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律失常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节心律失常的ECG诊断一、心脏的电生理特性自律性:窦房结>房室交界>希氏束以下兴奋性: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传导性二、心律失常的分类:1.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2.频率正常范围60-100次/分。3.PR间期:0.12-0.20秒4.在同一导联P-P间距之差0.12秒一、正常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1.存在窦性P波,频率>100次/分。2.P-R间期、QRS间期及QT间期相应缩短,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降低。二、窦性心动过速1.存在窦性P波,频率<60次/分。2.15%的正常人可以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尤其是男性,另外,老年人及运动员心率可以相对较缓。三、窦性心动过缓1.存在窦性P波。2.同一导联上出现P-P间距之差或R-R间距之差>0.12S。四、窦性心律不齐1.存在窦性P波2.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且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3.窦性停搏后常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五、窦性停搏1.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HR<50∕分2.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3.在显著窦性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出现室上速、房扑、房颤——快慢综合征4.若病变同时累及房室交界区,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期前收缩: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过早搏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期前收缩的分型:1、异位起搏点部位不同2、异位起搏点数目不同3、发生频率不同4、期前收缩的规律性联律间期: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代偿间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的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长的间隙。期前收缩1、提前出现的QRS宽大畸形,QRS时间≥0.12S,T波方向多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其前无P波或无相关P波。2、有完全性代偿间歇。一、室性早搏1.提前出现的一个异位的P′波,其形态与正常的窦性P波不同,QRS波形态多为窦性。2.P′-R间期>0.12S。3.常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二、房性早搏1.提前出现的QRS-T波,形态与窦性QRS-T波基本相同。2.出现逆行P′波,可发生在QRS波之前(P′R间期0.12s)、之后(RP′间期0.20s)或与QRS波重叠。3.大多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三、交界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早搏室性早搏P’波P’,多直立形态异于窦P逆行P’(II、III、aVF倒,aVR直)多无相关P波,如有,必倒置P’-R间期正常,延长(干扰)P`-R0.12sR-P`0.20s——QRS波群室上性室上性宽大畸形T波正常正常与QRS主波相反代偿间歇不完全完全完全室性早搏心电图示例概念: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快速异位心律(期前收缩连续出现3次或以上)分类:室上性(房性和交界性)、室性阵发性(突发突止)、非阵发性(渐发渐止)异位性心动过速1.突发突止,P′波不易辨认,室率范围160-250次/分,节律规则。2.QRS波形态正常,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传导阻滞时可呈宽大QRS波。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异位起搏点来源于心房或交界区,但因P′波不易辨认,统称为室上速。1.突发突止,室率多在140-200次/分,节律可稍不齐。2.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S。3.可出现P波,但P-R无固定关系。二、室性心动过速三、非阵发性心动过速1、又称加速性自主心律,可发生在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心室。2、心电图主要表现为:渐发渐止,频率比逸搏心律快,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慢,交界性心律频率多为70~130次/分,室性心律频率多为60~100次/分。3、此类型心动过速的机制是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四、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一系列增宽变形的QRS波群,以每3—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概念:在正常的房室传导途径之外,存在附加的房室传导途径(旁路),心脏电活动经此通路提前到达心室,使其预先激动。预激综合征1.P-R0.12秒2.QRS波群宽大畸形,伴继发性ST-T改变3.QRS波群起始部见δ波4.P-J间期(P波开始至QRS波群结束J点)正常(0.26秒)心电图特点:逸搏和逸搏心律逸搏:当高位起搏点停搏或节律减慢(如病窦),或传导阻滞(窦房或房室阻滞),或其它原因造成的长间歇(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低位起搏点就会发出延迟及较低频率的激动称为逸搏。逸搏心律:连续三次以上逸搏。图示:箭头指房性搏动未下传,E指交界区逸搏交界性逸搏比正常P-P间期长的间歇后出现的:室上性QRS波及逆行性P’波频率40—60次\分。室性逸搏心律合并三度AVB比正常P-P间期长的间歇后出现的:室性QRS波,无相关P波,频率20—40次\分。室性逸搏扑动与颤动机制:为心肌的兴奋性增高,不应期缩短,同时伴有一定的传导障碍,形成环形激动及多发微折返。扑动较规则,颤动不规则。一、房扑(1)正常P波消失,代之规则的大锯齿状扑动波(F波),F波间无电位线,大小、形态、间隔一致。在Ⅱ、Ⅲ、AVF、V1导联中明显。(2)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350次/分。(3)大多不能完全下传,而以固定房室比例2∶1或4∶1下传,故心室律规则,QRS波形态多为室上性。(4)如果房室传导比例不恒定或出现文氏传导现象,心室律可以不规则。心房扑动心电图特点:二、房颤房颤发生机制(1)各导联正常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通常以V1导联最明显。(2)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3)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一般不增宽,但如果出现差异性传导,可出现宽大的QRS波。心房颤动心电图特点三、心室扑动和颤动心室扑动:形成机理:心室肌产生环形激动条件:心肌明显受损,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心室颤动:形成机理:心室出现多灶性局部兴奋是心脏停跳的征象室扑:正常P-QRS-T波消失,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达200-250次/分;室扑不能持久,很快恢复或转为室颤。室颤: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极不一致的低小波;频率为200-500次/分。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极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按照阻滞程度分类:1、一度传导阻滞(传导延缓)2、二度传导阻滞(部分激动传导中段)3、三度传导阻滞(传导完全中段)按照阻滞部位分类:窦房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定义:存在于窦房结和心房之间的传导阻滞。特点:常规心电图不能记录窦房结动作电位,只能通过分析P波的规律进行推断。分度:一度窦房传导阻滞(传导延缓):每一次窦房结的电活动都产生窦性P波,节律基本整齐。体表ECG无法诊断。三度窦房传导阻滞(传导完全中断):窦性P波消失,与持续窦性停搏无法鉴别。窦房传导阻滞二度窦房传导阻滞:I型:P-P间期逐步缩短,漏搏后突然延长,最长P-P小于2倍最短P-P。II型:规律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长P-P间期,长P-P间期与短P-P间期有倍数关系。心电图特点:PR间期固定延长,成人>0.20秒(老年人>0.22秒)无QRS波的脱漏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传导延缓)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传导中断)定义:部分P波后有QRS波脱落分类: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MorbizI型)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MorbizII型)心电图特点: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脱漏一个QRS群(周而复始的出现QRS群脱漏)。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连续出现2次以上的脱漏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P波与QRS波群无关(P波频率QRS频率,PP间隔与RR间隔各自规则)QRS波群(逸搏):①起搏点位于希氏束分叉以上,QRS波群形态正常,心室率40-60次/分。②起搏点位于希氏束之下,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心室率20-40次/分以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传导完全中断)室内传导阻滞(发生在希氏束以下)根据发生阻滞束支分类: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支传导阻滞根据阻滞程度:完全性传导阻滞(QRS时间≥0.12S)不完全性传导阻滞(QRS时间<0.12S)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1.QRS时间≥0.12s,V1导联R峰时间>0.05s2.V1、V2导联QRS呈M型,ST段压低,T波倒置3.Ⅰ、V5、V6导联S波宽而有切迹,时间≥0.04s4.aVR呈QR型,R波宽而有切迹左束支传导阻滞1.QRS波时间≥0.12s,V1、V2导联QRS呈rS型,S波深而宽2.Ⅰ、V5、V6导联R波宽或有切迹,V5、V6导联R峰时间>0.06s;3、继发ST-T改变左前分支传导阻滞QRS波群主向量朝向左上方1、心电轴左偏,≥45度较肯定;2、I、aVL导联呈qR,II、III、aVF导联QRS波群呈rS。左后分支传导阻滞QRS波群主向量朝向右下方心电轴右偏,>110度更可靠;III、aVF导联QRS波群qR,I、aVL导联rS。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