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国诗两首祖国莱蒙托夫(俄)《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代表保守的贵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斯拉夫派诗人何米亚科夫曾经发表了一首题为“祖国”的诗,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莱蒙托夫便以《祖国》一诗争锋相对的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描写,指明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劳动人民分不开的。诗歌发表后,别林斯基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普希金式的诗”,杜勃罗留波夫认为诗人做到了“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19世纪俄国诗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1828年入莫斯科贵族寄宿中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835年发表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和剧本《假面舞会》。他被公认为普希金当之无愧的继承者,被誉为“民族诗人”。作者简介莱蒙托夫的主要作品1837年2月普希金遇难,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一诗,愤怒指出杀害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国上流社会。这首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篇震撼了俄国文坛,奠定了诗人作为普希金继承者的地位,却遭到沙皇反动当局的仇视,莱蒙托夫因此被流放高加索。同年发表《波罗金诺》,歌颂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英雄气概。资料链接莱蒙托夫还发表了民歌体长诗《商人卡拉什尼科夫之歌》,赞扬不畏强暴的精神,《咏怀》一诗谴责贵族青年缺乏思想,对生活采取冷漠态度。1839年发表歌颂叛逆精神的长诗《童僧》。1840年长篇小说《当代英雄》问世,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继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形象——毕巧林。1841年完成著名长诗《恶魔》。回高加索后,一些仇恨莱蒙托夫的彼得堡贵族唆使青年军官马尔蒂诺夫与莱蒙托夫决斗,结果诗人饮弹身亡,年仅27岁。莱蒙托夫的艺术天才没有得以充分发挥,正如高尔基所说:“莱蒙托夫是一曲未唱完的歌”。尽管如此,他仍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虔信()晨曦()潺潺()瞰望()黝黑()慰藉()镶嵌()qiánxiāngqiànxīchánkànyǒujiè读准字音词语注释理智: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的能力。虔信:恭敬而又可信任。神圣:形容极其崇高、庄严。慰藉:安慰、欣慰。深邃:深远。晨曦:太阳初升时的微光。沐浴:洗头和洗身。泛指洗澡。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它那大海似的汹涌的河水的奔腾;我爱乘着马车奔上村落间的小路,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看着那伴着口哨的舞蹈,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那两棵闪着微光的白桦。惦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道路旁荒村中那点点颤抖的灯光;本诗分为三节:第一节:强调诗人自己对祖国的“爱情”是无法替代的,总领下文。第二节:铺叙俄罗斯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祖国炽热的“爱情”。第三节:诗人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详细地描写了农家生活的场景,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整体感知朗读第一节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1.统摄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诗歌赏析“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这一句统摄全诗,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是个奇特想法,突出这种爱的执着、专一。下面的诗句围绕这种“爱情”展开。2.奇异表现在何处?“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奇异”即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3、如何理解“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这几句诗?几个表示让步的句子,强调诗人对祖国的这种“爱情”是无以替代的。“鲜血换来的光荣”是指沙皇统治集团用武力取得的所谓“光荣”。“虔信”是指百姓对沙皇的崇拜,农奴主对农奴制坚固长存的信念。“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是对东正教的迷信以及贵族民族主义者的复古倾向:这些虚假的“爱国主义”都无法替代“我”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它那大海似的汹涌的河水的奔腾;我爱乘着马车奔上村落间的小路,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道路旁荒村中那点点颤抖的灯光;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那两棵闪着微光的白桦。朗读第二节品味:此段热情讴歌了俄罗斯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的生活。“但我爱……,我爱……,我爱……”,诗人反复强调、抒写,把自己炽热的爱国之情融化在祖国河山的动人画卷之中。时代的阴影透过诗人灵敏的感觉与灵巧的诗笔,折光反射在自然景物之上,使之着上迷蒙、阴郁的色彩。俄罗斯的山河景物,是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环境,是同他们的生活不可分割的。诗人把它作为俄罗斯人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加以讴歌,因此我们可以处处看到诗人及其人民活动于其间,看到诗人乘着马车奔走在村间小路上,透过苍茫的夜色寻找着宿地,看到大队的车马在草原上过夜,周围燃起了野火,冒起了青烟……,就是这些寻常景物,在夜景中唤起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眷恋之情——“爱情”。4、“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转折词“但”和两个破折号表明你什么?转折词“但”和连接的两个破折号,表明“爱”是强烈的、不可动摇的,引出下文“爱”的内容。朗读第三节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看着那伴着口哨的舞蹈,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俄罗斯乡村风情俄罗斯民族风情品味:诗人将笔触深入到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中,描绘了一幅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打谷场上堆满了丰收的谷物,农家的茅舍覆盖着稻草,还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诗人无不感到亲切和愉快;更有节日的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诗人“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满怀兴致,不知疲倦。诗人以少有的喜悦和快乐加以歌唱,表达了他对俄罗斯人民生活和祖国的热爱,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即诗人所说的“奇异的爱情”,而这“爱情”要远比那些空洞虚伪的“爱国主义”来得深沉、厚重、真切得多。5、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抒发感情的?⑴、直抒胸臆是本诗抒情的主要方式。一开头,诗人就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疑难解析⑵、诗人使用了几个表示让步的句子强调他对祖国的这种爱情是无以替代的。⑶、诗人运用“我爱/我爱/我爱/”的句式反复强调、抒写,把自己炽热的爱国感情融化在祖国河山的动人画卷之中。6、怎样理解诗人把对祖国的爱说成是“奇异的爱情”?⑴、“爱情”有着只做、专一、炽热的特性,用在对祖国的感情上更形象、具体、生动。⑵、诗人抒发对祖国的爱恋,不是借助通常诗中常用的壮丽山川、宏大气象等意象,而是描写了森林、河水、小路、农家茅房等具体的生活环境。这种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就是诗人的“奇异的爱情”。本文通过对俄罗斯河山景色和人民生活的描绘,阐述了“爱国”这一概念的真正内涵,否定了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空洞虚伪的“爱国主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课堂小结诗歌运用丰富的意象,在流动、变幻中描写景物和民俗,融会了诗人忧郁和欣喜,叹惋和赞美等复杂的感情,仿佛对俄罗斯的乡村大地,作了一次有趣的巡礼。通过对俄罗斯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热情讴歌,抒发了对祖国强烈执著的“爱情”。黑人谈河流兰斯顿·休斯(美)《黑人谈河流》这首诗是休斯乘车去墨西哥的旅途中一气呵成的,他自己说“用了10分钟至一刻钟时间”。诗人谈到列车缓缓从密西西比河上的铁桥上驶过,他由这条古老的河流想到黑人的命运,想到林肯总统为了废除奴隶制亲自乘木筏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到新奥尔良的情景,又想到黑人过去生活中的其他河流,诗就这样产生了。作者简介兰斯顿·休斯(1902-1967):美国著名诗人,是“哈莱姆(纽约黑人聚居区)的桂冠诗人”,是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他的作品主要是诗歌,也有小说和评论。他写作的题材大多是黑人的生活和种族问题,为黑人文学开辟了现实主义道路。出版有诗集《困倦的布鲁斯》《给犹太人的漂亮衣裳》《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及长篇小说《辛普尔这样主张》等。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在现存的几类人种中,黑人最早在地球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但在近代史上,黑人生存的土地受到殖民统治者的侵略,许多黑人沦为奴隶,并被贩卖到美洲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肉体和精神都饱受欺凌。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废除奴隶制度,黑人获得自由。资料链接黑人黑人谈河流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我的灵魂已变得象河流般深邃。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河水潺潺催我入眠。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大声齐读课文幼发拉底河: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曾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幼发拉底河沐浴”,说明黑人历史悠久。刚果河:是非洲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也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刚果河畔,黑人曾在那里构筑茅舍,繁衍生息。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黑人曾在尼罗河畔,用泪水和汗水为埃及法老堆砌金字塔。密西西比河: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林肯在担任美国总统时,废除了奴隶制,是美国的黑奴获得解放。黑人曾伴着密西西比河的歌声,在那里送走了无数金色的黄昏。第一部分(第1-2节):由了解到感受,强调黑人种族对“河流”(历史)的见证,引起下一节对历史的回顾。第二部分(第3节):以夸张手法对黑人历史与文明进程的回顾。第三部分(第4-5节):强化突出主题,黑人的灵魂里容纳了人类的文明、历史的积淀,因而显得深邃。品味第一节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课文讲解古老的河流*第一节诗中的“我”、“河流”分别代表什么?“我”是整个黑人种族的代表。“河流”即历史。“我了解河流”言外之意就是“我”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表明黑人种族对古老河流的见证,说明黑人种族的历史悠久。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诗中的“我”不是某个具体的黑人,而是代表整个黑人的种族。在这一节诗中,诗人反复地强调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并形象化地指出,这条“河流”“像世界一样古老”,比人类体内的河流——“血液”更古老。品析第一节品味第二节“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第二节只一行,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上一节对河流的认识仅限于“了解”,到了这一节,“我”已经深入地用“灵魂”去感受河流。换句话说,黑人的“灵魂”因见证“河流”(历史)而深邃。下面一节,则是由此开始的历史回顾。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积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品析第二节“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幼发拉底河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河水潺潺催我入眠。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刚果河是非洲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域也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密西西比河是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