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反证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数学2012级初等几何研究第1页共8页第一章平面几何解题的基本方法第二节反证法与同一法教学目的:了解形式四条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理解反证法,同一法的依据,掌握反证法,同一法证题的步骤,会运用反证法、同一法证明一些几何问题。教学提纲:我们在证明数学问题时,有些情形不易甚至不能直接证明.这时,不妨证明它的等效命题成立,因而也能间接地达到目的,这种证法称为间接证法.在证明平面几何问题时常采用间接证法.反证法、同一法是两种典型的间接证法.在介绍反证法和同一法之前先简单介绍形式逻辑中的四个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1形式逻辑的四条基本规律同一律:是思维准确性的规律。它要求在同一条件(时间、场合、关系)下对同一思维对象(客观事物)保持同一认识。其逻辑形式是“A=A”或者“A就是A”。正确思维首先是准确思维,准确性取决于确定性,在同一条件下,对通过同一对象的认识所作出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必须是确定的,始终如一的。矛盾律是思维一贯性、和谐性的规律。它要求在同一条件下,对思维对象必须一贯地保持同一认识,对同一事物必须作出和谐相容的判断,不能前后矛盾和自相矛盾。其逻辑形式是“是A就不是A”或者“A不能是B又是B”。命题运算律“0qq”就是体现矛盾律的。矛盾律是同一律的引申,它用否定的形式表达同一律的内容,同一律说:A就是A;矛盾律说“A与A不能同真.因此矛盾律是从否定的方面来肯定同一律.排中律是思维明确性的规律,它要求在同一条件下,对思维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认识和判断,作出明确的选择,必须肯定其中一个或否定其中一个。其逻辑形式是“或是A,或是A”即“A与A必有一真”。命题运算律“1qq”是体现排中律的。数学2012级初等几何研究第2页共8页排中律要求人们的思维要有明确性,避免模棱两可.它是同一律和矛盾律的补充和发挥.排中律要求A与A必有一真,若其中之一为假,则另一必为真.,是寻找正确判断的逻辑基础,当直接证明某判断为真有困难时,只要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判断为假即可,故在数学证明中,常常运用排中律“由假推真”,它是反证法的依据。充足理由律是思维根据性的规律,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真实的判断,必有它的充足理由,才能确认它正确,其逻辑形式是:“因为A,所以有B”。2反证法一般地说,在证明一个命题时,正面不易入手,就从命题结论的反面人手,先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如果由此假设(必须使用这个条件)进行严格推理,推导出的结果与已知条件、公理、定理、定义、假设等之一相矛盾,或者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果,就证明了“结论反面成立”的假设是错误的,从而得出结论的正面成立.这种证题方法就叫做反证法.有些问题,从正面证相当困难,采用反证法却易于奏效,原因很简单,要证命题“若A则B”,已知条件只有A,采用反证法时,增添了一个条件B(非B),事情当然好办一些.况且反证法无须专门去证某一特定的结论,只要寻出矛盾即可.从理论上讲,B(更确切地说是BA)是假的,由它出发可以导出任何结论,特别是可以导出B.通常的做法是寻出一个荒谬的结果:矛盾(从而B一定是错的).所以,反证法也称为归谬法.例1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同一条直线的垂线与斜线必相交.已知:如图1,AC⊥AB,BD与AB斜交.求证:AC与BD相交.证法1假设AC,BD不相交,则AC∥BD.由题设AC⊥AB,则BD⊥AB.这与题设“BD与AB斜交”矛盾.从而假设不成立,故原命题成立.证法2假设AC,BD不相交,则AC∥BD,从而∠1=∠2,又AC⊥AB,则∠1=90°,所以∠2=90°,这与直线的斜线(即斜交)的定义矛盾,从而假设不成立,故原命题成立.CDD'图1AB数学2012级初等几何研究第3页共8页证法3假设AC,BD不相交,则AC∥BD,由题设AC⊥AB,又作BD’⊥AB,则BD’∥AC,又AC⊥AB,则BD’与BD重合;再由题设BD与AB斜交,而BD’与AB垂直相交,所以BD’与BD不重合。于是,BD’与BD即重合又不重合,自相矛盾,从而假设不成立,故原命题成立.点评:在上面的例子中,由反证假设,证法1推出了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果,证法2推出了与已知定义矛盾的结果,证法3推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都达到了证明原命题的目的.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反证法的逻辑原理如下:AB与BA是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根据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在BA的假设下,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出现了矛盾,故BA假.又根据排中律(在同时间同关系之下,矛盾命题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必定一真一假),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都假,必有一真,因为BA假,故AB真.2.1反证法证题的步骤反证法证题通常是如下三个步骤:(1)反设.作出与结论相反的假设,通常称这种假设为反证假设.(2)归谬.利用反证假设和已知条件,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推出与某个已知条件、公理、定义等相矛盾的结果.根据矛盾律,即在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中,在同时间、同关系下,不能对同一对象作出两个相反的论断,可知反证假设不成立.(3)得出结论.根据排中律,即在同一论证过程中,命题P和命题非P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可知原结论成立.2.2反证法的分类(1)单一归谬法如果命题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情况,则从反证假设之后,推出矛盾的证法称单一归谬法.图2POCDAB数学2012级初等几何研究第4页共8页例2圆内不是直径的两条弦,不能平分.证法1假定AB和CD互相平分与P,连接OP.因为P是AB的中点,所以OP⊥AB;又因为P是CD的中点,所以OP⊥CD.于是经过点P,有两条直线AB,CD都与OP垂直,这与公理相矛盾,从而假设是错误的,即AB,CD不可能互相平分.于是原命题正确.证法2假设这两非直径的弦AB,CD互相平分于P,则AP=BP,CP=DP.由相交弦定理可知:PDCPPBAP,则22CPAP,CPAPPDCPPBAP,P到圆上A,B,C,D四点的距离相等,则点P与圆心O重合,那么AB,CD都经过圆心,即AB,CD都是直径,这与题设“不是直径的两条弦”相矛盾.从而AB,CD互相平分.(2)穷举归谬法如果结论的反面不止一种情况,则需在每一种情况下一一推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成立,这种方法称为穷举归谬法.例3在两个三角形中,两边及其中大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已知:如图3,在ABC和A’B’C’中,AB=A’B’,AC=A’C’,且ACAB,∠B=∠B’.求证:'.''CBAABC(ssA)分析: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sss;AAs;AsA;sAs,此题的条件是ssA.为了证明这个命题,根据已知条件,只要证明BC=B’C’即可.证明:采用反证法.假设BC≠B’C’,则有两种情况:BCB’C’,或BCB’C’.(1)若BCB’C’,则可在BC上取一点C’’,使得BC’’=B’C’,连AC’’,因为AB=A’B’,∠B=∠B’,BC’’=B’C’则'.''''CBAABC于是AC’’=A’C’;但是已知AC=A’C’,从而AC=AC’’,三角形AC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则∠C=∠AC’’C’.数学2012级初等几何研究第5页共8页又∠AC’’C∠B,即有∠C∠B,于是ABAC,这与已知条件“ACAB”矛盾。所以BC不大于B’C’.(2)若BCB’C’.同样可推出ABAC.也与题设矛盾,所以BC不小于B’C’.由(1)、(2)可知,BC=B’C’.于是在'.''CBAABC和中有AB=A’B’,BC=B’C’,CA=C’A’,所以'.''CBAABC命题得证.2.3何时用反证法原则上说,由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推出矛盾比直接证明原命题更容易时,就应该用反证法.证题的实践告诉我们,尽管用反证法证明的命题难以精确归类,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采用反证法.(1)某些基本定理在一个学科开始时,由于可以用到的定理等依据甚少,从已知出发能推出的结论甚少,不易找出直接推证关系时,常采用反证法.例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已知:如图4,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CD和EF,且AB∥EF,CD∥EF.求证:AB∥CD.证明在同一平面内,假设AB不平行于CD,则AB与CD相交,设其交点为P.已知AB∥EF,CD∥EF,这就是说过P点有两条直线AB和CD都平行于直线EF,显然,这与平行公理(欧氏几何)矛盾,从而假定AB不平行于CD是错误的.由此可知,AB∥CD.证毕.又如,“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两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等基本定理均可采用反证法证明.(2)某些定理的逆定理例如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不等.大边所对的角较大.其逆定理就可采用反证法证明.(3)命题的结论涉及“否定”的论断例5凸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a,b.求证:该四边形至少有一边的长度不超过数学2012级初等几何研究第6页共8页2221ba.证明假设这个凸四边形ABCD的各边都大于l(l=2221ba).分别以A、C为圆心,l为半径作圆,则AC=a,如图5,设E、F是这两圆的交点,AC与EF交于M点,则EF=2EM=22222211()=2()244alabab=BD.另一方面,∵BA、BC、DA、DC都大于l=2221ba,∴点B、D都在这两圆之外.设AC、BD相交于点N,(1)若AN≤AM,则BD大于BD与圆A相交的弦GH,而GH大于或等于EF,即有BDEF;(2)若ANAM,则BD大于BD与C相交的弦,它又大于或等于EF,即也有BDEF.这与前面所证得的“BD=EF”相矛盾.所以这四边形中必有一条边的长度不大于2221ba.(4)有些命题的结论中涉及“至多……”或“至少……”这种形式,也常用反证法.例6如图6,D、E、F分别是ABC三边(端点除外)BC、CA、AB上任意一点.求证:AEF,BDF,CDE中至少有一个面积不大于ABC的面积的41.证明:假设这些三角形的面积都大于41ABCS.则由CefSCDEsin21,CfaedSABCsin))((21,得CfaedCefsin))((2141sin21,∵0sinC,∴))((41faedef,同理有))(((41cbfaab,))((41edcbcd.所以2223)()()()41(edcbfaabcdef.○1又deed4)(2,即有2)(41edde,同理有2)(41cbbc,2)(41faaf.caebfdBACFEDGHNFEMACDB数学2012级初等几何研究第7页共8页于是2223)()()()41(edcbfaabcdef○2显然○1与○2矛盾.所以原命题得证.(5)命题结论以“唯一”,“有且只有一个”等形式出现时(6)某些问题正面处理情况较多、较复杂时,用反证法可以“直捣黄龙”,尽快求解.例7设凸五边形ABCDE的各边相等,并且∠A≥∠B≥∠C≥∠D≥∠E.求证:这五边形是正五边形.分析:由于本题需证∠A=∠B=∠C=∠D=∠E.正面处理这串不等式不太容易,而用反证法只需证明其中一对角不等即可.证明:假设∠A>∠E,如图,ABE,EAD均为等腰三角形,并且腰AB=AE=ED,从而有BEAD.另一方面,在ABD与EBD中,有AB=DE,BD=BD,ADBE,则∠ABD<∠BDE.○1又在BCD中,BC=CD,则∠DBC=∠CDB.○2○1+○2得∠ABC∠CDE,即有∠B∠D,这与题设“∠B≥∠C≥∠D”矛盾,所以假设错误,故∠A≤∠E,又∠A≥∠E,从而∠A=∠E.由此有∠A=∠B=∠C=∠D=∠E.即这个五边形是正五边形.2.4怎样用好反证法用反证法证题时,首先必须在分清条件和结论的基础上,正确作出与命题结论相反的反证假设.有些命题,有若干个命题与其等价,在采用反证法时,要寻找对于反面结论更简单、更容易入手的一个作反证假设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