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姓名:学号:高考专题复习城市与交通本专题内容包第四部分,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及其变化;从考查内容上看,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化进程及特征、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及新老城区功能定位,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及其变化。从考查形式上看,题贴近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实际,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文字材料为背景命题。从考查能力上看,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突出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在2016年高考复习中,应重点注意:(1)进一步联系生产、生活实践,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探讨新城区建设及新老城区功能定位;(2)联系我国或其它国家或地区城市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3)注重城市化问题和城市各功能区合理规划之间的紧密联系,关注我国各类城市的发展状况等;(4)以某一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或以某一城市交通发展为命题背景,通过交通图判断交通网络及特点,并分析问题,提出措施。【聚焦考点突破核心】一、城市形态的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城市总体上的外部轮廓形状。二、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功能区的布局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形成形态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集聚成片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特征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布局原则或趋向[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交通最优原则(城市干道和环路的交会处)沿交通干线分布(对运输的要求较高)、向城市外缘迁移(降低成本、保护环境)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位于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地方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与高级住宅区常相背发展在布局城市工业区时,要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建设卫生防护带,以减小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应按照污染越轻、离市中心越近的原则布局;不同污染类型的企业在布局时,应遵循下表:污染类型典型企业布局原则大气污染水泥厂、发电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单一盛行风的下风向和季节性盛行风(如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垂直的郊外水污染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河流下游和远离水源地固体废弃物污染发电厂、钢铁厂远离居民区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距市中心远近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付租能力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小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区位市中心靠近市中心处远离市中心处区位选择原因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类型的关系。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2.除经济因素外,历史、社会、行政等因素也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四、城市化进程1.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五、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是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如下:(1)自然条件(2)资源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是决定性条件(4)科学技术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六、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3,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以港口为例)【单项选择题】半城市化是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右图表示2010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读图,完成以下问题。注: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1.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A.人口密度B.第二产业比重C.户籍政策D.城乡差异2.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有:①生活成本低②基础设施完善③环境优美④收入水平高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中国-缅甸油气管线,无论从其意义,还是建设施工难度,都堪称一项“超级工程”。读中国-缅甸油气管线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3.从难度上被称为“超级工程”的主要原因有:①从A到B段,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②从B到C,地形崎岖,山高谷深③从B到C,多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④从C到D,主要经过石灰岩地区,崩塌灾害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从意义上被称为“超级工程”的主要表现为:A.有利于我国从缅甸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B.摆脱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缩短海外进口石油的距离,节省运费C.有利于我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多渠道,保障能源安全D.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城市扩展强度指数是指某空间单元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土地利用扩展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数字越大,表示扩展越快。下图表示1986-2011年北京市各圈层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5.北京市城市建设:A.1991-1996年集中在三环路以内B.1996-2001年四环路内逐渐填满C.2001-2006年又是一个高峰时期D.2006年以后六环路以外建设迅速6.随着北京城市空间扩展:A.二环路内人口流动量迅速的减少B.居住区主要迁移到二环三环间C.中心商业区迁移到四环五环间D.五环六环间人口密度不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