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6×4分)1.(2012·安徽理综,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A.19B.116C.481D.1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植物种群中感病植株(rr)开花前全部死亡,有繁殖能力的植株中,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12,基因型为R、r的配子比为3∶1,配子中R的基因频率为34,r的基因频率为14,故子一代中感病植株rr占14×14=116,B正确。答案B2.(2012·南昌一模)有人将两亲本植株杂交,获得的100颗种子种下去,结果为结红果叶上有短毛37株,结红果叶上无毛19株;结红果叶上有长毛18株,结黄果叶上有短毛13株,结黄果叶上有长毛7株,结黄果叶上无毛6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株亲本植株都是杂合体B.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红果短毛C.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黄果长毛D.就叶毛来说,无毛与长毛都是纯合体解析根据后代的表现型红果∶黄果≈3∶1,短毛∶无毛∶长毛=2∶1∶1,可确定亲本都为杂合体,亲本的表现型为红果短毛;就叶毛来说,短毛为杂合体,无毛和长毛为纯合体。答案C3.(2012·西安质检)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表现为无色。现有一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A.AaCCRrB.AACCRRC.AACcRRD.AaCcRR解析由①杂交后代A_C_R_占50%知该植株中A_C_有一对杂合;由②杂交后代A_C_R_占25%知该植株中A_C_R_有两对是杂合的;由③杂交后代A_C_R_占50%知该植株C_R_有一对杂合;由此可以推知,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CCRr。答案A4.(2012·南京四校联考)基因D、d和T、t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A.进行独立遗传的DDTT和ddtt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B.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C.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的类型,则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解析DDTT和ddtt杂交,F2中双显性个体为9份,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亲本基因型为Ddtt和ddTt,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也为1∶1∶1∶1;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枝条发育为植株的主要部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自花传粉,后代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D和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若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dd,可能是由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d的染色体同时进入同一个细胞,同时含有T(或t)的染色体丢失造成的,属于染色体变异。答案D5.玉米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合理密植可提高玉米的产量。最新研究表明玉米茎叶夹角是由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的,假如玉米茎叶夹角由A(a)、B(b)、C(c)三对基因控制,且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的茎叶夹角度数为x,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茎叶夹角度数减小y。不考虑环境因素,现要通过自交培育最适合密植的植株,则适合作亲本的植株中茎叶夹角最大为()。A.x-yB.x-2yC.x-3yD.x-4y解析该题有两个隐含信息:①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即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②最适合密植的应为茎叶夹角最小的植株。自交能得到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则亲本必须含有A、B、C三种显性基因,而含有三种显性基因的个体茎叶夹角最大为x-3y,即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答案C6.(2012·广东六校联考)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隐性)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A.2个,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B.1个,位于一条染色单体中C.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条染色单体中D.2个,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解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双亲是杂合子(Aa),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已经复制,白化病基因由一个变成两个,在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答案A二、双项选择题(2×6分)7.(2012·广东中山模拟)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3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D.以乙植株为材料,通过单倍体育种可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14解析高秆、矮秆和抗稻瘟病、易感稻瘟病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杂交结果高秆∶矮秆=3∶1,可知高秆双亲均为Dd,抗病∶易感病=1∶1,可知抗病亲本为Rr,易感病亲本rr,即甲为DdRr,乙为Ddrr,其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F1高秆个体中纯合子占13,由于甲中抗病基因为Rr,测交子代不会得到稳定遗传的RR个体。符合生产要求的性状为纯合矮秆抗病ddRR,乙为Ddrr,以乙植株为材料通过单倍体育种是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矮秆抗病性状的。答案AB8.(2012·广州一模,1)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荠菜和纯合的结卵圆形果实荠菜杂交,F1全部结三角形果实,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结卵圆形果实植株=15∶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对F1测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1B.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D.结卵圆形果实荠菜自交,子代植株全结卵圆形果实解析设性状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亲本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A_B_、A_bb、aaB_)∶卵圆形(aabb)=15∶1,这是9∶3∶3∶1的转化,仍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对F1测交,则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三角形(AaBb、Aabb、aaBb)∶卵圆形(aabb)=3∶1,A正确。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有三种,即AABB、AAbb和aaBB,故选项C错误。结卵圆形果实荠菜基因型为aabb,故让其自交,子代植株全结卵圆形果实,故选项D正确。答案AD三、非选择题(共64分)9.(2012·唐山一模)(12分)果皮色泽是柑橘果实外观的主要性状之一。现有三株柑橘,其果皮颜色分别为植株1黄色、植株2橙色、植株3红色。为探明柑橘果皮色泽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三株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并对子代果皮颜色进行了调查测定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实验甲:植株1自交→黄色实验乙:植株2自交→橙色∶黄色=3∶1实验丙:植株1×植株3→红色∶橙色∶黄色=1∶2∶1实验丁:植株2×植株3→红色∶橙色∶黄色=3∶4∶1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______可以判断出______色是隐性性状。(2)柑橘的果皮色泽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植株3的基因型是________,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3)植株2的基因型是________,橙色柑橘还有哪些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解析(1)据“无中生有为隐性”,由实验乙或丁判断黄色为隐性性状。(2)(3)根据实验丁判断,若果皮色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该实验的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初步推测最可能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植株1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实验乙,植株2自交后代橙色∶黄色(aabb)=3∶1,判断植株2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由此可知含有A或B基因能使果皮色泽表现为橙色;根据实验丙中,植株1(aabb)和植株3杂交后代有黄色植株,推测植株3的基因型为_a_b,而后代又有橙色植株,则植株3的基因中含有A或B,结合上述实验乙的推测过程,则植株3的基因型为AaBb,和植株1(aabb)杂交,后代才能出现1红色(AaBb)∶2橙色(1Aabb、1aaBb)∶1黄色(aabb);植株3(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红色(9A_B_)∶6橙色(3A_bb、3aaB_)∶1黄色(aabb);橙色柑橘的基因型除了Aabb和aaBb,还有AAbb和aaBB。答案(1)乙(或丁)黄(2)AaBb红色∶橙色∶黄色=9∶6∶1(3)Aabb或aaBbAAbb、aaBB10.(2012·福建名校模拟)(16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的问题。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是ZZ。北京鹌鹑种场孵化的一批雏鹌鹑中出现了一只罕见白羽雏鹌鹑,为研究鹌鹑的羽色遗传,为该白羽雌鹌鹑选配了若干粟羽雄鹌鹑,结果F1均为粟羽。F1鹌鹑多次相互交配,后代中均有白羽出现,出现的白羽鹌鹑都是雌性。通过F1的雄鹌鹑与亲本白羽雌鹌鹑杂交,先后得到4只白羽雄鹌鹑。(1)罕见白羽性状的出现是________的结果,该性状属于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2)若控制鹌鹑羽色的基因用D、d表示,F2中粟羽雌鹌鹑的基因型是________,F2中白羽雌鹌鹑的基因型是________,F2中粟羽雄鹌鹑的基因型是________。(3)F1的雄鹌鹑与亲本白羽雌鹌鹑杂交,得到白羽雄鹌鹑的几率为________。(4)若选择________羽的雄鹌鹑与________羽的雌鹌鹑杂交,就可通过体色直接判断出子代鹌鹑的性别。解析(1)根据题意,罕见白羽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由“为该白羽雌鹌鹑选配了若干粟羽雄鹌鹑,结果F1均为粟羽”,可知白羽性状为隐性性状。(2)通过分析可知,F2中粟羽雌鹌鹑、白羽雌鹌鹑、粟羽雄鹌鹑的基因型分别是ZDW、ZdW、ZDZD和ZDZd。(3)F1的雄鹌鹑(ZDZd)与亲本白羽雌鹌鹑(ZdW)杂交,得到白羽雄鹌鹑的几率为14。(4)白羽雄鹌鹑与粟羽雌鹌鹑杂交,后代中白羽个体全为雌性,粟羽个体全为雄性。答案(1)基因突变隐性(2)ZDWZdWZDZD和ZDZd(3)14(4)白粟11.(2012·四川理综,31Ⅱ)(20分)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1)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代雌果蝇能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②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5,无粉红眼出现。①T、t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②F2代雄果蝇中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③用带荧光标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