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5课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太和县二郎、郭庙、马集中心学校导学案(师案)七年级语文上册21课《化石吟》导学案(师案)年级:八年级主备人:马心芳王路二次备课:审核人:张国利崔凯课题:化石吟课型:预习探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3、了解化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重点: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难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流程:导入明标(2)----预习展示(5)----探究质疑(10)---展示提升(20)----总结收获(3)----达标测评(5)学习流程学法指导知识链接一、导入明标1、导入:由歌曲《木鱼石的传说》导入本课。2、明确目标:学生口头展示学习目标。二、预习展示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奇huàn(幻)guǒ(裹)藏cōnglóng(葱)(茏)骸骨(hái)潜行(qián)躯壳(qiào)档案(dàng)2、解释词语。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时间。)日转星移:(比喻时光飞逝,事物不断地发生变化。)三、探究质疑、展示提升(一)读诗歌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2、组内展示读(尽量读出停顿、重音、感情,为班内大展示做准备。)3、班级展示读(选取喜欢的语段,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为什么选这一部分,为什么这样读。)(二)、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2、诗歌分为哪几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层意,并说1、提示: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提示:整体感知和品1、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在本诗中是“赞颂”的意思。2、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祖国各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兴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希望。作者张锋在这个时候,写下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太和县二郎、郭庙、马集中心学校导学案(师案)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诗歌结构上有何特点。(第1、2节为第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结构上首尾呼应。)(三)、品析课文。1、诗歌开头一连用了六个问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使用了排比的修辞,通过连续的六个问句,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也表现出作者对科学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连续不断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也打开了作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2、研读诗歌3~6节,,思考以下问题:(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中“你”指代什么?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化石。即引起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2)“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回答了什么真理?(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皱纹和化石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人脸上的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照,如果说化石是人的脸,那么刻在这张脸上的皱纹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显得生动、形象。)(4)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四)、拓展延伸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除课文所讲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言之有理即可)四、总结收获1、学生一句话总结谈收获。2、教师总结:远古洪荒传信息,亿万化石展风采。海枯石烂静无声,斗转星移命不息。科研领域作贡献,远古生物又重现。锲而不舍求科学,神奇自然人人叹。析课文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就不会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3、提示:展示要站在聚焦点处要声音洪亮要面向全体同学太和县二郎、郭庙、马集中心学校导学案(师案)七年级语文上册达标测评阅读下列诗句、答题: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1.根据下面句子的含义概括出相应的成语。①形容经历了极长的时间,一般多指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海枯石烂)②太阳和星星的位置发生变化,指季节已改变。(星移斗转或日转星移)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一句的含义是什么?答:作者把化石比做人的脸,人脸上的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那么刻在化石上的皱纹其实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是古生物进化生存的历史记载。3.“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生命是在不断地延续,是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赞叹着大自然的神奇,人类的伟大。反思太和县二郎、郭庙、马集中心学校导学案(师案)七年级语文上册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师案)年级:八年级主备人:马心芳王路二次备课:审核人:张国利崔凯课题:看云识天气课型:预习展示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2、理清文章的思路。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4、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难点: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学习流程:导入明标(2)----预习展示(5)----探究质疑(10)---展示提示(20)----总结收获(3)----达标测评(5)学习流程学法指导知识链接一、导入明标1、导入新课: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其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及作者)2、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学生口头展示学习目标。二、预习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峰峦.(luán)一霎.间(shà)匀称.(chèn)崩塌.(tā)弥.漫(mí)点缀.(zhuì)一刹.那(chà)晕圈.(yùn)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形容容貌、姿态多种多样。(姿态万千)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难以捉摸。(变化无常)提示:学生就探究质疑、展示提升中的问题先在对子间讨论,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特别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小组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出标记,为展示准备。可以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或困惑,其他学生补充评价。作者简介朱泳燚,1940年春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现任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30多年来,他先后在多所中学任教;发表了语文教学和语文研究方面的论文、文章近200篇;语文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于1998年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文体常识科学小品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说明方法说明文要想说清事物的特征,达到说明的目的,还要研究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太和县二郎、郭庙、马集中心学校导学案(师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探究质疑展示提升1、理结构明顺序。(1)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第7段):(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及局限。)(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2、阅读课文,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的中心句)?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一词形象地说明了云与天气的密切关系。)3、第一段中那些句子说明了云的“姿态万千”?那些句子又说明了云的“变化无常”?(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紧扣了“万千”;“刚才还是……一霎间……”紧扣了“变化无常”。)四、总结收获达标测评仿写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它们有时把天空,有时又把天空。反思太和县二郎、郭庙、马集中心学校导学案(师案)七年级语文上册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师案)年级:七年级主备人:马心芳王路二次备课:审核人:张国利崔凯课题:《看云识天气》课型:预习探究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理清文中云和天气的关系。2、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重点:阅读课文,理清文中云和天气的关系。难点: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流程:导入明标(2)----预习展示(5)----探究质疑(10)---展示提示(20)----总结收获(3)----达标测评(5)学习流程学法指导一、导入明标1、导入: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但也生动形象,尤其对云的描摹细致形象,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大帮助。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说明文。2、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口头展示学习目标。二、预习展示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引用、列图表、作诠释等,请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打比方)(2)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有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作诠释)(3)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摹状貌)2、熟读课文,找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三、探究质疑展示提升(一)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完成下列各题:1、小组合作,列出云及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晴天云彩简表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雹云成变化简表提示:学生就探究质疑、展示提升中的问题先在对子间讨论,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特别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小组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出标记,为展示准备。可以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或困惑,其他学生补充评价。太和县二郎、郭庙、马集中心学校导学案(师案)七年级语文上册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2、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好处。(二)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还可以通过“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几条来吗?(泥鳅跳,雨来到。燕子低飞要落雨。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四、总结收获1、学生一句话总结谈收获。2、教师总结。达标测评赏析下列语句,按照要求填空。1、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运用了(打比方)说明方法,“招牌”生动地写出了(云与天气)的关系。2、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运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变化无常。)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运用了(打比方)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优美可爱。)反思太和县二郎、郭庙、马集中心学校导学案(师案)七年级语文上册23、《绿色蝈蝈》导学案(师案)年级:七年级主备人:马心芳王路二次备课:审核人:张国利崔凯课题:《绿色蝈蝈》课型:预习探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学会筛选关于蝈蝈的主要信息。2、学习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重点:学会筛选关于蝈蝈的主要信息。难点:学习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学习流程:导入明标(2)----预习展示(5)----探究质疑(10)---展示提示(20)----总结收获(3)----达标测评(5)学习流程学法指导知识链接一、导入明标1、导入:“桀骜不称王,青稞掩绿装。檐楣催午睡,草地恋锋芒。露饮琼浆液,风餐紫蕊芳。一鸣天下曲,美梦寄家乡。”蝈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昆虫,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文。2、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二、预习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