小赵在心里惊叹道,啊,她和妈妈太像啦……从此,每当这列客车将要行驶来的时候,小赵就提前提着信号灯等在站台上,父亲看到后并没说什么,只是独自回到小站的屋子里,驼着背站在窗户前叭达叭达吸着旱烟。多少年来,父亲曾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