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新版教材培训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本单元介绍提要:一、改编说明;二、单元结构与特点;三、单元发展目标: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四、单元教学难点与建议。一、改编说明1、为什么改:原教材《生物与环境(一)》、《生物与环境(二)》在学习内容、探究水平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现象。根据我们对科学教育发展的认识,以及对广大一线老师和教研员的建议,生物与环境单元需要整合,既可以让生物领域的内容更加协调,以加强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一、改编说明2、改什么?对原来的两个单元进行科学整合,将重复的内容进行处理。如“建立栖息地”和“建造生态瓶”,保留了其中的“建造生态瓶。删除原教材中比较难于操作的部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念。一、改编说明3、怎样改?将《生物与环境》建立在整套教材的结构体系中,既与前面的生物领域相衔接,也能承接后面六年级的《生物的多样性》在单元内部的结构上,保留了从“动手实验获取感知--做模拟实验收集事实--扩展研究认识自然界”这样一个发展的脉络来构建整个单元。二、单元结构和特点:单元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与科学。保留了原教材的成功典型案例:如种子发芽实验、建造生态瓶等活动。选取了一些经典的研究“生物与环境”的活动案例:如“蚯蚓对环境的选择”等,让探究活动既便于开展,也更能让学生认识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更加注重了对实验证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对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理解。单元外部结构植物的生长动物动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多样性新的生命植物生物与环境单元内部结构种子发芽实验一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种子发芽实验二种子发芽实验二做一个生态瓶蚯蚓的选择改变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种子发芽实验一植物与环境种子发芽实验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蚯蚓的选择动物与环境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与生物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建造生态瓶生物群落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改变生态瓶破坏生态平衡会造成的现象维护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个条件的破坏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和谐平衡的生态关系对生物的生存十分重要阳光水份土壤空气温度…….生物与环境-非生物环境:一种生物生物与环境--生物环境:多种植物粪便多种动物二氧化碳氧气制造躲藏吸收吸收吸收排出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生命世界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其它生物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健康生活生物与环境生理与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生活习惯进化现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遗传现象单元发展目标本单元属于生物世界,从科学知识的角度来看主要发展两个方面:一是对生命共同特征里的生物的基本需求进行研究认识;另一方面是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适应。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的基本需求本单元重点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对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行了重点研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通过对比实验认识生物的需求、建造模拟生态系统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讨论自然界的大生态系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科学概念: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等。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求。如光照强度、水分多少、食物种类等。科学概念: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如食物关系等。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科学探究认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操作制定计划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观察:提出问题:预测制定计划:实验操作:科学探究的具体发展目标:提出问题:问题来自学生自己的观察。P12这些小动物吃什么?它们有着什么样的食物关系?预测:P6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P17预测生态瓶里的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制定计划:P3写出实验计划。P7我们的研究计划P9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呢?P14先让我们来设计一个建造方案。生态瓶建造方案设计记录表第组成员:名称、种类、数量我们画的生态瓶草图生物条件非生物条件制作方法我们对生态瓶的观察计划第组成员:预测10天后的状况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活动分工实验、操作: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瓶改变生态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待自然珍爱生命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对社会的双重作用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欣赏自然美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用科学改善生活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坚持性重证据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像愿意合作交流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不迷信权威生态瓶---小生物的栖息地地球---人的栖息地生命世界是相互依存的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自然:对待自然:爱护生物生存的环境,自觉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如P20是人类的干扰活动引起了这块草原生态系统失衡呢?对待自然:珍爱生命:认识到爱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如P20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单元教学难点对比实验(1、2、3课)建造生态瓶(6课)确定一个研究条件。在实验中确保只有这个条件有变化而其他条件没有变化。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注意收集实验证据,用事实来说话。对比实验:建造生态瓶:重视建造生态瓶的准备工作。讨论建造方案要详细,为操作做准备。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注意持续的观察活动,收集实验证据。学生放入生态瓶中的各种类型的生产者,在维持生态系的平衡方面都起很重要的作用。植物和藻类从生态瓶的沉淀物中取得可溶解的营养物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小鱼提供食物和藏身处。为了在以后的学习中认识这些作用,学生需要仔细观察这些生物。不仅关注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还应该关注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如:植物多了生态瓶会发生什么变化?动物多了(品种、数量)生态瓶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还要预测生态瓶中还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学生预测它们可能会死亡,承认这确实可能发生。此外,要认识到学生已经对生态系里的生物产生了感情,如果其中一种生物死了,他们就会很难受。尽力帮助学生理解死亡是生物生命周期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事实上,没有东西是被浪费了,即使是死的物体,在分解以后,还会释放出营养物质。五上第三单元教材简介盛晶晶2007.6.20五年级第二单元《光》教材简介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和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五年级第三单元《光》教材修改说明改了什么?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和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阅读资料(光的合成与分解、光的大家庭)1、我们知道的太阳2、阳光下的影子3、改变光的传播路线4、美丽的彩虹5、阳光下的物体6、光强与光弱7、研究我们获得信息8、设计太阳能热水器9、制作、评价太阳能热水器。10、利用太阳能在阳光下光为什么要改?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和探究性。科学概念的目标指向更加明确。科学概念的建立更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活动之间的结构更趋合理。五年级第三单元《光》教材内容结构传播特点光和热光光和影影子的特点1、2影子产生的条件1、2光的反射4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3太阳光与热光的强弱与温度5物体的特性与吸热6物体受光的角度与温度6太阳能的利用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6、7设计、制作、评价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7、8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7阅读资料---拓展延伸牛顿的发现看不见的光线光的合成和分解光的“大家庭”《光》教材内容结构1—4课是光的传播特点,5-7课是光和热的关系。第1课光和影,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光和影的关系开始,包括因为影子的产生和其特点正好反映了光直线传播的规律。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是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去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然后回过头去解释影子的成因。第4课光的反射,是第3课的延续。本课通过几个逐渐增加难度,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并知道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从第5课开始,探究光和热的关系。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但是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呢?本课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测得出自己的回答。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研究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太阳的光和热。重点从材料的性质和物体受光的角度去探究。第7课、8课是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太阳能热水器。因为太阳能热水器设计到很多科学原理,所以这两课的活动要综合运用到前面所学的知识。首先观察、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接着是设计、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最后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光》教学内容在相关概念中的地位光---电磁波无线电波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r射线红橙黄绿蓝靛紫波动性粒子性物质能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第三单元《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有时候反光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第三单元《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光强热量就大,光弱热量就低。物体吸收太阳光和热的多少和物体材料的特性、接受光的位置、角度有关。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类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接收更多的太阳光,以便获得更多的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就是一些成功的事例。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及简单原理。第三单元《光》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物体的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子变化规律。用日影观测仪观察记录一天中午体影子的变化,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作出有依据的推测或解释。理解课文中有关观察、实验操作的目的和方法,能按要求进行操作。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光的强弱、材料属性、物体与阳光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能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要求绘制出柱状图或折线图。运用本单元的科学原理,设计、制作潜望镜、太阳能热水器。第三单元《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为生产、生活、科研服务。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事物都有利有弊,科学技术也一样。人们应该在利用事物有利的一面的同时尽力避免不利的一面。《光》单元主要活动说明与建议《光和影》--目的认识光的传播特点:1、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与光源的方向和位置高低(照射的角度)有关系。2、影子的大小和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3、影子的形状和物体被照射侧面的形状有关系。12重点、难点活动—”光和影”实验说明:只改变光源的方向和位置(照射的角度),不改变光源离物体的远近;光源的位置用光源用直射、斜射描述(照射物体的光线和水平面之间夹角为90度时为直射,其余为斜射。角度越小斜射得越厉害)直射时如果看不见影子,要把物体稍微提起来一点,这时影子最短。第三单元《光》—2、影光下的影子南东西北影长时间在日影观测仪的底板上标好东南西北,在观测时按指南针测定的方向放好日影仪。在更换观测点时也同样按指南针测定的方位摆放。观察记录太阳的方向和位置(角度或高低),影子的方向和长短。课堂上每隔10分钟,课后45分钟,记录一次。把数据先记录在表格中,再做成柱状图(时间和影长)。做柱状图时,时间可以按实际记录的时间,不必是整点。《光》—3、光是怎样传播的推测: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画出光的路线图)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纸屏纸屏解释:影子为什么总是在背光的一面?要求学生说出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