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六单元第四课时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课时古代的经济政策[循着线索·理一理]淮滨高中王进磊[由表及里·想一想]1.“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提示]商业发展使人民居无定所,不利于巩固国家统治,倡导重农抑商。2.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黄遵宪为什么说“此事实大错”。此“大错”对我们有何启示?[提示]原因:清政府自我封闭阻碍了中国先进生产方式的生长,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造成中国近代的落伍。启示:“海禁”“闭关锁国”妨碍自身的发展,与世界隔绝;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追赶乃至引领世界潮流。3.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用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丁弹压、稽查。材料反映了清政府的贸易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影响?[提示]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不利于我国民间进行资本积累。4.怎样理解中国明清时期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又属于“落日的辉煌”?[提示]前夜: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成长。落日: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史论术语·背一背](先填后背)①“”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_________,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的滋长。重农抑商农业生产相对稳定资本主义萌芽②“闭关锁国”政策尽管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民族自卫世界潮流③由于清朝统治者实行“”、禁海闭关政策,抑制和阻碍了因素的成长,直接导致了清王朝在世界__________潮流中迅速衰败,潜伏下近代前夜的危机。重农抑商新经济工业文明探究点一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未考史料·读出史论]……史料一(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根据史料总结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此处反映大量资本投向土地,影响资本积累。史料二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探究点一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未考史料·读出史论]……根据史料总结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史料二省略号前内容反映出“海禁”政策,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省略号后反映了其结果是造成沿海居民贫困化。史料三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探究点一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未考史料·读出史论]……其结果是直接限制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活跃。此处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加重征税的史实。根据史料总结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史论形成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探究点二古代中国重要的经济政策………[已考史料·命出新意]……史料一(摘自2014年天津高考T12)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指出史料一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高考原题由汉武帝的政令内容可归纳其措施;由划线信息分析其目的;依据所学知识可列举其它措施。答案: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其它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史料二(摘自2010年天津高考T12)(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史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高考原题第一小问从史料二两段内容中分别概括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得出。答案:内容: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政策。影响: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海禁”政策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本问根据设问中的限定性提示要求逐一回答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在目的、内容和影响方面的相同点。新创题答案:维护封建统治;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史料二(摘自2010年天津高考T12)(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总结升华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有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出于统治需要而采取的政策维护封建统治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政策相同点影响内容原因目的背景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发展成就有一定影响,但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闭关锁国政策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了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重农抑商政策对国内市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对商人的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和外商来华贸易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重视发展小农经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维护自然经济;其次是清政府害怕人民与外国人交往,“滋扰生事”;再次是为了防范和抵御西方侵略者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小农经济;闭关锁国政策防范和抵御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巩固封建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闭关锁国政策是在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实行的不同点影响内容原因目的背景[历年高考真题整体研究——找规律]1.(2014·大纲卷)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关键信息:可见政府对商业的限制受到挑战。答案:D明考点: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2.(2014·福建高考)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定时空:清代前期。答案:D联知识:材料所述为清代国内贸易情况,清代前期在对外贸易上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闭关锁国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贸易上的表现。3.(2014·江苏高考)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关键信息:官府有条件开放了“海禁”。答案:B4.(2013·广东高考)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说的是富商大贾实力与封君一样。说明桓谭认为“重农抑商”具有抑制兼并等作用。答案:C明考点: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5.(2013·浙江高考)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定时空抓关键:体现的是政府的态度,而不是全社会的态度。答案:C6.(2012·海南高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解题提示:第(1)问,本问要求根据教材知识从内外因素两个方面概括明代海禁政策的原因。第(2)问,本问需从政治形势的变化与政策的危害来分析,政策的调整是顺应时代变化的,带有积极影响,依据“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等信息分析归纳。答案:(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最新史学动态分类研究——看趋势]史界争鸣类(十)明后期社会转型研究明清之际的人们常说,晚明是一个“乾坤迸裂”的“极乱世界”。晚明社会发生了巨变,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那么,晚明社会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性质是什么,走向哪里,究竟遇到了什么障碍,它是不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这些问题在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明后期社会转型研究”,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就是我国的古代社会究竟是向前发展变化的,还是停滞无发展的,在我国的古代社会能不能产生近代性的因素,我国古代社会能不能向近代社会转变。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自身能否滋生新的近代社会因素,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不同观点尽管很多,但归结起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