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短文两篇课题短文两篇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方式一:第一课时学习第一篇课文《夸父逐日》;第二课时学习第二篇课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并完成当堂检测。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两篇课文的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两篇课文的具体分析感知及写法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与《山海经》和《淮南子》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言文中省略的现象。过程与方法体味本文语言简洁的特点;理解两篇课文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英勇气概和死而后已、为后人造福的精神。课前预习作品简介《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山海经》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故事和传说中的地理知识的著作,其内容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被誉为“古今怪语之祖”。《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导,同时又吸收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内容庞杂。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分神话传说,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写作背景《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对后世影响很大。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山海经·海外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经前人考证,“博父”即“夸父”,其国中的人都是巨人。《共工怒触不周山》:传说,共工与颛顼的斗争,也可算是古代神话传说中黄帝与炎帝间那场大斗争的继续。因为颛顼是黄帝系统的神,而共工则是炎帝系统的神,在继炎帝的属神刑天与黄帝争神位之后,又有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大败,共工怒而触不周山,使得天地倾斜。文体知识古代神话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读准字音逐.走(zhú)渭.水(wèi)大泽.(zé)手杖.(zhàng)水潦.(lǎo)颛顼..(Zhuānxū)重点实词逐走:竞跑,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想要。河、渭:即黄河、渭水。北:去北方。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大泽:大湖。邓林:即“桃林”。触:碰,撞。地维绝:系挂地的绳子断了。维,绳子。绝,断。水潦:泛指江湖流水。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古今异义夸父与日逐走.(古义:跑今义:行走)饮于河.、渭(古义:专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地维.绝(古义:绳子今义:维持,维护)一词多义夸父与.日逐走(介词,和,跟)与借旁近与.之(动词,给)道渴而.死(连词,表顺承)而怒而.触不周之山(连词,表修饰)化为.邓林(动词,成为)为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动词,做,担当)词类活用北.饮大泽(名词做状语,向北)道.渴而死(名词做状语,在路上)天倾西北..(名词做状语,向西北)地不满东南..(名词做状语,向东南)文言句式倒装句:饮于河、渭(状语后置,应为“于河、渭饮”)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主语“夸父”)怒而触不周之山(“怒”前省略主语“共工”)新课导入老师播放一段“夸父逐日”的动画片,请大家看后猜一个四字词语。今天的课就跟这个词语有关。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夸父逐日》。大家都知道这个动画片的名字是《夸父逐日》,动画片很有趣。今天,我们就来拜读文言作品《夸父逐日》,相信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夸父逐日【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3.未至,道渴而死。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4.弃其杖,化为邓林。他遗弃的手杖,化为桃林。【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再读课文,文本探究】1.怎样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1)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2)消极方面:比喻不自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文中的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突出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分析主体形象】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把握文章主旨】这篇神话故事的主题是什么?《夸父逐日》写了夸父追赶太阳的故事,表现了夸父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共工怒触不周山【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移动。3.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大地向东南方塌陷,所以江河泥沙朝这里流去。【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请你概括这则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经过:败后怒触不周山。结果:天倾西北,大地塌陷,江河泥沙流向东南。【再读课文,文本探究】如何理解文中结尾的两句话?《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既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分析主体形象】“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偏激、不计后果。【把握文章主旨】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本文通过叙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大败发怒撞击不周山,使日月星辰移位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和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夸父逐日》大胆的想象,艺术的夸张。夸父是一位十分传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与太阳“逐走”,后因口渴至极,一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但仍不解渴。作者运用神话的笔法,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艺术的夸张,塑造了夸父这一传奇的人物。他敢与太阳一较高下,可以喝干大江大河,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高强。夸父逐日这一神话,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共工怒触不周山》语言简洁,想象丰富。全文虽不足一百字,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层次分明。故事情节离奇,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和对宇宙的认识。【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写一个有关动物的寓言小故事,主题自拟,100字左右。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这篇课文共选用了两则神话故事,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一节课教学一则神话,而每则神话的教学又大体都是按三步来进行的。鉴于神话故事篇幅短小,所以先将朗读、翻译、积累词语与背诵课文四点教学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依次进行,逐步落实。接着,就是重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神话故事的内涵。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通过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从分析形象的特点及意义入手,揣摩古人创作神话要表达的主题及其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又提示学生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体会神话的新内涵,从而实现多角度理解主题的教学目标。至于拓展延伸环节,一是安排学生阅读另一则神话,一是要求学生进行想象写作。这么做,既能加深学生对神话主题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举两得。方法指导: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异同[解题技法]1.落实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比较。如在回答词义、句意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的相互联系,从中寻找突破口。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2.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解释实词时,要考虑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通假,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文知识积累:“三皇五帝”1.三皇说:(1)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2)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3)伏羲、祝融、神农(《风俗通义》)(4)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2.五帝说:(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