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必修二会考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必修2《遗传与进化》复习提纲1.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b)减数分裂概念存在: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时间:在(原始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过程: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裂2)次结果:分裂产生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b)、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即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四分体时期此时还有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染色体的对应片段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并列地排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每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拉向细胞的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以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并拉向两极项目DNA染色体染色单体间期2a→4a2N0→4n减一前期4a2N4n中期4a2N4n后期4a2N4n末期4a→2a2N→N4n→2n减二前期2aN2n中期2aN2n2后期2aN→2N2n→0末期2a→a2N→N0减数分裂过程产生配子的类型:同源染色体对数子代细胞种类122438n2n3.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区别(b)精子卵细胞场所睾丸卵巢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变形期具有无结果(细胞种类数目)产生4个精子产生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4.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b)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有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经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可见,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保持生物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性状稳定)都是十分重要的。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c)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3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c)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7.DNA的结构及特点(b)DNA分子的结构层次: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⑤DNA的双螺旋结构: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8.基因的概念(b)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9.基因与DNA,染色体和遗传信息的关系:(b)遗传信息:基因的特定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一个DNA分子形成(1)个染色体,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所以说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由于基因的(特定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10.DNA的复制(b)①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4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③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④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⑤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⑧准确复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双螺旋结构;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分子基础: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模板);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无误)。结果:一个DNA分子形成了(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子代DNA分子数=(2n)(n=复制次数)子代DNA分子去向:经(有丝)分裂传递给新形成的(体)细胞;经(减数)分裂进入(有性生殖)细胞,再通过(受精)作用传递给后代。1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项目转录翻译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前间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前间期场所细胞核细胞质中核糖体模板解旋后的DNA的任一条链信使RNA原料游离核糖核苷酸酸游离的氨基酸原则碱基互补配对碱基互补配对密码子(遗传密码):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转运RNA(tRNA):它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都只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5特定的三个碱基配对。起始密码子:两个密码子AUG和GUG除了分别决定甲硫氨酸和撷氨酸外,还是翻译的起始信号。终止密码子:三个密码子UAA、UAG、UGA,它们并不决定任何氨基酸,但在蛋自质合成过程中,却是肽链增长的终止信号。12.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后发现,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为逆转录。1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b)①一些基因就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②一些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4.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c)名词解释::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11。纯合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12。杂合子: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14。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F1与显性亲本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15.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F1表现为双亲中间类型的现象。16.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的现象。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6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15。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c)常染色体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比较: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杂交实验P:表现型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P:表现型双显性性状与双隐性性状基因型均为纯合子基因型均为纯合子配子基因型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配子基因型双显性基因和双隐性基因F1:表现型显性性状F1:表现型双显性性状基因型杂合子基因型纯杂合子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显性基因:隐性基因=1:1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双显性基因:单显性:双隐性基因=1:1:1:1F2:表现型比例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F2:表现型比例双显性性状: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性性状=9:3:3:1基因型比例显性纯合:杂合子:隐性=1:2:1基因型略验证测交实验P:表现型F1与隐性亲本P:表现型F1与隐性亲本基因型杂合子与隐性基因基因型双显性基因与双隐性基因测交表现型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测交表现型双显性性状: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性性状比例1:1比例1:1:1:1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当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进行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也存在着自由组合.这样,也就形成了各有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且比例为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F2有四种表现型,比值为9:3:3:1.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性状的重组.16.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b)①育种方面:a、目的:获得某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